返回

锦程万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突如其来的家人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下子吃完早饭,舅妈把她卧房里的一个摇篮搬进堂屋,摇篮里躺着她半岁的小女儿妞妞。

    舅妈叮嘱春子:“好生看着妹妹,要是醒了就叫阿奶来喂她米汤。”

    然后到厨房里拿了几根刚才煮粥时在灶边煨熟的红薯,用个小布袋装了挂在腰上。

    随后,舅舅和舅妈从堂屋里取了农具扛着,冬子则背着几个粗布大袋子,三人一起出门往田里去。可怜冬子这么个半大小子,也算作半个劳动力,要下地干活了。

    贞锦衣和姥姥、春子三个干不了重活的老弱都留在家里。

    妞妞还小,这时睡得正香。

    春子则拿了两只木牛木马,乖乖地在堂屋里的摇篮边玩着。

    姥姥先是洗涮了碗筷,又收拾厨房、屋子、院子。

    贞锦衣也帮着扫地、擦桌子,虽然姥姥几次叫她放下,她也没歇着。

    打扫完毕,姥姥又从屋里搬出纺车和一簸箩棉花卷,坐到屋檐下纺线。

    贞锦衣端个小凳子在旁边坐着,看了一会儿,开口道:“姥姥,你教我纺线吧。”

    “你娘还没教你纺线么?”

    姥姥没回头看她,手里的活儿也没停。

    贞锦衣想了想,脑子里仅有一点点关于三丫纺线的模糊印象。

    刚刚记起曾经帮三丫娘卷过棉花,也摸过纺锤,随即出现的就是三丫奶奶和三丫娘的殴打及谩骂:“纺个线都纺不好,生你来做啥用咯!浪费这些棉花!”

    她摇了摇头:“也没好生学。”

    姥姥恩了一声,点点头:“我们三丫头这么大了呢,是该好生学学了。”

    说完放下手里的棉卷和纺锤,另端个凳子过来,让贞锦衣坐到纺车前,手把手教她如何捻线、如何压锭、如何引线。

    贞锦衣手一摸到棉花,便有一种熟人见面似的亲切感,再看着棉线从自己的手上牵出来,心里不禁流过一股熨贴的感觉。

    上一世,她可是跟各种衣料打过十几年交道的。

    一搭手就知道,这是中国南方地区常种的细绒棉,虽比不得新疆的长绒棉纤维细长,但品质也不错,适应性强,纺织技术跟得上的话,织成纱布、牛仔布、内衣用料都没有问题。

    这种手摇纺车她以前虽然没使用过,但对于她这个纺织专业的高材生来说却并不陌生。

    她曾经通过一些纪录片、资料书了解过纺车的构造、工作原理乃至发展历史,并且在博物馆参观过实物。

    这种单人操作的手摇纺车其实是最为简单的,只是效率很低。

    她一面操作着,一面脑中过了一遍纺车的结构和原理,不到半天时间,就已经学得有些模样。

    只是姥姥给她的棉卷里混了不少泛黄的低级棉,就这质量,只能织成粗厚的土布。

    织布机倒也是现成的,就摆在堂屋里。

    贞锦衣心里闪现出一道亮光:怎么忘了这是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呢?

    纺线织布总是女人可以正大光明钻研的技能啊,正好趁此机会把做衣服的各个环节都熟悉熟悉。

    她还琢磨着,这里用的纺车和织机都太原始简陋,得想办法改进改进技术,先从提高生产效率做起,一定让这里的人对她刮目相看。

    说不定,她的事业可以就此起步呢。

    待太阳升得老高时,姥姥把屋里几个大竹匾搬到院里翻晒,匾里装的是昨天舅舅他们采摘回来的棉桃。

    忙了一阵,就到了中午。

    这里没有午餐一说,一般人家中午都不会生火做饭。

    姥姥到底是心疼孙子和外孙女,拿了块生红薯掰开分给两个孩子,自己却只喝了些水。

    填过肚子,贞锦衣帮姥姥翻翻棉桃,又回到屋檐下纺线。

    姥姥则坐在她旁边拿了个鞋底纳着,时不时指点她一下纺线的手法。

    院中十分安静,只有树上的蝉儿叫得欢。

    正专心时,忽听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阿耶——”

    贞锦衣冷不防吓了一跳,抬头一看,一个灰衣黑裙的老妇站在院门口,一只手还扒着门框,嘴里兀自说着:“咋还在这里纺线上了啦!”

    她身后跟了个穿着浅蓝布衣、黑灰色粗布裙子的中年妇人,挺着个大肚子,衣裙上补丁摞了有两三层。

    贞锦衣一眼认出来,灰衣老妇是三丫的奶奶吴婆子,大肚子的正是三丫的亲娘岑大妹,不自觉地心头突突直跳。

    姥姥也吃了一惊:“咦,亲家母、大妹,你们咋这时候来了?”

    岑大妹叫了声:“阿娘!”

    接着就走进院里:“你就让三丫头这么纺线啊,可别把好好的棉花糟蹋了!”

    姥姥忙说:“哪会,三丫头做事仔细着呢。”

    说着站起身,把装针线的小簸箩放在凳子上,一边走过去扶她,一边问:“你咋来了?这大个肚子,这么热的天!”

    岑大妹摇摇头,还未答话,吴婆子已抢先道:“我们来接三丫头家去的。来了好些天,早该回了!”

    姥姥便请她进来坐,又叫:“三丫头扶你娘坐着说话。”

    跟着再问吴婆子:“怎么今天就来接?前日她娘不是才说等三丫头身子好些,能起身了再来的么?”

    吴婆子却只向院里迈了两步,便站住说道:“她这不是能起身了吗?她娘就是惯着她!”

    随即白了岑大妹一眼,接着说:“大丫头才带了信儿回来,说,那个,八月节她要回家,要带了三丫头上郡府城做工去呢。得先接了她家去,总要拾掇拾掇呢。”

    她不坐,岑大妹也只得站着,贞锦衣看她这样大的肚子,只好站在她身边扶住她的手臂。

    姥姥有些不解:“三丫头才多大,能上郡府城做啥工?”

    吴婆子摆着手道:“这个我也说不清,大丫头只托人带了个口信儿,说是,郡府城里有手作坊要收学徒。至于做啥的,那个……得等大丫头回来问她去。”

    说罢盯着贞锦衣道:“即是病好了,就快家去!这大个娃呢,总赖在别人家啥意思?”

    姥姥正向着屋子里叫春子搬凳子,听了这话连忙解释:“咋叫赖呢,是她舅家嘛。她也就是这两天好些,才刚能动动手脚。这丫头懂事着呢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