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塞外雁来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萧炎初立梧桐苑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楔子

    北宋初期,辽兵频繁南下入侵。武林各派与朝廷合力抗衡。

    江湖上除了嵩山少林寺、五台山的太平兴国寺之外,雁门山的“梧桐苑”和东京汴梁的“欧阳山庄”也都加入其中。

    这几十年来,宋辽两国的交战皆因燕云十六州而起。

    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之时,作为与辽结盟的条件于公元938年将燕云十六州献给辽太宗,自此中原失去了北方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宋朝开国后,辽国的铁骑经常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汴京时常受到威胁。太祖皇帝不得不在附近广植树木,使之成林作为边境屏障,并在内府库专置“封装库”,希望能够用重金赎回燕云十六州。

    太平兴国四年,太宗皇帝移师幽州,于高梁河与辽军激战,再次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依旧以失败告终。同年八月,北汉名将杨继业投宋,驻守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是极其重要的雄关要塞,它有两关四口十八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雁门关因其山而得名,雁门山位于白水宜君交界处,途径蒲、白水、宜君一直通向黄陵县。《山海经》中的“海内西经”曾有云:“雁门山,雁出期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

    雁门关内雁门山,雁门山上梧桐苑。梧桐苑中幻影堂,幻影堂内坐阎王。

    江湖上这几百年来,以折扇为兵器的梧桐苑主萧炎是头一份。一把折扇使得是出神入化,眨眼间取人首级。在武林中如果你还活着,就说明你从未见过他的折扇。

    萧炎师从”见真门“,此派中人修身养心,不理俗事,隐居避世于武陵县梵净山之中。不受外界世俗打扰,远离朝代更迭的战乱,终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许是群山高耸挡住了西北寒风的缘故,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松柏常绿,花开四季不绝。翻腾的云雾笼罩着茫茫林海,玉兰花和杜鹃花亭亭玉立。金丝的花蕊镶嵌着玫红的花瓣,乳白的花瓣环抱着青丝花蕊,把这里点缀的珠围翠绕,花团锦簇好不热闹。见真门隐藏在群山围绕的山谷之中,入口处一大片玉梅林排列成九曲黄河阵,外人不易察觉。

    见真门第四十九代掌门人周列,内功深厚、医术高明。

    《祝由术》和《慧定心法》为平生两大绝学。

    《祝由术》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一种治病救人的巫术。大多由师父亲带徒弟,口传心授。

    《慧定心法》为见真门的无上内功,心法有云:举凡发心,解行正悟,破惑明心,依性起修,七处破妄,破妄后即能见之性,破魔、破妄、破邪而后闻慧……

    此心法共有16层,需平心静气者方得始终。

    萧炎是门徒中最有野心的一个,不甘隐居避世于深山之中。他有很高的悟性,更有强烈的魔性。内功心法破十五而始终未入十六,就是因为魔性。他认为见真门武功举世无双,应该成为武林第一大派。于是,自请下山闯荡。见真门主周列再三阻挠却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将他逐出师门,生死皆与见真门无关。

    从那时起,萧炎四处打听当世的武林高手上门比武,每日午时下战书,子时上门较量,搅得整个武林寝食难安。整整折腾了两年六个月,武林各大派已忍无可忍,于是振臂高呼:遭恨至此,悬赏追杀。一时之间武林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是群猫捉一只老鼠,这游戏一玩儿就是一年。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也从不报师门。

    第一章

    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夏。杨继业驻守雁门关的第二年。

    杨老令公育有八子二女,义子杨延顺人称杨八郎。他原为北汉“四大令工”之一王子明的儿子,原名王英。王子明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杨家,杨继业收其为义子,更名杨延顺,所以才有了杨家一门“七郎八虎”之说。

    八女杨延琪一直随父兄戍守边关,终日在关内策马玩耍。

    雁门关附近景色宜人,但她最喜欢的当属雁门山,这里山清水秀,高耸入云,溪水潺潺,是策马、习武的好去处。

    这一日,杨延琪策马来至半山腰的栖雁湖练习枪法。杨家枪法变幻莫测,神化无穷,是武林之中的第一枪。它进则凶猛,退则迅速,一招一式接踵而至,身随足,臂随身,枪人合一;银枪在阳光照耀之下银光四射,舞动之时如梨花随风摆动,故而又称梨花枪。一套枪法使下来,便气息微喘,挥汗如雨。

    她把银枪放置一旁,以湖水将帕子打湿擦了擦脸上的汗渍。山中的微风尤其凉爽,最是去燥散热。休息片刻之后杨延琪起身准备回营地去,但就在此时头上传来滚滚雷声。刚刚还艳阳高照,不一会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远处一片黑压压的云团即将从天边翻腾而至,霎时间狂风大作。

    乌云来势汹汹,这雨要是下起来必定如银河倾泻般势不可挡。杨延琪觉得应该先找个地方,暂时避一避雨。她记得离此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处茅草亭,于是将银枪背在身后,翻身上马朝茅草亭的方向奔去。一路上狂风卷带着树叶,还有零星雨点迎面袭来。

    杨延琪将马栓好后前脚刚走进亭子,大雨便倾盆而至。

    雨水砸到地上泛起烟雾,亭子顶上黄色的茅草随风飞舞,将雨水吹散的哪里都是。杨延琪身穿白袍,青丝高绾,手持银枪立于亭内。望着远处雨雾后的隐隐青山,望着水帘中山路的尽头,她轻轻地闭上眼睛侧耳倾听着风声,雨声和时而传来的马鸣声。

    百花亭上万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就在她沉浸在这意境之中,反复回味之时,忽然听到纷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的向自己靠近。杨延琪睁开眼睛肃杀的盯着山路尽头,只见雨雾中有一团黑影以极快的速度向自己的方向移动!

    转眼间一行人已来到近前,并在亭子外面不大的空场上停住了脚步,杨延琪仔细观瞧,只见有五个彪壮大汉围着一名文弱书生,书生立于众人之间云淡风轻,神情自若的看着他们。反观几名彪壮大汉却鼻青脸肿,紧张异常。几人围住书生迟迟不肯出手,他们仿佛在等,等一个不怕死的英勇之人一呼而上;可他们仿佛却又在害怕,怕这个英勇之人的出现后一呼而上自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