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奋勇前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这个家这些人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秋寒家里有十亩水田,现在每亩稻谷大概是八百斤左右的产量,差不多一年就是八千斤左右的收成。

    家里每年在耕种和收获的季节往往是很累的,割谷子、打谷子、挑谷子、晒谷子基本上都是全家出动。另外家里每年还种两亩左右的玉米,三亩左右的红薯。父亲李明财无疑是最劳累的那个,过了收获的季节,李明财的腰都会弯下去很多。

    李秋寒看着地里劳作的父亲,眼眶微红,自己的父亲啊,才四十岁不到,就已经如六十岁的老人般苍老了,满脸的风霜,岁月留在他身上的痕迹,全在一张脸上了。

    “爸,回家吃饭了。”李秋寒喊道。

    “唉,马上就好。”李明财回道。

    大概过了四五分钟,李明财结束了手中的活,扛着锄头准备回家吃饭。李秋寒走过去,说道:“爸,我帮你扛。”

    说完作势就要去拿李明财肩上的锄头,李明财有些诧异,这儿子转性了?说道:“不用,我自个拿,这又不是什么重得很的玩意。”

    李秋寒有些伤感,父亲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叫他们姊妹几个干活的,只要好好读书,就觉得比干多少活都管用。

    “爸,我来拿嘛。”李秋寒又继续道。

    李明财虽搞不清儿子的意图,但还是把锄头递给了儿子。然后自己微弯着腰,背着双手,走在前面。李秋寒在后面看着父亲弯曲的背影,此刻,却感觉到父亲无比的伟大。

    一路无话,父子两人就这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慢慢地走回家中。

    今天是周二,弟弟妹妹们先吃过饭去上学了。因为李宝珠还小,需要照看,所以老妈高玉梅便只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地里的活都只有在最忙的时候去忙趁一二。

    高玉梅是个非常温柔的人,在外和邻里都处得很好,在家也是很少打骂孩子,除了实在气不过的时候就打几下屁股。李明财反而是个最有威严的,从不说重话,也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只是每当生气的时候,大家都会噤若寒蝉,然后就是主动认错。

    李秋寒前段时间在家里闹着不去上学那会,李明财也没说什么重话,只是无数时候在背后叹息,也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李秋寒觉得自己很混蛋,特对不起父亲。

    吃饭的时候,李秋寒对李明财说道:“爸,过几天谷子该收了吧?”

    李明财一听,停下了手中的筷子,问道:“是啊,咋了?”

    “额,没事。”

    李秋寒有些不好意思继续说了,因为以前李秋寒从来不主动帮家里干活,都是家里喊他了,才去敷衍的做一下。

    下午四点多,弟弟妹妹们都回来了。李秋寒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很感慨。前世这些都是李树根最爱的哥哥姐姐啊,每一个都对李树根很关心,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

    老二李宝国14岁,是个天生读书的料,自打上学起,每次考试年年都是第一,小学两科一直都是九十八以上,现在才刚上初二,学年期末考试,更是考了全市年级第一。

    前世李宝国作为家里的老大,三十出头就已经是正处级干部了,不过却常年不得回家,老父母最骄傲的是他,最想念的也是他。

    以前李树根看见自己这个大哥,在他面前话都不敢多说,生怕挨批评,因为家里除了二姐高中毕业就没读了外,其他几个哥哥姐姐不是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就是省重点大学,不像李树根才考了个不入流的二本学校。

    老三李静11岁,人如其名,文文静静的,在家里也经常帮母亲做家务活,是个很懂事的小大人。

    李静现在学习成绩只是一般,但也比李树根前世的时候好了不少。高考的时候没考好,后来就外出打工了。当时家里也正是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病重,李宝国在大学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下面还有四弟五妹读书也需要钱。

    后来快三十了才嫁人,家里人都觉得亏欠她太多。李树根觉得这一世也还得为自己的二姐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

    老四李铮9岁,是个淘气小子,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被多次打过屁股的。后来李铮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了家乡,在县政府上班,三十来岁当上了正科级局长。小时候被打得最多是他,后来陪父母最多的也是他。

    老五李芸7岁,今年刚上二年级,是个机灵小鬼,家里就数她最会哄母亲开心,经常和李宝珠在母亲面前争宠。后来大学毕业去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上班,谈了一个外国男朋友,为这事,李宝国差点和她断绝兄妹关系,后来还是父亲李明财出面,李芸这才和人家分手,然后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不过和李宝国却再也没了联系,也很少回家了。

    学生放学回来了,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李静对于李秋寒在家里的懒人行径,很是不忿,经常也是没有好脸色的,觉得大哥李秋寒很丢人。

    李芸嚷着饿了,高玉梅便张罗着去做饭。

    高玉梅在灶后面忙碌着,李静就在旁边打下手,李秋寒在灶前添柴加火,李宝珠贴着李秋寒撒娇,半天的时间,两人已然成了好朋友,虽然早上的时候才被欺负哭。

    李铮、李芸在屋里写作业,家里舍不得用电,弟弟妹妹们都会赶在天黑前写完作业,夜晚大多时候都是点煤油灯,灯气很刺鼻,闻久了会出现头晕头昏现象。很难想象在灯下做针线活的人们经历着怎样的煎熬,也许是闻着闻着就习惯了吧!

    李秋寒看着一家子和谐的气氛,很是高兴,只是想起家里一共三间屋,却还得把房间一分为二,这样就多了两间出来,在堂屋后面也隔出半间做厨房,房间小,每间房都特别挤,李秋寒就觉得很不是滋味,暗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早一点为家里修上新房。

    李秋寒所在的村子叫李村,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当地有句俗话:“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这说的就是山多平地少,老百姓们也很穷。一年收入也就全在地里,遇见大收之年无疑是最让人喜悦的。

    武陵山天气四季分明,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光照充足,伏旱较重;秋凉较快,阴雨天多;冬季低温寡照,雨水稀少。

    第二天,李村就下起了朦朦细雨,早上起来,山里到处都是雾气,仿若人间仙境。渐渐地雨水多了起来,小路变得泥泞不堪,出门一趟身上全是泥,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