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咱们出来的早!”
“不然还要排队,这里的生意真是好!”
看着端上来的三个热腾腾砂锅,以及不远处排起的学生长龙,林辰也感到很欣慰。
恰好躲过了放学潮的高峰。
“那是!”
“这里叫状元米线,很多高中女生都爱来吃!”
“师弟,我考你一下,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状元米线吗?”
刘彦君得意的问道。
“彦君!”
“你这就太难为林辰,他才刚来春城,就连我都不知道这里的典故......”
沈梦溪替林辰叫屈道。
“莫非......”
“店主家出过状元?”
林辰想了想,随意猜了一个答案。
他印象中,学校附近的状元书店、状元米线、状元教辅确实很多,有些与状元有关。
有些则是纯粹蹭一个名字。
至于这里的由来,林辰还真的不知道典故。
“错了!”
“不是店主家出过状元,而是三年前我们学校一位省高考状元!”
“她总爱来吃这家米线,后来金榜题名,这家米线也就火了......”
刘彦君如数家珍般说道。
对于那位师姐,她印象很深刻,曾经是她高中时期的偶像。
“哦!原来是这样!”
“彦君师姐是哪个学校毕业?”
“师大附中?还是省实验?”林辰好奇地问道。
他知道,在南陵校区周围,就属这两所高中最负盛名。
在整个北方省,都属于最顶尖的高中。
“咦?”
“你还知道这些?”
“老实交代,你该不会长在春城,在津城参加的高考吧?”
刘彦君越发感到惊奇,林辰竟然还知道这些。
“不是!”
“我可是正经八百的津城人,只不过昨天看了看附近地图,知道这里有两所名校!”
林辰解释道。
他自然明白刘彦君为何这么说。
那个年代,高考移民已经在全国兴起。
特别是津城。
为了拉动房地产,更是出台了买房落户的政策,成为了京上津三直辖市中,门槛最低的城市。
以至于,大批来自冀省、鲁省、豫省、晋省甚至蒙省的高考移民涌入津城。
“你不是高考移民?”
“我还是不信!”
“你们天津话特别逗,你要不说一句天津话?”
刘彦君越发对林辰感到好奇,追问道。
“额,师姐......”
“其实,天津很大的!”
“你们说的天津话是老天津卫的口音,主要集中在天津的红桥、南开、和平一带.......”
林辰急忙解释,但刚刚解释一半,就被刘彦君打断了。
“嗯?”
“师弟,你的意思是.....”
“你连天津话都不会说?”
刘彦君瞪大了眼睛,望着林辰。
她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天津人不会说天津话?
这就跟说北方省的人不会说普通话,是一个道理!
“不是不会!”
“是我们静县的口音与主城的口音不太一样.......”
林辰推了推镜框,无奈地解释道。
尽管她未必信,林辰却要继续解释。
“彦君!”
“其实,这很正常,我们冀州各地的口音也各不相同!”
“比如,我们雄城与唐城口音不同,与京城、津城话也各不相同......”
似乎是看到林辰快要招架不住,沈梦溪也替林辰解释道。
这的确是事实。
口音这件事,本就是地方差异巨大。
“好吧!”
“不会说天津话的天津人,你总该会说相声吧,要不来说一段?”
刘彦君弯着头,依然不依不饶地看向林辰。
相声......
“额.....”
林辰再次无言以对,额头上甚至已经渗出汗珠。
他高中时期,静县一中确实有一个相声社。
可惜,他却没有精力参加。
那时的他,想的只是考一个好成绩,争取进入名牌大学。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所以,让他说一段相声,同样是难为他!
“扫兴!”
“你真的是我见过的最不像天津人的天津人!”
刘彦君撅着嘴说道。
在她印象里,天津人应该很逗,林辰无疑更像一个异类。
听着刘彦君略带讽刺的话,林辰依然低着头,竟不知如何反驳。
他只得默默地吃着米线。
可是,今天的米线却仿佛比往日的难以下咽。
他在碗里又倒了一些醋。
轻轻地尝了一口,似乎也没有家乡独流保健醋的回甜味道。
月是故乡圆!
这一刻,林辰越发明白一个人,不仅仅学习重要,综合素质同样重要。
一个天津人,去了外地不会说相声。
就如同一个国人,出国以后不会唱京剧一样。
总会让人感觉怪怪的!
“师弟!”
“你千万别介意,彦君就是这样子,口无遮拦的!”
沈梦溪再次替刘彦君打圆场说道。
不知为何,这一刻沈梦溪却有一种与林辰一模一样的酸涩。
她仿佛在林辰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记得,自己刚刚上高中时,考上县一中,班级第一次KTV聚会时,很多同学都唱歌很好。
于是,她开始私下里练习唱歌。
后来,她又发现很多人会小提琴、会钢琴、会尤克里里,他们有各种才华,可是她却都不会。
那一刻,她也有一种深深地自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