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门闺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评论贵女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宁国公府别苑。

    夜灯初上,襄阳移了步子往正房走去,外头几个丫鬟守的严严实实。

    见是襄阳来了,行了礼就让进了。

    “岂有此理!老五欺人太甚!”

    宁国公夫人扔了手中的信件在案几上。

    “大伯母,这是怎么了?”

    襄阳见状问道。

    宁国公夫人叹气,说道:

    “本来是不想告诉你,可如今你父亲当着这等紧要的差事,嫡支又惟有你一个,有些话也不得不说。”

    宁国公夫人一向视襄阳为己出一般,二房的原配吴氏去了以后,宁二爷也再没有娶过。

    襄阳那么小一团,就抱到她膝下养着、宠着,这些年和亲生母女也并无两样了。

    “你五伯母来信了。”

    襄阳接过宁国公夫人手中的信件。

    来芜地一事五伯母、五伯父一家也是知晓的,突然来信莫非是京中有何急事?

    襄阳展信细读,直倒吸一口凉气。

    “五伯母怎能这样!如今庭裕过继到您膝下,那就是宁国公府未来的当家人,她怎能随便就定了亲事?!”

    宁国公五房太太信中所提的没有其他,就是说赵庭裕的婚事。

    “你五伯母好算计!得了好处不说,非但想把儿子拴在身边,现在连儿媳都考量上了!”

    三房和五房一向在宁国公府无甚存在感,唯有生儿子一项倒是领先不少。

    只是子嗣一多,开支也多,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宁国公府大房为了能顺利过继,许了五房不少好处。

    京州的三个旺铺,近郊的两个庄子,江南的一家酒楼,全允诺了挂在赵庭裕名下。

    赵庭裕不过一十三、四岁小人,店铺的盈利实际全进了五房腰包。

    “定的是李家的姑娘?是五伯母娘家弟弟的次女,李辍?”

    襄阳读了信,仔细回想,上回李家上门拜访的,仿佛是有个束手束脚、生的白净的姑娘。

    “正是,裕哥儿原在她那儿是个不受待见的。

    如今被我和你大伯父过继了,倒三天两头找借口请过去吃顿饭了。

    这还不算,为了拴牢,连娘家都搬出来了。”

    宁国公夫人冷笑,五太太打的什么心思她最清楚。

    这些年她都看在眼里,赵庭裕是五房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太太第二个儿子。

    五房大儿子裧哥儿,也是嫡长子,诗书上还算有长进的,五房也样样紧着他。

    中间第二个儿子是庶子,在老五那儿也还算得宠。

    偏赵庭裕生出来那会疼了五太太三天三夜,差点母子俱亡,五太太打这起就不太待见他。

    也许是因为生的时间过长,脑袋也受了损,赵庭裕的反应能力总比别人慢些。

    比起大哥庭裧更是差的远,这也是五房愿意过继的原因了。

    加上五太太第三个儿子庭衪也出生了,赵庭裕正在五房俨然成了透明人。

    父亲看中聪颖的大哥,母亲疼爱伶俐的幼子,府中还有众多庶子庶女,赵庭裕处境可以说并不算好。

    宁国公夫人又想起赵庭裕来大房那天,穿的衣裳都是不合身的。

    没想到五房过继后,倒来她面前装什么母慈子爱了。

    幸好她瞧着赵庭裕性子还算良善,平日见了她和襄阳也是恭敬有加。

    虽走不了仕途,但承爵也足够了。

    “若是庭裕还在五房,随五伯母找了什么李家姑娘、外家姑娘,都随她去。

    但如今的裕哥儿的媳妇,将来是要做宁国公夫人的,李家姑娘并非良配。”

    襄阳开口道。

    “正是这个道理。”

    宁国公夫人叹气。

    “连你都懂的道理,你五伯母怎么会不懂,不过是利益动人罢了。”

    襄阳也叹了口气,继而问道:

    “不管怎么说,您不点头,这件事就不能成,如今裕哥儿是您和大伯父的儿子。

    您只消在今日这一众姑娘中相看好,包管让五伯母心服口服。”

    宁国公夫人笑了笑,幸好她还有襄阳宽心。

    “今日之事,刚听赵嬷嬷和我开始汇报,你就来了,正好一起听着。”

    旁边立的一老妇人福了身子。

    “今日宴席,郡主引导的极好,让老奴看的很仔细。”

    襄阳害羞一笑,别的不说,单是那本诗集能被呈给皇后,她就心满意足。

    “依老奴看,今日宴席里众位姑娘基本都称的上大方端庄,能与宁国公府夫人相衬的,却是不多。”

    赵嬷嬷略一思索,四个罢了。

    “第一个,是王家二小姐。”

    赵嬷嬷略微顿了顿。

    “王二小姐,家世清贵,愿意为人着想,上护皇后,下护幼妹,又言辞得当,遇事沉稳。

    要老奴说,一个‘贤’字可以概括”。

    宁国公夫人点头,王颦确实是今天来赴宴的一众姑娘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

    “第二个便是秦家小姐。今日宴席小姐们有所争执,实属正常。”

    赵嬷嬷一笑,今日宴席上的诗会确实十分精彩。

    襄阳红了下脸,幸好争执不大,最后圆满结束。

    “都是十二三岁,十四五岁的姑娘,偶尔气性儿高,可以理解。

    但是秦家小姐从头到尾只有三番话,一个是开头替郡主解围,一个中间作诗发言,还有就是最后感谢之类的话。

    老奴觉得,秦家小姐,担的起一个‘慎’字,相貌英气,心思却十分细腻谨慎。”

    襄阳仔细回想秦家小姐的表现,确实如嬷嬷所说一般。

    “这第三个嘛,就是承恩候府二房的周家小姐。”

    襄阳仰头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嬷嬷。

    听大伯母说,赵嬷嬷母亲原在大魏宫廷中服侍过的。

    赵嬷嬷跟着母亲见过不少贵人,自己又在大楚宫廷中服侍了十余年,算是见识许多的了。

    周幼仪给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这会儿也想听听赵嬷嬷怎么看的。

    “恃才不放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