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诱惑之大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第三十四章诱惑之大</p>

    <p>十贯钱能做什么?</p>

    <p>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三年的花销也不过如此。一万个大钱,那得是用箩筐才能背走的。为了显示彩券的震撼力,所有的奖金都是现场换兑,来三儿捧着那一箩筐铜钱的样子,成为了福利彩票最好的广告。</p>

    <p>只是一瞬间,原本门可罗雀的彩票台子,台上台下挤满了人。唱礼官几十文,几百文的唱着,就没有一刻停歇的。</p>

    <p>可惜,后面的这些吃瓜群众,就没有来三儿这样逆天的运气,不过也有两人摸到了一贯钱的牛头票,喜滋滋地下去了。当然,见到众人热火朝天地在上面开奖,许多中奖的人,又心痒痒,一边念叨着反正钱是奖来的,再玩玩也没事,一边挥舞着奖金上台,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铜板又给扔了回去。</p>

    <p>当第二个十贯大奖开出的时候,整条商街都被引爆了!</p>

    <p>这次开出大奖的是一位秀才,虽然有功名在身,但家境贫寒,只能在商街摆摊替人写信写文,赚点微末的辛苦钱。结果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上台,就抱了一大箩筐的铜钱下台!</p>

    <p>又是一个熟人中奖!又是九贯!</p>

    <p>整个商街如同烧开的沸水,就连维持秩序的兵丁都有点不堪重负。</p>

    <p>蔡京围观着人潮汹涌,微笑地对自己的家丁吩咐道:“去,找府衙再借点人过来维持秩序!”</p>

    <p>那家丁一溜烟地去了,不一会,巡检司的兵丁也围了过来,百十号巡检将高台团团围住,这才拦住了拥挤的人群。</p>

    <p>老丁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冲着林与一拱手,眨眨眼算是见过礼,这段日子,老丁从林公子手上可没少落好处。今日一听是林公子为蔡大人谋划的开奖福利彩票需要人手,他便自告奋勇地带队来了。</p>

    <p>到了现场一看,果不其然,和他预料的一模一样。这林公子啊,真的是个大才,随随便便一个主意,就可以让不知道多少人为之疯狂。那日整个小吃街的怒吼,如今还历历在目呀。</p>

    <p>疯狂的抢购……不是,募捐,终于在下午的时候结束了。一万张彩券销售一空,共开出虎头五张,牛头30张,兔头200张……</p>

    <p>一直到晚间灯火闪烁,各项数据核对无误,蔡金涛那边报过来的数据,让蔡京的眼珠都要瞪出来了。</p>

    <p>“募捐所得一千贯,发放奖金一百零九贯七百六十五文……”</p>

    <p>“得钱八百九十贯二百三十五文……”</p>

    <p>短短一天时间,利润……九百贯!!!这简直是逆天的敛财手段,一天九百贯,一个月就是两万七千贯,一年就是三十万贯……</p>

    <p>蔡京看着林与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哪是人哪,这简直是财神爷啊!蔡京咳嗽了一声,如今朝廷国库空虚,正是用钱之际,如果能把这福利彩票推广开来,那得是多少的收入?蔡京觉得有一个天大的馅饼砸了下来,砸得他头晕目眩,这功劳大的,只怕可以当宰相了吧?</p>

    <p>林与受蔡京所邀请,正在雀见楼吃晚饭,如今福利彩票一炮而红,他在蔡京心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他正扒拉着盘子里的菜,听了蔡金涛的汇报之后面露得瑟,再看到蔡京脸色潮红目光有异,热不住吓了一跳。</p>

    <p>这蔡大人看向自己的眼神怎么就如此地灼热呢?这感觉,好奇怪啊。林与扭了扭身子,这蔡大人不会好那一口吧……看来吃完要早点回家才是。</p>

    <p>蔡京努力地平复着自己的心情,开口问道:“公子,福利彩票一法,可否推广。”</p>

    <p>林与一愣,随即明白了蔡老板的心思。这收入太大了,让蔡京眼红了</p>

    <p>!他眼红的不是这些大钱,而是这泼天的一场功劳。如果真的能把这样一条无中生有的敛财之术在朝廷上发扬光大,那他蔡京就是超级巨大巨大的功臣。</p>

    <p>宋哲宗是北宋历任皇帝之中,除开太祖太宗之外,最有进取心的一任皇帝。在他的治下,朝廷任用改革党人,对内改善弊端,同时又给予武人一定的地位提升,同时也更加信任如吕惠卿这样的对外强硬派,数次发动与西夏的战争。</p>

    <p>哲宗在位时,对外开战胜多败少,接连收复失地,其中收复河塘之战更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可惜,这位年轻强干的皇帝,在英年早逝之后,立刻受到了他所打压的文官集团的恶意污蔑,居然还有文人记载,这位英武明君居然死于梅毒。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p>

    <p>无论历朝历代,秀女入宫都是层层选拔,这梅毒来自何方?难道是皇帝自体生毒不成?再说北宋时皇帝被看官的极严,像仁宗皇帝想出宫一次,都得大臣们几经探讨都未必能成形。这样的环境下,你说皇帝死于梅毒,这是欺负谁的智商呢?</p>

    <p>只可惜,宋代重文轻武,终究是文官集团说了算,这位北宋末年难得难得的一位进取之君,就这么蒙受了千年的不白之冤。</p>

    <p>后话不提,单说绍圣元年,哲宗在西北再起战事,国库确实是入不敷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