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智械传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快乐源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1h后,天狼星号成功进入了稻草星的同步自转轨道,舰载的各种探测里开始全功率运行,收集着当前可观测地表的详细数据。

    在漫长的变轨过程中,一些基本数据已经收集成,该行星自转周期为49h36m02秒,公转周期测定为约为4个标准年,%的液态水,%的陆地,%的冰川,Mpa,K……

    星行拥有两个卫星,1号卫星根据探测的光谱数据更是检到了测高丰度的氦3.

    苏钊分析着数据,总的来说稻草星是颗不错的行星,虽然空气不能直接呼吸,地表大气压高了点,平均温度也高了一点,但穿上防护服还是可以在行星地表活动的。就是比较费电,自己要给防护服的空气过滤装置,散热装置供电。还要保持气密性,义肢耗电也会增加,长时间单人地表活动也不太合适。

    当前地表倒是有着丰富的浅层资源,少部分能直接利用,其他资源则缺少相应的开采手段。不过好消息是飞船自带有的气体处理装置和液体处理装置,原本功能就是飞船在航行途中自补充基础资源,属于标配设备。而这些基本资源,保障了营养剂合成机的正常运作,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基础营养剂。还好自己插在身上就能吸收,不用吃下去,那玩意的味道在苏钊记忆里面跟鼻涕差不多,想想就恶心。

    坏消息就是这两个装置的运行是要消耗一些催化剂之类的工业产物,存量用掉的话可补充不了。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聚变燃料的氚和氦3没办法补充,这两者都需要工业加工能力才能提取。

    苏钊看着聚变机组的运行说明头疼不止,天狼星搭载的聚变机组是相匹配小型飞船专用型号,支持的是氚—氦3聚变,这个方案因为聚变难度低,无中子放射,生成带电粒子可约束长久以来就是舰载聚变机组的默认选择。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剩下储备的可运行时间,

    得到了一个在维持反物质原料保存装置下,能够运行50年左右的估算结果,而接下来开展活动使用的电量……嗯,“主机,代入这些参数,方程公式选择如下,计算结果”,得到了大概37年左右的结果。

    看着反物质三个字,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反物质机组的某条说明——“自发电维持机组运行”,立刻查阅起了该条目相关说明。

    文字档案提到,氦4超流体拥有将光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等等的神奇特性,其原理涉及到凝聚态和玻色子等高端物理,而散热系统主要利用它接近无限的热传导效率特点作为导热介质。散热系统的也就能将运行功率的冗余部分提供给热电转换装置用作发电,实现了机组自发电维持运行的功能。

    理论上反物质机组作为发电机组使用是十分正确的,湮没反应能级也远远高于聚变反应,星舰完全可以不需要聚变机组。

    而现实并不这么做的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反物质原料的制备困难,价格十分高昂,直接作为发电机组其价格劣势超过了能级优势。聚变原料的制取在星际背景下成本极低,运输成本几乎就等于它的价格。

    二是聚变机组已经满足星舰的电力需求,特别是大型星舰,聚变机组的电力供应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超过300标准年,探险型号甚至还可以在气态行星表层直接提取反应原料,简直丧心病狂。

    第三点就是联邦的材料学科技限制,一个标准反应单元用作发电,%,现在除了曲速引擎没有什么装置能承受住反物质机组的全功运行。

    三点综合,尽管湮没反应有着大量优点,反应无副产物,功率易控制,反应能级高,反应机组体积小等等,就是联邦至今不使用反物质机组供电的原因。也许在未来,科技进步解决了原料和材料两大难题,聚变机组就会被星舰所淘汰吧。

    这个功能舒缓了苏钊心头对电力的忧虑,只要机组不坏,携带的这2kg反质子单发电几百个标准年还不是轻轻松松?于是眉头一松,反正曲速引擎现在无法使用,还有那么多反物质不用白不用,登陆之后就让反物质机组自维持,聚变机组从反质子存储装置解放出来的功率就用于飞船功能的维持。

    想通后的苏钊眉头舒展,长出了一口气,能源危机可以说已经解决。他作为一个98%电量都焦虑的人,可想而知精神为此承受了多大的煎熬。

    “那么,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一个问题了!攀科技树解决资源问题!”

    他目光坚定,神情严肃,决定制订几个攀登工业科技的五年计划。

    “一个五年造挖机,两个五年来挖矿,三个五年冶炼厂,四个五年建基地,五个五年装机娘,六个五年谈恋爱,七个五年妾成群,八个五年开战舰呀开战舰,九个五年回老家,回老~家!”

    “我的文学造诣还是深厚呀,音律拨弦去,平仄启唇来,不错不错,我当得大师风范。”

    这人,一眯眼,一顿首,摇头晃脑的自鸣自得起来了。俨然把脱口而出的顺口溜好比大师佳作般欣赏起来了。这自我膨胀的功夫,也许还真有点大师水平。

    ……

    “当前地表模型已建立,可登录地点筛选已完成,坐标已生成,请选择登陆地点确定登陆方案。”

    好吧,眼前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等着苏钊去解决,看着全息投影出的地表模型,他不断放大每个可登录坐标,分析相关参数,谨慎挑选着。地理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未来九个五计划能都顺利执行。要是选了一个穷山恶水,自己岂不是成了刁民?啊不是,那不就成了难民,到时候甭说机娘了,挖掘机娘都没戏。

    苏钊渐渐锁定了一个坐标,这个地点坐落海洋附近,有着坚实的岩石地表。水线痕迹和风化痕迹表明这个地点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个稳定转态。粒子探测器和光谱数据显示该区域有着大量的矿物,已观测地表没有检测任何生物的活动痕,海洋成分数据还需要登陆后做进一步的取样分析。

    他把各项指标看了又看,调阅了行星登陆手册上登陆地点选择的相关建议和警告,决定再观察一个行星日该地点的温度变化,结合行星公转周期和环绕姿态测算出该地点公转周期内的变化曲线。

    地表温度变化,是人类在一个行星表变能否生存的重要参考指标。毕竟生物体太脆弱了,无时无刻都要保持核心温度区间。一旦发生失温或是过温,直接就会细胞组织受损,面临生命危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