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石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 早市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名气不比周庄差。石云说自己慕名江南古镇很久了,那就去玩玩吧!她问怎么去,我说开车未必有地铁方便,石云说那我们就乘地铁。</p>

    <p>吃完早饭简单收拾一下我们就出发了。</p>

    <p>同里古镇地属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镇内有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地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十五条小河将其分隔成七个小岛,而四十九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也常被誉为东方威尼斯。</p>

    <p>同里古镇一园二堂三桥特别出名。一园就是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退思园,二堂为崇本堂和嘉荫堂,三桥则为太平桥、吉利桥与长庆桥。</p>

    <p>一进同里镇,石云立时被这江南小镇的美景所吸引,赞叹不已的说自己总算见识了什么是小桥、流水、人家?什么是江南水乡?</p>

    <p>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园二堂三桥的三桥。走三桥是当地人视为很吉利的事,在同里人的一生中,满月、结婚、六十大寿是一定要走的。所谓“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p>

    <p>既然到这里了,这个吉利是一定要讨的。我们挎着胳膊依偎着,依次走过三桥。太阳在淡淡的云层中若隐若现,清凉的风吹在脸上,空气里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走在石铺的路上,石云吟咏起了唐末诗人韦庄的那首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p>

    <p>退思园是一定要去的。退思园:园主任兰生,清光绪安徽兵备道,光绪十一年落职回乡,建此宅院。取名退思园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设计者袁龙,字东篱,诗文书画皆通。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园占地不足十亩,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p>

    <p>走在园内,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的感觉。石云细细的观赏,不住的赞叹设计者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p>

    <p>入四面厅,即到全园中心称“退思草堂”,可以环顾四周不同景色。我们过草堂往东,见有一琴房,窗前道影,琴声轻扬,飞鸟掠水,柳枝拂面,诗情画意无限。旁有三曲石桥,桥上架有紫藤棚。过桥有假山,过山洞曲折盘旋而上,进入“眠云亭”,亭居高而筑。由亭下山,左手转弯处有一小轩,名“菰雨生凉”,出小轩,绕假山拾级而上,对面有“辛台”,中间架有天桥,桥上漫步豁然开朗。</p>

    <p>石云一路游玩,一路拍照,我们也求人给照了不少的合影。游完退思园,石云恋恋不舍,我提醒她该吃午饭了,她点点头说“那就找个快餐店简单吃一顿吧!”</p>

    <p>我本来看好了一个饭店,想和石云好好吃一顿,见她是真不想把时间浪费到吃饭上,也就只好做罢。</p>

    <p>饭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游览了珍珠塔、崇本堂、嘉荫堂、古风园客栈、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待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等多处景观,每一处石云都观赏得十分仔细,每一处她都流连忘返。回去的路上,石云说,将来我们干脆到这儿定居吧!我马上表示赞成。</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