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兴之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一只巨大的“中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黄川还在洗澡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按照他的价值观,不能够在三和镇这样的地方困死。

    到人多的地方去,到大城市去,总能够找到很好的机会。

    86年,对于上层来说,还在激烈的争论路线方针,但是,对于一般的小老百姓来说,却是敞开了市场的大门。

    有手有脚的,还能够饿死人?

    再一次的确认了周身的钱财,连同存折上的余额,总共也就是277元整,还有几角零碎,不少了,黄川“嘿嘿”的傻笑到。

    包裹,有,心里一动,就在床边上找到了一个绿色的军挎包,书包大小,黄川感觉到,这是老黄川的最爱,这一个挎包伴随他已经两年了。

    翻看衣柜,里面也没有几件衣服,以前父母的衣物,都被送给了需要的邻居或者同学。

    找出了一件涤纶衬衣,一条中裤(大短裤),得,齐活。

    看了看脚上的凉鞋,还将就,到了蜀都再说。

    再一次的收集了一下父母的存折本,加上农场信用社的,一共有4本,上面大概还有将近80元钱,这一次全部取完!

    刚刚准备完毕,门口就传来的声音

    “哎呀,黄川,你这个孩子,好好的一个家给你糟蹋成这样,你跟你爸爸一样,都是油罐子倒了都不会扶起来的主。

    赶紧起床,把家里收拾一下,快点!”

    这是邻居周阿姨,黄川妈妈的老闺蜜,这个家还没有被黄川搞垮,就是因为周阿姨天天念叨着。

    黄川立马跑到准备发火的周阿姨旁边

    “阿姨啊,这不是早就起来了吗,别喊了,别喊了,嗓子累。”

    “我说你这个死娃,早饭还没有吃吧,你看你,都快18岁,成人了,你读那么多书就没有教过你这些?

    一屋子跟个狗窝一样,哪里能够住人哦,哎,你娃娃还敢预考都考不上!”

    黄川心里升起了一股巨大的凉意,必须赶紧制止住周阿姨的叨唠,要不然,这上午几个小时她是说不完的。

    “周姨,停,停一下,听我说几句。”黄川扶住了周姨的肩膀。

    “阿姨啊,我准备好了,马上去蜀都,我爸爸给我找了个地方,让我考完试就去,这家里就麻烦你打理一下。

    家里的东西随便用,房子你看有人需要,就借出去,我估计暑假过后也用不上了。

    我马上去坐车,时间紧,就不多说了。”

    周阿姨迟疑了一下

    “孩子,你爸爸去年就帮你找好了工作?”

    “是啊,是我爸爸的一个学生,在蜀都做大买卖,让我去学习一段时间,新学期开学我就回来复读。

    周姨,你晓得的,我黄川是要赚大钱的人,必须要去锻炼几个月嘛,不用担心,我会给你打电话。”

    “必须天天打电话,就打到你陈哥办公室,要不然,我就喊你哥去蜀都抓你回来!”周姨装着恶狠狠的说。

    黄川的心里泛起的一阵感动,自古以来,邻里关系都是不好搞的,可是,黄川的一家,和三和镇上所有的人,好像关系都挺好。

    陈哥是周姨的儿子,比黄川大10来岁,在建国乡里担任副乡长,前途无限。

    说完这些,黄川转身拿过了军跨,就走到了门口,准备再看一眼这间父母最后的遗留。

    典型的南方四合院,长瓦沟,高屋檐,前面三个门脸,后面一个小院。

    这是文革后,落实政策,重新还给黄家的祖产,后院还有几颗百年老树,看起来是那么的厚重端庄。

    周阿姨还在念叨着什么时,黄川已经只有了背影!

    她怎么会不知道这孩子是在骗他,可是,孩子大了,必须要出去闯堂一番,不过,有一点是真的。

    黄川的老爹多年如一日的帮助了很多以前贫困的孩子,名声很好,大家应该都会照顾他的这位有点傻里傻气的独儿吧。

    看着这孩子远去,周姨抹了一把眼睛,转身就开始帮忙打整起卫生来。

    86年的三和镇也算得上周边百十里最繁华的镇集,黄川的这套当街门脸规划好了,起码还是能够让这孩子读得上书,不用去到处借钱。

    想完,周姨就干劲十足的动了起来......

    背着军跨,在边上的向二爷的包子店里买了8个大包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观赏着这一条以后非常著名的老街。

    古老的戏院子只留下了空旷的舞台,

    湖广会所已经被改造成了三和区公所,

    老旧的银行,是唯一的三层楼,自民国开始就矗立在镇中央,新社会后,变成了中国人民银行。

    三和主街上,人流涌动,街边的每一寸地儿,都被朴素的农民们利用起来,摆上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没有吆喝声,耳边并没有未来世界声嘶力竭的喇叭广告,一切都很有秩序,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小农经济的表达方式吧。

    三和镇地处川西平原的最东端,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地貌的连接带,一条宛如丝带的绛溪河自然的把山和平原分割开来。

    这里风调雨顺了很多的时间,在黄川的年轻记忆里,前十几年那样的情况,这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挨饿受冻的情况。

    曾经看到过的讨口叫花的,都是其他地方遭灾受穷的人,也都能够得到三和镇人的接济。

    国家在76年,在三和镇的边上,动用了10万人工,修建了一个当时西川最大的三和水库,湖面有5万多亩,2亿多立方米的库容量,围库区有200多里地的周长。

    目前,三和水库是作为周边5县400万人,800万亩农田的关键灌溉工程。

    水库的水源地是取自岷江上游,巴颜喀拉山流下的雪水,属于这个地球最清洁的水源。

    黄川知道这里未来的价值。

    也知道在不久后,贪婪的人们,会不计代价的在里面养殖鱼类,造成水体破坏,连鱼都被“淹死”的事件。

    ......

    通往蜀都的汽车站在镇子的另外一边,黄川一边和熟悉的人们打着招呼,一边走向目的地。

    “钱二爷,生意好嘛,要得,等几天喝茶。”

    “王莽子,你狗日的的当老板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