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浓雾锁金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西入长安(1)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说中年男子一行十余人进入洛阳城中,开始筹措准备北境之旅。

    中年男子联系好在洛阳城中的家族世交,先安顿下来,遣下人回报在建康的家人,让族人安心。中年男子本家姓王,所以中年男子化名“王及”,中年男子的孩子化名“王鸣原”,而僧人也跟着化名为“王彬”,另外从随行之中挑选了两个聪明能干的人跟随,总共五人,以乱世流民的身份开启行程。剩余的人一部分留守洛阳接应,另外一部分组成队伍,也以流民的身份同中年男子五人这组同行但是分开行程,暗中保护。

    这个时候僧人“王彬”的身份给一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王彬”本来就是和尚,于乱世之中很容易掩藏和落脚,而“王及”和“王鸣原”就作为“王彬”的同家俗世兄弟和侄子,便宜行事。

    王彬去集市上淘了很多旧衣物,众人精心装扮了一番,并规划清楚自己的身世身份和专门训练言行举止,将一切准备妥帖。

    时间不等人,乱世之中,时间就是宝贵的财富,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北境之旅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马上准备实施,而此次以洛阳为起点的北境之旅第一站,“王及”便选择了洛阳西边的长安。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东起黄河潼关,西抵六盘山,南依秦岭,北靠北山,地势平坦,西狭东阔,东西长约500余公里,万平方公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平原在渭河以及支流泾河、伊洛河等河流的灌溉之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八百里秦川”之称。正是有了这些优势,长安一直以来都是首都的选项。

    长安两汉之际因战乱已遭受严重破坏。190年,董卓为乱,挟汉献帝自洛阳迁长安,至196年献帝东还洛阳,为东汉都城六年,其后长安再度遭受破坏。西晋末,首都洛阳被汉刘曜攻占,怀帝被俘。313年愍帝在长安即位,316年刘曜又围攻长安,愍帝出降,西晋亡。

    此后,前赵、前秦、后秦先后以长安为首都,前赵之后前秦苻坚定都长安,淝水之战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次年擒杀苻坚。

    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

    现在王及的目的地长安便是在后秦的管辖范围,后秦由羌人姚氏建立,当今的皇帝是姚苌的儿子姚兴,后秦以长安为中心,对淝水之战后被东晋夺取的洛阳虎视眈眈,一直想要伺机攻取洛阳,所以洛阳和长安在此时势同水火。

    介于目前的政治形式,王及一行人想要从洛阳出发顺利的进入长安非常困难,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姚兴这个人了。

    在动乱多年的北境,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姚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

    姚兴在统治思想上提倡佛教和儒学,尤其是佛教,广建寺院,在姚兴的提倡和鼓励之下,后秦举国上下崇信佛教,一时寺院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达到“十室而九”的地步。

    后秦的崇佛之风,倒是给给王及一行人提供了大大的便利。王彬本来就是僧人,自不必说,而王及出身贵族,家学渊源,于佛学更是有自己的见解,王鸣原虽然年少,但是极具慧根,这三人身负佛学以乱世流民的身份想要进入长安城不成问题。

    一切妥当,于是王及、王鸣原父子同僧人王彬,以及两个随从混在流民之中,一步一步向长安走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