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盲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十、铮铮血泪史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帝王与一少年对峙着,少年跪伏在一片枫叶中,血红的衣裳在灯笼照亮下莹莹灼灼,傲骨铮铮。

    帝王心思最难猜,连从帝王刚登基就忠心侍奉的李大太监李一广,也不敢说自己能拿捏住姜泽海的心思半分。

    可谢时钰就这么冒冒失失地上来耍枪弄棍,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众位小姐夫人都替这个大好儿婿选择人捏了把汗,相反,一个个自视甚高的世家公子抱住了自己的佩剑,或幸灾乐祸或好奇不已,巴不得谢时钰掉进泥坑再上去踩两脚泄泄气。

    受到这样的评价和腹诽,也纯属是因为谢时钰太过出类拔萃,用大祭司和国师的话来说,就是千古之才,不可多得。

    而谢时钰从小也显露出远超常人的天赋。两岁会背诗,三岁就会提笔书写,五岁已经熟记诗赋兵书,七岁开始随武胜侯谢怀仲练武,十三岁就外出游历,直至最近才回来。

    京城是何许地也?帝京脚下,处处权贵,眼线四布,谢时钰刚踏进京城城门就已经传了开去。

    直到这一日庆功宴,谢时钰才算是真正露面众人眼前,可是招引了大片平日不出门的闺阁小姐前来。

    队伍中霍云菲碰了碰谢怀仲的袍袖,漂亮的指捏紧了鸳鸯手帕,放低的声音局促不安:“怀仲,钰儿他不会是去给你……”

    “天子当前,夫人别胡言,钰儿是个有打算的孩子,别为他操心了,”谢怀仲打断她,“除非他真的想帮我……”

    夫妻对视了一眼,都望见了彼此眼中的紧张和不可置信。

    “草民是武胜侯谢怀仲之子,姓谢名时钰,取字未折,叩见陛下。”

    他的声音灼灼,在寂静凝重的此时显得格外响亮,掷地有声。

    帝王沉默不语,神色叵测,半晌才道:“起来吧。”

    谢时钰缓缓起身,一举一动中尽显清贵之气,他再次弯腰开口道:“陛下圣明,草民有一事不解,还望陛下纾解。”

    姜泽海看着谢时钰坚定的模样,深知自己竟入了谢时钰的套,却不得以往下答:“你且道来无妨。”

    “感谢陛下,我且说来,”谢时钰挺直背,眉间冷意骤现,嘴角开始扬起微笑,却让人毛骨悚然,“众所周知,此次庆功宴乃是庆贺边防大将军严烨追击敌寇百里,还我王朝北上平安宁定,可是……何曾有人怀疑过,这究竟是不是严烨将军的功劳呢?”

    此话一出,队列中冷嘘一片,已经顾不上确认消息之真假,纷纷望向了严家世族的方向,严烨本来正和亲弟严弗交谈着,一听这话,喝下去的酒劲就上来了,被这么多权贵用质疑的眼神看着,他借着打赢的风头立马喝到:“你小子说什么混话呢!这仗不是我严烨的功劳,还是你谢时钰这弱不禁风的公子哥儿的不成!”

    严烨生了粗犷的模样,且这一喝声音洪亮吓到了不少小姐夫人,姜泽海替这蠢货深深皱眉。

    “自然不是谢某的功劳,不过是家父的,”谢时钰挑眉,邪气肆意地挂着笑容,“怎么,严大将军莫非忘记,家父谢怀仲也是一起前去平定边防的?”

    “而且家父这般英勇,当是冲在第一位也,严大将军怎么会没有看见呢?莫非……”谢时钰捂住嘴,笑弯了一双眼,“就是严大将军抢了家父的功劳,装作不记得!”

    严烨被说得满脸通红,又面对上众位权贵鄙夷的眼神,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也不过如此,他忙辩解道:“你,你小子瞎说什么!战场都没上过,还质疑起我们这种流血的将士?!”

    “谢家子,口说无凭,可有实据?”姜泽海语气沉沉,不容置喙。

    谢时钰应声,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封信件,双手递给上前的李大太监,眼中盛了笑意:“自然是有的。”

    一旁严烨急得眼珠子都红了,这事情要是被揭露个干净,那他的未来就完了!

    帝王拿了信件,抬眸看了一眼笑意不浅的谢时钰,神情凝重地打开信件阅了起来。

    片刻之后,姜泽海抬起头,把自己的表情藏在珠帘后,声调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来人!把这严烨拉下去关进天牢,革职他的边防大将军一务,另外参与此次包庇事件的,全都贬为庶人,和严烨一起关进天牢一整年!”

    “不!微臣什么都没做!陛下怎能听得小人言!”严烨被几人制服,不甘心地大吼道。

    谢怀仲终于开口了:“严烨,我一直把你当好兄弟,尊重你,你在我深陷敌营的时候没救我就罢了,抢去我的功劳我忍了,毕竟我不怕也不差这些,可是你叫我怎么对得起塞外茫茫沙场上死去的弟兄们!莫不是真当我不敢提出来!就算今日我儿不提,明日照样有我来上奏折!”

    严烨把求助的目光看向帝王,却不知帝王早已知道了一切:“陛下,就算此次是微臣的错,可是这罪,罪不致死啊!”

    “怎么不致死?这可是欺君之罪,是要砍头的,陛下圣明,看在严将军往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才免了死罪。”谢时钰声音变得轻柔和缓,还带着微微的笑意,仿佛只是在说一个事实。

    一月前,在王朝北方边境线,干旱的天灾颗粒无收,给边线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民不聊生。偏使边境荒僻小部落组成的敌寇帮,趁虚而入,大肆烧杀抢掠,数以百计的百姓惨死刀下,生灵涂炭。

    此事遥遥传到了帝王朝上,帝王震怒,对边防大将军严烨甚为不满,当即派遣武胜侯和军师之一慕容天易,率领五万精兵奔赴战场。

    武胜侯谢怀仲之所以无名无份还能封侯,就是因其年轻时期以命相搏换下的赫赫战功,导致帝王不得不重视起来,且他永远徘徊在第一线,和将士并肩作战,共同进退。

    可想而知,谢怀仲此去,先是指挥百姓往后撤,再与慕容天易连夜商讨,举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攻打计策,把毫无章法只是知晓莽攻的敌寇打得节节败退。

    却在最重要一战役,谢怀仲本是和慕容天易计划先在北阳关用兵八千,留住往后撤的敌寇,再派来援兵两万,前后夹击杀得敌寇片甲不留。也就是在这一战,严烨竟擅自把慕容天易打晕,并不让一兵一将前去支援,是贪欲,是嫉妒,是仇恨蒙了眼。

    敌寇纠缠了半天,这才发现根本没有援兵前来支助谢怀仲可笑谢怀仲撑了一天一夜,眼睁睁看着手下最亲近的将士一位位倒下,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