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既见云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七 小茶楼说大江湖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儒雅的气息早已贯穿江南道,若此处不是凉州而是江南,估计儒生这番言语少不得引来斥责和白眼。

    而要是被新任礼部尚书赵玉瑾听到了,甚至得判罪入狱。

    虽然儒生张口那懂天懂地的语气相当欠揍,不过性子相对和善的张月初毫不在意更谈不上不快。

    张月初抱拳:“李徽之。”

    李徽之便是李牧之已故之子,虽说借用已故者之名,从各方面讲都不太吉利。而当今天下对张姓都极其敏感,所以张月初或张凡这两个名字便不能再用了,当初是李牧之提出用这个名字的,不过他的理由很简单。

    只是想占张月初便宜而已。

    儒生低着头,目光锁定在杯中的茶水道:“徽,善也。李徽之,是个好名字。”

    “王兄谬赞。”张月初笑道:“不过听王兄所言,好像对茶道颇有研究?。”

    名叫王雪唱的儒生便也笑道:“王某没别的嗜好,就喜欢品茶。李兄若有兴趣,小生倒是可以分享,不过李兄别嫌小生唠叨便是。”

    张月初挥挥手道:“怎会!在下想听还来不及呢,便有劳王兄了。”

    王雪唱便缓缓讲道:“先说起源,关于茶的起源,古书上曾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所以近乎所有人都认为蜀地是茶的起源地。而且最早茶叶并非用来解渴饮用,而是作为药的一种用来治病的。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朝代发展,茶才成了著名的保健饮品。”

    “不过想泡一壶好茶,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茶叶的色香味外,水质的讲究也很有关系。以水性区分,山水处上,江水居中,井水向下。而这三种水又各有讲究处,如山水,江水应择石泉漫流之水,瀑涌湍漱者水劳而硬,则勿用之。所以说到了山水江水,甚至连井水都异常稀少的西北,能喝到一壶好茶何其困难。”

    张月初听着,认同地点了点头。

    “不同地区的茶叶,也毫不相同。西南一带的普茶,茶性温和,生津止渴;蒙顶茶向来有茶仙之名,味甘隽永;而洞庭的水月茶,其叶卷曲如螺,白毫密被,味道极香,故又名‘吓煞人香’;还有洞庭的另一名茶,日黄翎毛,冲泡后,芽尖竖立如笋,在杯中三起三落,香气清香芬芳,堪称茶中珍品。而其余的茶,例如被成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气香清幽的庐山云雾、肥壮匀整的紫阳毛尖等等,我这便不一一列举了。而品茗的重点则在于一个品字。”

    儒生拿起茶杯,中断了讲述,开始缓慢安静的品茶。而被吊了胃口的张月初倒也没有觉得丝毫的不妥,耐心地等待着儒生品茶完后讲述品茗的重点。

    而等到儒生品完了手中的茶,看到一旁等待许久的张月初,才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抱歉笑道:“不好意思啊,李兄。我这个人一闻到茶香便控制不住自己,让李兄久等了,万分抱歉万分抱歉,望李兄海涵。”

    张月初毫不在意,淡淡一笑:“无妨,王兄继续说吧。”

    王雪唱便继续说道:“真正的品茗,要讲究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三看,是看茶叶的形状,色泽,还有叶底。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三品,头一品是品火工,看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是有日晒味。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儒生朝着张月初笑着了点头,意识着讲述到此为止了,但张月初此时思绪还沉浸在儒生所讲的茶道之中,丝毫没有反应。过了好一会才意识到儒生的讲述早已结束了,便也是一笑以表歉意。

    王雪唱故作生气道:“这算一报还一报?”

    张月初无奈道:“哪能呢,在下是真的被王兄所说的茶道给吸引,在这之前还真不知小小一杯茶有如此多讲究,真是受教了。”

    王雪唱哈哈一笑:“不敢不敢,只是稍有研究罢了,我这有一本自己亲自纂写的《茶经》,相识是缘,便送于李兄了。”

    说完,儒生解下后背上不算老旧的书箱,在张月初的注视下便伸手进去翻找,过了一会掏出了一本书递给了张月初,张月初接过书本,崭新的封面上用端正的字迹写着“茶经”和王雪唱总计五个字。

    若是身处大秦东方,不管是儒生也好官宦家庭也好,看到这本《茶经》必然会被吓上一跳。因为写出这本书的王雪唱便是仅在弱冠之年便作出“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此等诗句的王安石,而他钻研茶道并写出了一本震惊江南道的《茶经》从而名传四方,甚至被部分人誉为“茶圣”。而他本是扬州乌程人,父亲更是被前任左相陈希文言为“文章崔巍沿洄,为人外枯中膏”的上任礼部尚书、当代大儒王自维。而乌程王家也确是一代儒门,除了当代家主王自维外,他的两名儿子王雪唱,王有方以及不少王家学子皆是才华惊艳。特别是长子王雪唱,次子王有方,两人随父上京,同时参加科举,各自以一篇同名不同文的《六国论》分别夺得了那届科举的榜眼和探花,而后来才得知王雪唱当时没有成为状元原因竟然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唐恪礼考虑到时任礼部尚书的王自维而选择了避嫌。后来朝野变动,王自维辞官归乡,后来寄情于山水间,便携两子游历天下。正巧到了凉州,才使得张月初在茶楼偶遇王雪唱。

    当然这些张月初都不曾知晓。

    此外不仅是张月初,天下间除了王雪唱之父王自维外所有人都不曾知晓:王雪唱,王有方两兄弟早在十八岁时便以文章中的儒家浩然之气迈入一品境界,可谓天纵之才。虽说是天大的好事,但父子三人都不敢对外泄露丝毫,特别是正值朝廷动乱,恐怕引来意外之祸,这跟财不外露是一个道理。

    要是让张月初知道三个自己也打不过此时坐在一旁温文尔雅,安静品茶,看似人畜无害的白衣儒生,心里会是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