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暮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臣道殊途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岳父,都能从西北西南给朝廷弄来不少粮饷,圣上为何当着群臣的面大赞韦皋爽气,现下又好像记不起这回事般。

    德宗自然看出陆贽心思,倒也对这个近臣不隐瞒:“韦皋窜得太快,就不要再立大功了。此人文武兼备,不可小觑。敬舆,朕与你交个底,将来,朕对这韦皋颇想好好用一用,你莫因崔宁之事对他心存芥蒂。他也是遵旨而为,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其实,早在韦皋与皇甫珩争论是否割让安西北庭的那次朝议中,陆贽就已对韦皋又重新审视了一番。韦皋关于国土疆域、唐廷主权这些原则问题上的坚持,与陆贽的见解是一致的。因此,陆贽实已淡化了对韦皋的鄙夷。

    都在天子治下,文臣武将,谁个又没做过身不由己之事。污点就污点罢,只要这个人,身上还有一大片英雄气、臣子义,他陆贽就能引为御前同僚,共同辅佐君王。

    ……

    这日夜间,平章事李勉宅邸内院,多年的家奴正在向这位老相爷禀报要事。

    这家奴自幼跟随李勉,自灵武肃宗登基时便陪着主公,大到出生入死,小到帮着李勉在奉天装病,从未办砸过一件事,颇得李勉信任。

    这种恐怕连亲生儿子都比不得的成就,也令主仆之间的等级鸿沟,在没有其他外人在场的情况下,渐渐消失了。一个奴身之人,便可以处于仿佛谋士般的地位,与平章事这样级别的当朝大员,推心置腹地交流。

    “主公,邠宁韩节度的话,普王殿下的话,小的都传给韩钦绪将军了,那韩将军昨日就去启奏圣上,说是咸阳军务繁忙、急急忙忙地要回朔方军,想来彼等之计,已如箭在弦上。”

    李勉“唔”了一声,闭着双目,好像在沉思,又好像什么都不想。

    家奴迟疑了片刻,终是忍不住探寻地问道:“主公,您此番居间传讯,若将来普王所为昭然天下,可会牵连到您?”

    “牵连?”李勉嘴角露出讥诮的笑容。

    他抚摸着座床上的红锦缘夹贴绯毡,那是前些时日西川张延赏所进贡之物,霍仙鸣遵了圣旨特意送来的。毡上精工匠造的羊绒,又糯又软,当真担得起“贡品”二字。

    贡品……张延赏和韦皋,岳老子贴财,女婿贴命,这一对翁婿如此卖力,在天子座下也算是讨了不少脸面去。

    李勉没有正面回答家奴出于关心的疑问,而是反问他:“你觉得,眼下天子最喜欢的贡品,是什么?”

    “仆愚钝,不明。”

    李勉冷笑一声:“当然是朔方军四分五裂,长安还能安然收回来。”

    家奴抬起头,望着主公,似乎明白了。

    “放心吧,老夫是七十岁的人了,帮忙帮到何种程度,既还了情,又自保,心中还是有数的。我给李晟的神策军在御前说话,说得堂堂正正,有何可指摘之处。我向圣上禀报咸阳军请,言李怀光迁延不进,又哪里有半句是捏造?至于为普王与韩游環父子通联讯息,乃是吾等发现了李怀光有反叛之象,提前预备,免得泾师之变又在这兴元元年重演。”

    李勉站起来,缓缓地踱到窗边,看着院中那一地的月光。

    稍倾,又喃喃道:“真是白驹过隙,一晃已是三代帝王。当年在灵武,老夫身任御史,得罪了肃宗皇帝御前的勋臣,若不是那还是郭子仪裨将的韩游環正好路过,出手相救,老夫早就死在当年那个月夜了。”

    他回过头看着家奴:“受人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韩游環对老夫有救命之恩,如今老夫略尽微薄之力,助他和儿子立一桩大功、增几分兵势,又何足道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