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暮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安远胡肆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唐建中四年,十月初三日。离冬至还有月余,关中平原却已寒意弥漫。

    帝国的都城,长安,五更时分将将响过一遍声沉如雷的晨鼓。各坊市之间的木门此第开启,意味着又一个漫长的宵禁之夜结束了。

    胡女阿眉立在延康坊安远酒肆门口,盯着渐渐还了阳气的街市。雪后初晴,朝阳虽然没什么热度,却拥有明亮的光芒。

    阿眉面向东方仰起头,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如果阳光是一双手,那么现在这抚过她脸庞的手指,会感受到她嘴角微微的颤动。那是一种奇特的压抑的微笑。

    阿眉转过身,退到窗栅间的阴影里。手中热酪浆蒸腾起的氤氲之气,挡住了她蓝褐色的双眸。

    阿眉是粟特人。她的同族以经商的本事名扬四海,并且成为长安各间胡肆的主人。

    阿眉听袄祝讲,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的诗人,就像蝗虫一样多。诗人们喝酒的理由是那样丰富,听闻边关传来捷报,高中进士登科,结识了唱酬的挚友,天子赏赐了翰林院,甚至仅仅是城中的芍药比往年开得更好,都值得诗人们前来酒肆吟饮一番。

    诗人们尤其爱光顾胡人的酒肆,毕竟这里藏着来自异域最为独特的美酒与最为销魂的美人。这种新奇的体验带给诗人的莫大愉悦,是他们即使在最大胆的诗篇创造中也无法圆满的刺激。

    中原人的才情被异族人的烈酒激发得愈加炽热,胡食鲜明的香料味道和胡姬浓重的肉体气息间,则夹杂着各种来自朝野的时讯消息。

    那是粟特胡人的酒肆在长安的黄金岁月,也是这个帝国最鼎盛的时光。

    直到后来,一个叫安禄山的粟特人出现......

    阿眉来到长安时,距离唐廷平定安史之乱已过去一十五年。她很快就发现,粟特人并没有因为那场痛彻帝国的战乱而深陷唐人的敌意中。

    或许只有再度沉醉才能重温旧梦,长安城的胡肆又繁华兴盛起来,士子们依然视之为尽欢乐土。倘若当年天子下了榷酤的政令,中原本土的酿酒受到限制,胡肆那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和三勒浆更是成为人们的追捧。

    今日,安远酒肆便要为京兆尹王翃的宴席送去一车胡食与酒水。

    “这王府尹可是大唐天子跟前的红人,但凡京城有御赐的宴席,多交给王府尹来承办。”

    酒肆主人萨罕的声音,幽幽地响起来。

    阿眉回身盯着萨罕。萨罕的目光却并不与她触碰,继续说道:

    “不过京兆府终究夺不走鸿胪寺的营生。今天夜里,鸿胪客馆就会有回纥人现身,你需想想,如何能.......”

    萨罕戛然止语,眼珠转向门外,干瘦的黄脸在瞬间换上了一副殷勤接洽的表情,仿佛每根胡子都活了过来。

    阿眉转头,朝着萨罕眼神方向看去,只见一位戎装的年轻武将,牵马直奔酒肆而来。

    战袍外的山文甲,灰白的兽皮干粮袋,鞘身暗淡的唐刀,以及从箭匣中露出一角的传牒文书——在堪堪几步内,阿眉便捕捉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此人风尘仆仆又如此装扮,看来不是禁军,大约是哪个藩镇的将领。”

    她正思量,武将已到跟前,将马栓了,脱下盖耳毡帽,温言道:“店家开市否,可有热汤胡饼?”

    阿眉略有些意外,此人竟说得如此斯文的长安官话。再细打看,见他不过弱冠之年,但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双颊嘴角微含风霜之色,目光却温润谦和,真真是英姿萧肃、朗如皎月。

    武将见阿眉发愣不语,以为胡女不识唐语,正要比划手势,萨罕已陪笑上前道:“将军辛劳,快请来火盆边暖暖身手,吃食这就上来。”

    阿眉觉得双颊一热,有些不好意思。她垂首向武将微微行礼后,手脚麻利地为他盛来一大碗薤末馎饦汤、端上几张胡饼。

    武将似乎被冻得狠了些,竟不急着吃饼,而是将双手紧紧贴在汤碗上取暖,闭目少顷,显出疲态。

    阿眉与萨罕刹那对视,便在胡床边跪下,一边撕碎胡饼一边柔声道:“将军,饥生寒、汤带暖,快些将这饼子就着热汤喝下罢。”

    阿眉的容貌本就有些赤子稚态,神色间又全无酒肆胡姬常见的挑诱之气,倒像个向阿兄敬茶的少女,观之可亲。武将愁容稍解,朝阿眉温和一笑:“你的唐语说得甚好。”

    他吃了几块饼,又向萨罕道:“丈人的酒肆也做早市营生?”

    萨罕道:“京兆府尹王公今日办宴席,看中小肆的蒸胡,小肆两个时辰后便要将吃食送往光德坊,所以伙计们起个大早准备,不想竟能招待将军。”

    武将低垂的双眼忽然抬起来:“目下既非旬假,也未听说圣上赐酺,王府尹摆宴有何喜事?”

    萨罕道:“当今圣上喜爱诗赋,刚从南边请了一位女冠大诗人进京献诗,敕令王府尹今日设宴,礼部、国子监、翰林院都要去道贺。兆尹府本已从西市定好整席,但小肆的蒸胡可是远近诸坊一等一的有名,这延康坊离兆尹府的光德坊又近,为官宴补一些小食甚是方便,故能接下这桩体面的买卖。”

    武将心里“哦”了一声,暗道,京兆尹不是朝廷的常奏官,只需逢五上朝,今日本应在府中。只是若有官宴,自己去拜访不知是否妥当。

    自天宝末年安史之乱起,帝国藩镇林立。到了这建中四年,河东河南的幽州、淄青、魏博、淮西等大镇均已叛唐,与长安政权为敌。好在朝廷仍有西北面的朔方、邠宁、泾原等诸镇可以调兵东征,并西川、浙西两大镇的财赋经陆路或漕运接济,再加上从禁军发展起来的神策军数万兵力,尚可勉力支撑德宗的削藩平乱大计。

    坐在安远酒肆吃胡饼的武将,便来自长安西北、一直来听命于朝廷的藩镇军队—泾原军。

    青年武将姓皇甫,名珩,曾祖皇甫惟明乃是玄宗朝赫赫有名的将领。

    原本,皇甫惟明因抵御吐蕃有功而颇受玄宗器重,官拜陇右、河西节度使,沐浴圣恩的风头竟似不在安禄山之下。可惜,皇甫惟明镇戍边疆固然飒爽果毅,于朝中宦海的凶险诡谲却如稚儿之识。他入长安奏对时,见宰相李林甫塞言驱贤,竟向玄宗谏言罢免李相,并推荐好友、刑部尚书韦坚为相。

    李林甫是何等阴狠毒辣之人,从朝堂耳目处得知皇甫将军的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