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配逆袭手册[快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科举日常(15)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绩下来的时候,不光县令乐疯了,段青恩他们也高兴。

    一甲三人,他们仨就占了俩。

    张道远还是二甲第一。

    可以说,今年的科举,三人完全吸引了京城大部分人的视线。

    毕竟他们三个可是一个县里出来的,每次科考,能考中的人本就已经是得天独厚,一个县里能出一个就算是烧高香了,他们县里却一口气出了三个。

    而且其中两个还是状元与探花。

    段青恩为状元,马儒宵为探花。

    张道远倒是一点都不难过,他完全被继母和弟弟倒霉这件快乐事给占据心神了,不就是没进一甲,他虽然没进,但自身可是二甲第一,段青恩与马儒宵这两个一甲也是他的好友,哪里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张道远才是三人中最不图名利的。

    他考科举,完全是想要让家里人后悔,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一句话来形容张道远的心境。

    今日|你们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只要能证明自己比弟弟甚至是父亲强,他就高兴了。

    除了名次,最让张道远高兴的就是他终于get到了对付继母弟弟的技巧。

    那就是在张大人面前装可怜,对着继母二弟也可以面上关怀,嘴里说出的所谓关心的话都是挤兑。

    在他年幼的时候,继母就是这么干的,让小小年纪的张道远不知道明里暗里吃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罪。

    现在能报复回来真是太爽了哦嚯嚯嚯嚯。

    马儒宵倒是有点不安,自从名字下来之后,就一直有点不敢面对张道远。

    张道远最近忙着跟继母弟弟斗智斗勇,倒是没注意到这点,段青恩看出来了,就鼓励他去主动跟张道远说。

    于是在回乡的马车上,马儒宵难得没有把握一切时间看书,而是满脸惭愧,吭吭哧哧的跟张道远道歉。

    满脸莫名听着道歉的张道远:“我没有考上一甲关你什么事?”

    马儒宵又红着脸,将自己心里所想讲了出来。

    大致意思就是,他自知才学是比不上两人的,之所以能顺利考上举人,当初也是靠着段青恩跟张道远联合起来帮他温习,结果现在他考上了,明明比他学问好,又比他聪明的张道远没考上,他心里就挺过意不去的。

    说白了,就好比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朋友一块去竞争,本来这个朋友赢面要大一些,结果一路上朋友都在努力帮着这个人补习,要是双赢也就算了。

    结果等到成绩下来了,竟然是这个人拿到了名次,反倒是比他聪明还帮他补习的朋友给落下来了。

    心底就会有一种自己抢走了朋友荣誉的感觉。

    马儒宵就是这么想的。

    他自觉自己是肯定比不上张道远的,不管是在县学还是在哪里,张道远能轻轻松松背下来的内容,他就得反复反复的研读才能背下来,张道远灵关一闪就能吟诗作赋,他就必须要冥思苦想。

    一直以来,都是两个学霸带着他跑。

    结果到了最后,竟然考的比学霸之一要好。

    马儒宵心底就会想,是不是因为张道远帮着自己,耽误了自己的功夫,所以才会这样。

    张道远是真没想到马儒宵会这么想。

    听完了,他又觉得马儒宵怎么能这么好,对人这么真诚呢,又觉得想笑。

    “行了儒宵,这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能是探花,那是你自己的本事。”

    “这一路上你有多么用功我和青恩都是看在眼里的,只怕是连做梦都在看书了,你的名次能这么高我一点都不意外。”

    “是啊。”

    段青恩见马儒宵还是有点不安,帮着一起说;“我与道远还时不时出来喝喝酒逛逛街,你却是自从来了京城就几乎没出过门,一直在闭门苦读,这般努力,何须妄自菲薄。”

    “没错,我告诉你们吧,其实我早就知道我不会考中一甲了。”

    张道远索性一拍手,把本朝每次一甲的潜规则直接告诉了两人。

    一般,只要皇帝不抽风,每次科考,一甲三人都会被代表着三个阶层。

    比如段青恩代表的寒门子弟,马儒宵代表的书香门第。

    而张道远,他代表着官宦子弟。

    只是他运气不好,这次科考,同期也有个和他才学不相上下的官宦子弟,两个官宦子弟只能选一个,那个考生父亲在朝中势力更大,于是最后落到二甲的就是张道远了。

    张道远一点都不觉得生气,“我父亲也跟我说了,道他打听过了,不是我才学不如人,而是对方在朝中更有影响力,这也没什么,反正我能考到二甲第一也很不错了。”

    比起名次,他更加注重人家知道他有才华。

    说完了,张道远拍拍马儒宵的肩膀:“所以完全跟你没关系,我们两个不冲突,你是跟那些书香门户竞争又不是跟我。”

    见张道远说的洒脱,好似是真的不在意一样,马儒宵这才羞窘的笑笑,放下了心结。

    他们是在路上说的这段话。

    本朝进士们在成绩出来后会先选官。

    那些名次较低的进士与同进士会外放,去某地做个官,然后等到政绩上来了再升官,再有政绩再升。

    这些人都是天子门生,不管是放到哪里,一般都会有比较大的权力,只是到底不如京官,又能享受京城繁华又可以跟皇帝上司亲密接触,被看顺眼了再涨一下官位什么的。

    外放的官员在外面揽财容易,踩到雷被炸死也挺容易的。

    而且还要操心百姓,操心当地的各种事,可以说是又累又苦又要担心上司给锅背还要操心下属打着自己的名号做错事。

    三人比较走运,都被留京,还都进了翰林院。

    当然了,虽然游街的时候段青恩这个状元看上去是挺威风的,但进了翰林院,他们也顶多算是一实习生。

    毕竟三年出一个状元,十二年四个状元三个都在翰林院,要特权肯定是没有的。

    等到告诉大家你们该去哪里上班上什么班了,朝廷一般都会给探亲假,意思是回家乡去祭祖告诉父老乡亲,他们考上进士了,他们出息了,然后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