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人驾驶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拯救汽车的竟然是马粪!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学们愕然看着王老师。

    王老师继续笑眯眯地说

    “前面说过,19世纪末的伦敦有30万匹马。

    万马齐奔,听上去很浪漫,但这个数字同时意味着伦敦每天要清理3000吨马粪和30万公升马尿。

    马尿相对好解决一些,自然蒸发就可以(代价是伦敦的大街上常年充斥着尿骚味)。马粪处理起来可就麻烦了。

    为了保证街道至少不被马粪覆盖,伦敦政府想了不少招,比如他们曾花钱雇农民收取马粪当肥料。

    但到了冬季农闲季节,肥料就变成了废料,出多少钱也没人收。

    大量的马粪被堆在城郊空地上,自然风干、晒成粉末,迎风飞舞。

    更添乱的是,由于繁重的劳动,拉车的马匹一般工作三年就会死亡。

    这意味着伦敦每年还要清理十万具马尸,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马是在拉车过程中直接累死在道路中央,常常要等到散发出尸臭才会被清理。

    19世纪大多数欧洲都市都在马粪、马尿、马尸的包围下,毫无市容可言。

    英国人甚至预测,照此下去,到1950年,伦敦将被掩埋在9英尺高的马粪堆里。

    1898年,在米国纽约举行的首届国际城市规划会议,议题内容就是‘人类如何在未来一个世纪处理马粪围城问题。

    与会专家都被当时的交通问题难倒了,协商工作毫无成果,原定10天的会期,3天就草草收场了。

    因为当时已经形成了像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等大型城市,而运输工具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交通大拥堵,保险成本高昂,消耗燃料巨大,还会排放有毒气体,造成噪声污染。

    我指的不是汽车,而是当时的马车。

    看到了吧,这些指控和现在对内燃机汽车的指控是不是很像?

    然而,当汽车到来后,事情慢慢地起了变化。

    汽车尾气这个东西,在今人看来是污染,但百年前,与快要围城的马粪相比,它已经相当环保了,正是汽车这一‘环保的优点,让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放松对其的管制。

    保守的官员们终于决定试一试了,而当他们的屁股一旦跟汽车司机坐到一起,看问题的角度立刻就不一样了

    汽车发明人卡尔·本茨有一次在德国巴登开车,车上载着一名当地的父母官。

    按照当地的规定,汽车时速不能超过6公里,所以本茨先生只能以这一龟速行进着。突然车后方的一辆马车超越过去,马车夫回过头来放肆地嘲笑他们。

    官员被激怒了‘怎么连马车都跑不过,给我追上去!

    本茨故作无奈地说‘想追上容易,可政府有规定啊……

    ‘见鬼,别管规定了!给我追!官员愤怒地大叫。

    闻听此言的本茨先生按住心中的狂喜,一脚油门踩下去。

    汽车立刻超越了马车!从此,再也没有被追上过。

    据统计,自1896年英国政府废除‘红旗法案之后,仅伦敦一地,马车铺、马车公司和马车夫就进行了上千次罢工。

    然而,这些罢工活动在之后的20年之内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首先当然是马车夫们也认识到技术革新的力量不可阻挡——罢工每进行一次,忠实于马车的老客户们就流失一批,直到马车铺关门大吉。

    而马车夫们发现,当一名马车夫要比汽车司机难得多!

    他们既要学会控制马和马车,还要照料马匹以及马的‘故障。

    与之极不匹配的是,马车夫由于马车铺份子钱的压榨,其收入极低。份子钱一度达到了收入的2/3。

    马车铺也不容易,因为照料马匹的费用本身就极高。

    相比之下,汽车司机的驾驶技能和汽车的维护成本则低多了。于是马车夫们也纷纷跳槽去做了汽车司机。

    当时大英帝国有两家著名的马车公司。一家说‘我们是大英帝国第一流的马车服务公司,另一家说‘我们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提供者。

    第一家立足于马车服务,目光短浅地视新生事物汽车为钢铁怪物,使尽浑身解数想要压制和排斥。

    第二家意识到汽车可能完全会取代马车成为更便利的交通工具。100年后,其品牌‘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声名赫赫,而第一家马车公司早已无人知晓。

    现在我们都知道奔驰、宝马、大众、通用、福特等,都是后来新创建的,而不是从马车公司转变而来。”

    说到这里,王老师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茶。

    同学们在纷纷议论

    “这就像打仗,一方进攻,一方后退,真有趣!”

    “落后的马车,终究输给了先进的汽车!”

    “时代总是发展的呀!”

    ……

    沈笑夫一阵蛋疼!按照这个趋势,电动车更有生命力是历史潮流,而自己在学与行偏偏抽签抽到了反方!

    电动车没有生命力,这个反方怎么当啊?

    正当沈笑夫心慌以乱的时候,王老师接着说

    “我们以史为鉴看汽车未来。

    目光回到现在。以前,汽车行业还在讨论涡轮增压、缸内燃烧这些内燃机技术。而现在,汽车公司明确了向电气化的趋势。

    无论是老牌柴油机用户德国大众还是坚持混合动力二三十年的丰田,都纷纷发力纯电动汽车。

    各大公司认为纯电动、智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其中还包括了互联网企业和新晋新能源汽车企业。

    其主要的驱动力是内燃机的排放问题(和100多年前的马车排放问题多么类似)。

    从事内燃机行业的不少人认为内燃机产业链那么长,涉及从业人员众多,未来依然会是主流。

    对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内燃机和电动机会同时存在。

    而在某一个时刻,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后,内燃机在汽车行业会被迅速替代。

    至于从业人员数量多,这不是变革的阻碍,想想当时伦敦的10万马车行业从业人员吧!

    我的感觉是,内燃机的命运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其他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