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二人听到前面排队的人说话。
哎,哎,听说了吗?皇上和太后今天来咱们洛阳城了。
嘿,什么听说啊,皇上太后进城的时候,我就在场呢,都看见了。
你看见了?那你见咱们皇上长什么样了吗?
这个,嘿嘿,不怕你笑话,我还真不知道,当时光顾着跪下磕头了,哪有工夫看啊。
哈,说的也是,不过就算让你抬头看,估计也看不着,那么多禁军围着呢。
那可不一定,就凭我这眼神儿,只要给我点缝儿就能看清。
不过我听说啊,不但皇上来了,连贤王也
听着众人议论纷纷,太岁和赵祯先是愣了愣,紧接着相视一笑。
过了一阵,队伍终于排到了太岁和赵祯,两人闻着烤肉香味,早馋得不行了,飞快的付钱买了大把肉串,每人手里都抓着一大把,一边走一边吃。就连包拯手里也拿着肉串,只不过他到底是斯文人,虽然也馋得不轻,可毕竟在意些瞻观,不过当他看着太岁和赵祯吃得满嘴油汪汪的时候,终于还是忍不住的咽了咽口
水,一抬手,用袖子掩着半张脸,跟着大吃了起来。
等赵祯津津有味地吃完肉串,终于满足了口腹之欲,从怀里摸出张手帕随意的抹了抹嘴,打着饱嗝,长出了口气。
几人又走了一阵,看着夜市繁华热闹,赵祯突然微笑感慨:唉,还是外间快活啊,不似我宫中冷清,除了娘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一旁包拯听了,马上严肃地说道:正因有官家在宫里独守冷清,方得民间热闹繁华,若是官家夜夜笙歌,恐怕民间就要冷冷落落了。
赵祯一愣,转头看着一脸认真的包拯,想了想后,认同的点头:包卿所言有理,是朕错了!见他勇于纳谏,包拯脸上神色温和下来,再次劝道:官家,宗室得天下奉养,固有太祖太宗立国之功,但更多的,还是要历任官家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方不负祖宗功业
啊!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朝包拯微微一笑:朕知道了!
太岁听着二人说话,不由微笑,这包黑子,还真是见缝插针啊!不过也好,若是朝廷里都是他这种人,弟弟也不会走上歪路。
夜市路口,瑶光一身淡紫罗衫,乌黑的头发被她简单的挽成了一根马尾,正搀着曹玮胳膊在逛夜市。
曹玮睨了她一眼,打趣她:今晚怎么有空陪伴爹爹啊?
女儿难得有机会和爹一起逛夜市,当然要陪陪爹啦!瑶光调皮的一笑,洁白如玉的脸颊上泛起一对娇俏的酒窝,看起来既可爱又活泼。
哈哈哈,不是因为太岁吃过晚饭就不见了踪影,才来陪爹的吧?曹玮哈哈一笑。
当然不是啦,人家是特意来陪爹爹的嘛!瑶光负气地甩开父亲的手:你不相信,就自己逛吧,我走啦!
说完,瑶光转身要走,曹玮一见她生气了,连忙上前拉住女儿,不停陪笑。
爹信!爹当然信啦!好,今晚啊,就只咱们爷儿俩,好好地
他话没说完,就见前方街口处,太岁赵祯包拯三人正指指点点地,说笑着走过。
瑶光眼尖,两眼顿时一亮,踮起脚一边招手,一边大声呼唤:太岁!太岁!
但此时夜市太热闹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太岁和皇帝包拯都没听到瑶光的声音,仍说笑着往前走去。
这个臭家伙!瑶光气哼哼的一顿足,也不管曹玮了,拔足就朝前追去。
夜风萧瑟,曹玮呆立原地,望着女儿小鹿般奔去的身影,心里好像突然被浇上了满满一坛子老醋,眼泪差点儿没掉出来。
好一会儿过去,他才抚摸着胡子仰天长叹:哎!真是女生外向啊!
次日一早,赵祯正在书房里练字,一个老太监突然进来禀报。
陛下,贤王和天机子求见。
赵祯一听,不满意的瞪了老太监一眼:贤王是朕的兄长,往来宫不无需通报,还不快请。
是是是!老太监吓了一跳,赶紧躬身出去。
虽然此次出京时也带了一些随行太监,但一来人少,再者这洛阳行宫本就有太监留守,像通报守门一类的活儿,自然还是要这些留守太监来做。
他们对太岁不太了解,更不清楚这两兄弟之前的感情,办起事儿只能按规矩来,免不了有些死板。
赵祯放下毛笔,从书桌后走出来,很快,太岁和天机子在太监的引领下进了书房。
看到太岁,赵祯非常开心,上前狠狠的给他一个拥抱,笑道:大哥,我都说多少次啦,你来找我直接进来就行了。
太岁笑了笑,不说话,微一侧身,让出了天机子。
天机子上前稽首:贫道天机子,见过陛下。二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赵祯自然知道这位看着年轻,实则已经年过百岁,而且又是大哥的祖师,当下也不敢摆谱,连忙伸出双手虚扶,客气道:老人家你太客气了,
来来,咱们坐着说话。
说着,他带着太岁和天机子走到一旁的桌前坐下,又招呼太监上茶。
来,你们尝尝这个牡丹花茶,这洛阳花,喝起来蛮甜的。
太岁摆了摆手,笑道:先不喝茶,今天来找兄弟你是有事儿求你。
嘿,咱们都是一家人,还用求?大哥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办到。赵祯胸脯拍得啪啪响。
太岁一笑,刚要说话,就见天机子已经站起了身,朝小皇帝再次稽首:官家,是贫道这个方外人有事相求。
赵祯连忙跟着站起身,双手下按:哎,哎,老前辈您是朕兄长的长辈,就是朕的长辈,有什么事儿坐下说,能办的朕一定办。
天机子一听,心里微松了口气,但并没坐下,而是直接说明了来意:贫道是想,给师兄地藏求个情,求陛下放他一条生路。
一句话说完,天机子马上紧张的看向赵祯,生怕他直接拒绝。
见师祖神色,太岁心里不由一叹,也帮着说话:我师祖本来是拜托了洞明先生的,说让我出面求情不妥当。这有什么不妥当的,我一听说就来了,赵祯虽然年纪小,可毕竟自小在宫中长大,又已经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当初册封太岁时,也听说过朝中有人说三道四,说什么要防着太岁什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