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老先生一把年纪,但是动手的时候可不含糊。
别看虎二人高马大,但是本心却是个善良的人物,如何会忍心对一群可怜村民动手。
只是连忙解释,老人家,误会,咱是应天吴国公的兵马。
那老村长听后,一点儿都不信,指着虎二身后大军那怪异的装束骂道:狗杂种,想要骗骗老朽,吴国公的兵都穿大红胖袄,怎么可能是你们这鬼样子,乡亲们给我打。
那老学究也在树上摇着旗,大声喊道:村里的老娘们,给我跑快一些,跑慢了就来不及了。
壮子,你叫几个人守着桥,等我们都死了,就把绳索砍断。
虎二委屈,被打了一顿还不敢还手,只能死死的护着自己。
而那李翰文更是悲惨,一会儿的功夫就鼻青脸肿。
朱振见虎二解释不清楚,这群乡民肯定是被乱兵欺负怕了,根本听不进去解释。
于是大手一挥,大军直接压上,也不伤人,只是把所有人围在桥边。大军行动,自然效果明显,顷刻间一群人便被驱逐到了溪边。
一群青壮见事不可为,赶紧将吊桥的绳索砍断。不过他们却没有过河,选择与社长他们共存亡。
虎二被一群斥候救了回去,此时已经鼻青脸肿。
大人,您就任凭那群愚民打您,您也不还手?士兵救回虎二之后,帮忙包扎伤口,一脸不平道。
还个屁的手!百姓不信任我们,还不是我们自己的过错!说着,虎二又忍不住咒骂了一通张士诚不是人。
朱振示意家丁拿着印玺和朱元璋的军令前去给那社长看。
那社长正挥舞着拐杖,放生咒骂着,若不是一群盾兵用盾牌死死的拦着,那老人家还想朝着军士们吐几口吐沫。
老人家,这是我们爵爷的印玺和吴国公的军令,您仔细看看,咱们真的是误会了。
那老学究到底是见过场面的,见这群兵士只是驱逐揍虎二的乡亲,但是并未下杀手,也许真的不是坏人。
所以自己想要下树,一翻身被冻着的裤子撕扯开来,有没有腰带,瞬间就被脱掉了裤子,露出了白花花的屁股。
寒风凛冽,冻得老人家瑟瑟发抖。
立刻有兵士脱下征袍,扔了一件雪白色的大氅过去。老学究心里琢磨,反正今天没准儿也活不过去了,就将棉袄穿在身上,还别说真的暖和,之前穿的羊皮袍子也感觉缝隙里冷飕飕的,结果这兵士的棉袍穿在身上还挺暖和
。
你那狗屁帽子也给老夫来一顶。
那兵士咧嘴一笑,将包裹在头上的狗皮帽子也扔了过去。
这个时候,这个士兵的外形才完全展现出来,身穿大红色鸳鸯战袄,头戴雁翅亏,腰悬雁翎刀,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那老学究离近了一些,这才看的清清楚楚,又上前摸了摸说道:你们真的是吴国公的兵?
那士兵憨笑道:自然是真的,还能骗老伯不成?
那老学究接过印玺和军令,仔细观瞧,这才大吃一惊,赶忙领着社长跪在朱振对面,大声喊道:老小儿无知,冲撞了爵爷,请爵爷恕罪。
那老社长也知道自己领着村民闹了个大乌龙,只是嘴笨舌笨的,不敢乱说话,只是跟着老学究一起磕头。
朱振笑道:我们也是为了行军方便和隐秘,这才做了白袍,导致双方误会,也不全怪诸位。起来吧。
将军,请随小老儿回村休息。村长憋了半天,这才憋出一句话来。
朱振挥手,示意大军跟进。
别看张士诚把朱元璋辖区搞得乱糟糟的,但是提起朱元璋对百姓的仁义,乡亲们还是颇为认可的。
这也是朱元璋到了应天之后,开始收敛劫掠,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结果。
百姓们没有多大的追求,只要能过安稳日子,吃上口饭就行。
之前如此防范,全都是因为被抢劫怕了。
虎二在老学究的带领下去安排民房住宿,沐英和常茂却领着一群辅兵前去重新修桥,之前的桥梁已经损毁肯定不能用了。
一群妇人孩子和老人可怜兮兮的站在小溪对面,若是任凭冷风这样吹着,第二天肯定得感冒。
李翰文混迹在修桥的队伍中,不时的埋怨,说什么你们眼瞎啊,连吴国公的队伍都不认识,平时不时学过几个大字,连军山都不认识吗?
一群青壮心里虽然愧疚,但是嘴上却不饶人,谁让每次张贼来抢劫,你都是跪在地上哀嚎,连反抗的用意都没有。
有的年轻人则跟在李翰文身旁,小声嘀咕,瀚文,你跟刚才那些军爷认识,能不能给咱介绍介绍,咱也想参军,太威风了。
李翰文无语道:刚揍了我,还想进军山大营,做你的大梦去吧。
刚才虽然闹了一场大误会,但是军山大营帮忙修桥,双腿踩在冰冷的溪水里,懂得瑟瑟发抖的样子,确实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
雪后溪水确实结了冰,但是很薄,双脚踩上去,小溪上的冰立刻就会开裂。
中央处甚至能到腰间,可是为了百姓,军山的汉子依然咬牙坚持帮忙打完桩,重新做了一座临时的木桥,将乡亲们接了回来。
这乱世大家都求活,见到这种给人安全感的男人就稀罕的紧。
不一会儿的功夫,沐英这种大小眼的家伙,就已经被村中的寡妇上下摸了个遍,还将家里所剩不多的面饼给了一块给沐英。
至于相貌英俊些的傅子介,则蹲在墙根底下擦拭身体,本来寻思拖了衣服干活爽利些,谁曾想到一会儿的功夫,都被摸青了。
朱振被请到了老社长的家中,社长的夫人是个五十岁的老妪。
从别人家借了点粗茶,给朱振沏了壶茶,用粗瓷碗乘着。
老社长现在依然有点儿后怕,但是又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朱振肯定不会为难老人家,便开口问道:前些日子让乱兵祸害,虽然买了些粮食,接下来的日子可还能撑过这个冬天。听闻朱振提及此事,老社长一脸艰难,摇头苦涩的说道:不瞒爵爷,莫说是现在新买来的这些粮食,便是之前有存粮的时候,也不一定够乡亲们度过这个冬天,这几年老
天爷不开眼,长庄稼的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