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蚂蚁宇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WS与QWS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岑圆贞进入公司后的四个月,技术研发部的所有人都在不停的忙碌着。岑圆贞成功为《虫族战场》游戏制作出了16种变异昆虫以及3种剧毒的大蝎子。然而,找寻脊椎动物打印失败原因的研究却依然没有进展。另一边,项轶终于在2036年2月完成了对公司第二代超级AI的研发工作。

    2036年2月11日下午,还是那个主会议室,不同的是,这一次会议室里放上了两套全息显示设备,分别连接着AI主控室里两台不同的机器。会议室里坐着公司CEO王恒,各部门总监以及技术研发部的骨干成员。

    项轶:“首先,我想问各位一个老掉牙的问题。究竟是物质先于意识,还是意识先于物质?”

    王恒:“那当然是物质先于意识啦,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

    各部门的总监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项轶:“那么各位所理解的宇宙,跟WS模拟的世界是一样的。宇宙中所有的物理量都是客观且精确存在的,与我们是否观测到它们并无关系。比如这张桌子的长度,我们的测量只能精确到毫米,但这只是测量精度的问题,这张桌子的长度必然有它的真实值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再比如原子核外的电子,因为动得太快了,我们无法测出它在某一瞬间的确切位置,但它必然存在于空间的某个确切坐标点上,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王恒:“没错啊,这不都是常识吗?”

    项轶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枚骰子,右手摊开将骰子放于手心,继续说道:“那概率又是什么呢?如果我将这枚骰子投到桌上,得到1点的概率是多少?”

    楼凯文:“六分之一呀,你在出小学数学题吗?”

    项轶:“那么,如果我能精确的知道我抛骰子时的力度、角度、骰子的质量、转动惯量、空气阻力、骰子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以及恢复系数等所有的物理量,那投骰子的结果是否可以被准确的预测出来呢?”说着,项轶将骰子抛了出去,非常巧合的是,丢出的结果真的是1点。

    楼凯文:“嗯……我觉得是可以的。”

    项轶:“那也就是说,概率是信息缺失的产物。就像各位在高中数学里学到的条件概率一样,知道的条件发生改变,概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然而缺失的信息只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丢骰子时的这些无法得知的物理量是客观且精确存在的,也就是说其结果是注定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王恒:“这跟你的世界模拟器又有什么关系?”

    项轶:“骰子在抛出时其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同理,宇宙在这一瞬间的所有物理量都客观且精确存在,它们遵循同样客观存在的物理学规律,所演化出的宇宙下一瞬间的状态也必然是确定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宇宙演化的历程就是这样一因推一果的到了今天,没有任何变数。就连我今天开会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就注定好了,毕竟人类的思维活动也不过是大脑复杂的理化反应而已。而所谓的自由意志也并不存在。世界模拟器WS就是以这样的哲学世界观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的。”

    听到项轶说人类并没有自由意志,程序员小刘吓得手一哆嗦,打翻了手边的水杯。水迹在会议室的桌上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项轶:“先别急着擦,大家看这一滩不规则的水迹,其形状看着像是随机产生的。如果我们让小刘再打翻一次水杯,出现的水迹形状必然是不同的,但这是因为我们没法做到完美复刻小刘第一次打翻水杯时的物理条件。如果我们用完全相同的物理条件重复一次小刘打翻水杯的实验,会不会得到形状完全一样的一滩水呢?”

    岑圆贞:“条件完全相同的理想实验,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吧。”

    项轶:“确实无法实现,但WS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中是全知全能的,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复刻完全相同的物理条件来进行理想的重复试验。按照WS对宇宙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唯物世界观,每次理想的重复试验,其结果都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即使试验对象是个复杂的有机体。”

    项轶拿起桌上一只小型的麦克风,对着传声器说道:“大娃,显示第5466号试验,重复试验50次。”项轶左手边的全息显示台亮了起来,从扬声器中传来了一个声音:“5466号试验初始物理量载入中。初始物理量载入完毕。开始推演。”

    只见左侧的全息显示台上出现了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正沿着虚拟场景中狭窄的岩石缝爬行着。爬到开阔处,出现了一块小石头,挡住了蚂蚁的去路。蚂蚁用触角碰了碰石头,选择了从小石头的右侧通过。

    “还原初始物理量,第二次推演。”扬声器里传来了WS的声音。这时全系显示台上的场景被重置了,一模一样的情况再次重演,蚂蚁沿着缝隙爬行,用触角触碰石头,最后还是一样选择了右侧通过。如此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一样的剧情,蚂蚁每一次都选择从右侧绕过小石头。

    项轶:“各位所看到的并不是录像重播,而是WS以相同的初始条件反复推演的结果,每一次的结果都完全相同。这只蚂蚁或许跟我们一样,自以为可以选择从哪一侧绕过小石头,然而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小刘:“你是说,我们和这只蚂蚁一样,自以为拥有选择的权利,而实际上却跟编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没有任何的自由吗?”

    项轶:“我可没有这么说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坚信WS的世界观是正确的。如果你不愿意接受不存在自由意志这件事,那么我们还有一种描述世界的方式。”

    项轶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因为我观测到了月亮,所以月亮是存在的。这就是量子物理学背后的逻辑。宇宙中的物理量并不是客观且精确存在的,而是取决于我对这些量的观察和测量。原子核外的电子永远不会出现在一个精确的坐标点上,因为对它位置的测量是必然测不准的。因此,我们只能用一个概率密度函数,去描述电子出现在各个区域的概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子云模型’。”

    王恒:“电子这种微观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随你怎么讲都行。你说月亮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它才存在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我可不信。”

    项轶:“宏观与微观并不存在物理规律的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