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你看这些学佛的。我们来的人些人,我这几天观察,得出了一些结论。我把我们这群人,分为四个部分。”
这倒有意思,属于社会调查范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了解了身边的人,就大约了解了自己。小胡不用,他通过了解小戴的眼睛,就看清了自己。
“第一种人,是有点钱有点闲的,给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我打听到,在我们这个队伍里,比如电力的通讯的大企业的中层,他们没有多少事业追求,但他们有钱有闲,为了给自己生命赋予某种意义,到佛门来碰运气,赶热闹,你说,有没有?”
我承认,这种人占比还较多,从穿着打扮及态度行为,都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追求佛门的东西,与追求艺术的态度差不多,就是个业余爱好。按兴趣出发,没有兴趣,就换方向。
“第二种人,是有病的有灾的,给自己的人生找条出路。这种人是最迷信的。他们要得多,他们自认为拥有少。他们总愿意相信有某个神秘力量帮他们走出难关。他们认为自己无路可走,学佛有临死抱佛脚的求拯救心态,这种人虽然最迷信,但是最虔诚。”
当然虔诚了,因为自以为无路可走嘛。把一切不幸归结为命运,要改变命运,只能求助于神。这种人,以年纪大的为主体。
“第三种人,是来碰运气的。他们什么都信,其实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有神就拜,有法就听。今天搞搞禅,明天问问道,后天,说不定还研究起星座,总之,机会主义,是他们的特征。”
这种人最多了。严格来说,宗教信仰是死信,绝对地迷信。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没信。这种碰运气的最大害处在于,找不到因果关系。比如明天中了彩票,如果昨天拜了菩萨,他就会以为是菩萨显灵。假如昨天拜了祖先,他会认为是祖先保佑。
这就像是那跳舞的鸽子,以为跳舞是得到食物的原因。其实,那只不过是个巧合,投食是人为安排的,与它跳舞不跳舞,没关系。
把一个个体的特殊事件普遍化,并且冠之以宗教信仰的名义,是违背基本逻辑原则的。
我想起小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本来英语就学得晚,初中的英语老师水平不高,他自己也不努力学。到了考试,英语中有5分是客观性试题,就是选择题,只有15分是作文。
英语是我们全班人的短板,但他考下来,却最轻松,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就交卷了。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的方法最简单。他说他第一次英语考试,选择题靠抓阄来决定选项。结果呢,还得了四十几分。这个命中率,已经比他认真答题高多了。所以,他坚持,凭运气。
他还神秘地对我说:“只要你是有运气的人,就坚决地相信它。不然,运气就不灵了。我一直这样坚持,所以英语考试,我答得最快,管它多少分。也许,我这种坚持,会感动上帝,最后中考时,会特别好,甚至会超过五十分,也说不定。”
当然,后来的结果是,他没考上高中,英语究竟过没过五十分,就没机会问他了。
“第四种人,就是我和小胡这种,自以为学了不少知识,理解力与判断力都高于常人。不是说这种能力对学佛悟道有什么帮助,就是学佛这方面,对于提高自己在世俗学问中的能力与范围,也有帮助。这种类似于洋为中用,或者杂交水稻,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与提高。我们本着这种借鉴偷师的目的而来,结果越学越麻烦,对自己的能力都有点不太自信了。”
他对自己所谓“追求真理”的态度,作了批判。追求真理是人人都想的。但人类发展到今天,进步的主要动力,总有思想与推理的基因,我们就盲目地崇拜思维的能力与作用,认为只要思维能力强了,就可以理解,至少是猜度一切。
用老马的哲学来分析,所谓的理解与判断,所谓的智力与知识,都属于认识。而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从我思故我在,到劳动决定人的本质,这是个伟大的哲学飞跃,他们的错误,或许在于夸大了认识的作用,忽视了实践的决定性意义吧。
“那我呢?万师兄,我想听你的老实话。”我有个感觉,在朋友中,能够批评我且让我接受的,恐怕不太多了。
“你是四者都有,庄师兄,我没能力给你贴个标签,因为太了解你,所以认为,你是复杂的,立体的,四维的,所以不太好谈。”
我正想细问,他就接着说话了。“也许每个人都不可以贴标签,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立体的,但为了认识与讨论方便,我们简化了而已。”
“万师兄,不要玄之又玄了,你说说我的复杂性。”
“好吧,我分析得不一定对,但可以讨论。我说你是四者都有,你自己想一想。第一种,有钱有闲找意义,你已经算是人群中最有钱有闲的人了,你社会上的意义没找到,到佛门来找人生的意义,有点像吧?”
这还真有点像,我不得不点头。
“第二种人,有病有灾找出路。你也有这个因素。你的病是心病,家庭带给你的失落感,自己人生的虚无感,这是心病,但是小胡治不了的那种,因为不是心理疾病,你这是思想病。你找出路,为什么到佛门呢?因为你夫人在念佛,你想找出其中的真理或者错误,总之,有真理,就告诉她真理,有错误,就阻止继续。因为如果你对她没有用的话,你就无法心安理得地回到家庭,对不对?”
这个万师兄,仅凭我们平时在一起的闲谈,就可以猜测出我家庭的基本面貌,因为他的阅历比我更多。我们之间倒不是很爱谈家事,但他可以凭经验推断出来,可见他的经验与聪明。
“第三种人就是机会主义者了,有用就学,无用拉倒。这个你得承认,你至今听了这么久的法,并且自己也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坐,你就是没有皈依,你在想什么?在犹豫什么?在迟疑什么?你原来是学道家易经算命的,今天来学佛家。你也企图通过学历史来看透人生。你这样样都学,样样都半信半疑的状态,跟这种人表面上,最像的了。当然,你不太相信怪力乱神,好在还有点理智。但你想抓好处,这点没错吧?”
这是最严厉的批评了,我像一个偷师学艺的人,既不想承担徒弟的义务,又想要师父的真传,这就是机会主义。
“第四种人是显然的,要不然,你跟我与小胡,不会成为朋友。我们本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