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九章 师兄的争论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才能入定,是这样吗?”

    “你把概念搞错了,气脉通了的人,可以得道,那只是得道的基础之一。而入定,随时都可以。外道,也可以。”

    这个结论不仅让我吃惊,也让万师兄都无法理解了。他问到:“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

    “其实,入定,就是进入心一境性的状态。就这么简单。你在劳动时,比如你在炒菜时,只记得专心炒菜,这就是一种定。比如你在解数学题时,全神贯注的状态,也算是一种入定。按此推论,外道行不行呢?”

    当然,我们俩都点头。但是,我们不敢相信,就这么简单。这可是我们始终求而不得的目标啊。

    “你们没学过般舟三昧,不知道该怎么在日常生活中,达到一心不乱。但是,你们念过佛吧,起码知道身口意的配合,口里念佛号,心里想佛的形象,耳朵听这声音,如果把全部的精力用到这上面,这就是心一境性,这就是一种定。当然定有各种层次,这属于最初层次的。但其性质,就是定。”

    我们学过基础理论,知道四禅八定,至少有八种定的层次。但最初的层次,就是这种专心的状态,我第一次听得这么明白。

    “怎么学呢?我总是有杂念。”

    “不需要学,你动一个念头的瞬间,就包含了无数次的定境。你只要提纯保持就行了。”

    搞得好像化学似的,但提纯这个词,并不滑稽。

    当然,他需要作出具体的解释,我们需要可操作性。

    “其实,就是我们打坐,也经常可以体会出入定。比如,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整套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当然,基础的条件是高度放松。庄师兄,如果你只是单盘,能够让你高度放松,单盘也不要紧。”

    这与刘大哥给我说的是一样的。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不容易做到高度放松。如果太松散,就容易睡觉。

    “高度放松时,不得有个寄托,也就是牵牛的绳子。你就记住话头或者佛号,有的师父也叫你看香,都是绳子。”

    我现在更容易体会到,古大师的那句话了:“紧把绳头做一场。”

    “当你高度放松之后,你会发觉自己对身体的感觉就小了,甚至没有感觉到身体,但是,此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最为敏感。有鉴于些,观音法门,是从观察声音入手的。仿佛法门,也是依据声音这个特性。”

    我知道,声音,或者说听力,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能力。小孩子刚出生时,甚至在母体内时,在没有什么嗅觉触觉时,就已经有听觉了,有的人,借此,还在孕期给婴儿听音乐,所谓胎教。

    听觉是最早产生的感觉,也是最后消失的感觉。当人濒临死亡时,最后消失的能力,是听力。所以,过去人们面对心脏停跳的人时,总是在他耳朵边,说着鼓励的话。昏迷濒危的病人,人们也只能借用他残存的听力,告诉他坚持下去,不要睡觉。

    从人类来源来说,按佛经说法,我们都来自于光音天。光是形象,音是声音。所以,能听,是人类最基础的本性。也许盲人听不到声音,其实也是有感觉的。他们通过感受震动,来辨别音乐,甚至用这种震动的方法,还可以合着音乐的节拍,跳出优美的舞蹈。

    当然,声音传播的物理特点,也只不过是空气的震动。

    钱师兄接着说到:“此时,你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念头。想走动不行了,想摇动身体也不行了,甚至想动动手指头都不行了。因为身体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在意识中不存在了。”

    这有点像某种虚脱的状态,但区别在于,此时的头脑是清醒的。虚脱时,头脑是缺乏判断力的。当然,从哲学上说,身体在意识中不存在,那么,意识也无法控制身体。因为,你不可能控制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我没达到过这种状态,但听起来,却是相当神秘且诱人的。这种状态在钱师兄的解释下,显得那么真实。而钱师兄,不仅没有骗人的经历,也没有骗我的必要。他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是一个好人,他当然也是一个老实人。

    “接着,念头也没有了。此时,原来与我同修,达到过这种境界的人,所产生的现象就因人而异了。”

    没有身体没有念头的状态,还有什么境界呢?我产生了更大的疑惑。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