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谬吗!为什么呢?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耀一万八千世界,岂是通过这般的酥油灯,以此利益众生?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不是这道理!

    六时行道,指的是六根在一切时间,常行佛道,修习一切通向觉悟之路。调伏六根,长时间不舍弃,这就是六时。

    绕塔行道:塔,就是身心。应当让觉悟的智慧,环绕身心,念念不停,这就叫绕塔。过去各位圣人,都是修行此道,直至涅槃。今日世人,不懂得这道理,不曾在心里修行,只是执着外在的样子。以有阻碍的身体,去围绕着世间塔,日夜快速地走着,徒劳疲倦。而对于真性,一点利益也没有。

    还有,持斋。必须要领会持斋意思,如果不能理解,就是白白地受持。斋,就是齐的意思,所谓的斋,指的就是正身心,不令心散乱。持,守护的意思。持斋,指的就是如法地护持各种戒律。必须外在禁除六情,心里制伏三毒,勤加觉察心识,清净身心。能够这样领悟,就叫持斋。

    还有,持斋者的食物有五种:

    一、法喜食,指的就是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禅悦食,指的就是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念食,指的就是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愿食,指的就是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解脱食,指的就是心常清净,不着染世间。

    这五种食物,就叫斋食。若有人不吃这五种清净食物,反倒说自己在持斋,绝对行不通。只有断除无明的食物。若碰触了无明,就叫破斋。若有破斋,怎么能获福呢?世间有些迷误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身心放逸,什么恶都作。随意贪欲,不生惭愧。他们只是不吃外在的部分食物,还自以为在持斋,绝对行不通。

    还有,礼拜,也当这般和法对应。必须明白礼拜的意义,外在的事是灵巧的方式,其实行为中藏着道理。能够领悟这个道理,才叫依法。

    礼,敬的意思。拜,俯伏的意思。礼拜,指的就是恭敬真实本性,在无明面前屈身倒下(去除无明意思),这就叫礼拜。

    若能永远灭除恶念,永存善念,就叫礼拜。哪怕他没有表现出礼拜动作。

    礼拜的样式,就是法的样式。世尊为了做给世人看,什么是谦下心,也是为了礼拜,所以屈伏外在的身体。这其实代表的是里面的恭敬。外在表现出礼拜的样式,实际代表里面的领悟,代表本性和样式的相应。

    若有人不按照这层法理去行,只是执着外在样式,里面却放纵贪、嗔、痴,常造作恶业,那么外在的样式就是徒劳。他表现出带欺骗性的威仪,不但不惭愧于圣人,还徒劳欺骗凡人。这人不免在轮回中,岂能成就功德。

    提问:如《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记载,洗浴众僧,获福无量。这是因为作了事,才成就了功德。若只是通过观心,怎么和经文相应呢?

    回答:洗浴众僧,不是指世间有所作为的事。世尊当时对弟子们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是为了让弟子受持洗浴的法,所以假借世间事,比喻真实的道理。经文中,隐喻了七事供养功德,是哪七件事呢?一、净水;二、烧火;三、澡豆;四、杨柳;五、净灰;六、苏髇;七、内衣。世尊用这七法,比喻七件事。一切众生通过这七法沐浴,得到装点,能去除毒心,洗掉无明垢秽。

    这七法,指的就是

    一、受持清净戒律,完全洗涤掉不正确。好像经文中用清净的水,洗涤掉一切尘垢。

    二、通过智慧,观察内外。好像经文中的燃火,能加温净水。

    三、区分、丢弃一切恶。好像经文中的澡豆,能洗净污垢油腻。

    四、真实地断除一切妄想。好像经文中咀嚼杨枝,能净化口气。

    五、心怀正信,相信无疑。好像经文中的净灰,擦在身上,能避开风的伤害。

    六、柔和、忍辱。好像经文中的酥膏,能滋润皮肤。

    七、惭愧、悔改一切诸恶业。好像经文中的内衣,可以遮盖这丑陋造业的身体。

    以上七法,是经中的隐含意思。当时,如来是为了那些修大乘法、接受力好的人说的,而不是为小智慧的下劣凡夫说的。所以,今日的人不能理解领悟经文意思。

    温室,指的就是身体。所以,点燃智慧火,加温清净的戒律水池,沐浴在温室的身中。真如的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装点。

    当时,聪明上智的比丘们,都领悟了佛陀的意思,依教奉行,功德成就,都证得圣果。今时的众生,不能测度经文意思,却用世间水来洗涤有障碍的身体,还自称在依教奉行,岂不是误导吗?而且,真如佛性,指的不是世间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是无形象的,岂可用有障碍的水,洗涤无为的身体?这样作与法不相应,如何能由此悟道呢?

    若想身体获得清净,当观察这个身体,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身体的臭秽聚集一起,内外充满。若有人通过洗涤这样的身体,去求得内心清净。就好像洗下水沟,直到把下水沟洗没了,才能干净。通过这些阐述,就能知道洗涤外在的身体,不是佛说法的本意。

    提问:佛经记载,至心念佛,必能往生西方净土。通过这一个法门,就能感应成佛。为何还要假借观心,以此获得解脱呢?

    回答:念佛,必须正念。明白意思,是正。不明白意思,是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如何到达彼岸呢?

    佛,觉悟的意思,指的就是觉察身心,不令身心起恶。

    念,忆念的意思,指的就是忆念持戒修行不忘,精进勤修。这个道理,就叫念。

    所以要知道,念在于心,而不在于嘴巴发声。好比用捕鱼竹器去捕鱼,捕到鱼后,就忘了那竹器。(一样道理)通过嘴巴发声,去求念佛的意念。有了念佛意念后,就忘了嘴巴发声。既然称念佛名,须知念佛的道理。若心不真实,口诵的就是空名。若三毒在里面。若他人和自我的概念,填满心中。通过这无明的心,不会见到佛,只是徒劳费功。而且,诵和念之间,道理差别悬殊。口中念,叫诵。在心中念,叫念。所以要知道,念是从心中生起,这才叫通向觉悟之门。诵在口中,所以只是发出声音的样子。执着,通过样子去求法,终是不可能。所以要知道,过去诸圣所修的,都不是指外在,都只是在推究内心。

    既然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