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一章 借故事说法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卖,求索少许钱,用来供养众僧饭食。夫人仁慈,可怜我,使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得以实现。”

    僧人们赞叹说:“真是至诚至信的布施啊。”互相议论说:“我们也是五阴合和之身,出去乞食。今日斋饭,就是在吃人肉啊!应该各自努力,报答施舍的功德。”大家齐心合力,修八解脱禅定,精诚感通,当即获得超定,显示神足通威灵,宇宙为之震动,树木弯曲,好像在跪拜。僧人见了果报之证,纷纷赞颂施主。

    国王震惊、肃然起敬,奇怪为什么这样。他召集群商共议,研究这些祥瑞是如何造成的。臣下四处探访,观察祥瑞出现的缘由。见到城门外僧人聚集,施主很多,共相庆贺,即回宫报告国王。国王说:“正是他们所为,快把他们请来。”大臣回来传达国王的命令。老妈妈恐惧,怕大祸降临,回报大臣说:“我身已依附于长者夫人,不得自由行动。”大臣告诉国王这个情况。国王说:“把她们一起请来。”

    这样,长者夫人听到国王传令,即与老妈妈来到王宫。国王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妈妈如实告诉国王。国王说:“我为国王,富有一切,自由自在,然而不知奉敬佛、法、僧,供养他们。这个老妈妈,竟然感应这样的祥瑞!”国王说:“这个老妈妈是我的师傅。”把老妈妈迎到宫内,香汤洗浴,坐在师位上。宫人及宫女,共有二万人。国王受戒,成为居士。王后和宫女成为女居士。全国的人,都发求佛道之心。

    毒蛇喻。从前有个僧人在山中修行。山中有许多蝮蛇,僧人怕蛇,便依靠一棵树下,高高地铺好床褥,坐禅入定,但是禁不住要睡,不能自我控制。有一位天神在空中发笑,想唤醒他,可他仍然熟睡不醒。

    天神因此设计,欲恐吓他不让他睡。夜深,天神说:“喂!喂!僧人,毒蛇来了!”僧人大惊,便起来点灯,四面查看不见有蛇。天神一次又一次这样喊他,僧人更加怨恨,说:“天神为什么打诳语?什么都没有见到,为何喊有毒蛇?”天神对僧人说:“为何看不见你自身之内的毒蛇?你身体中有地、水、火、风四种蛇,你不去除,怎么还要寻找外界的蛇?”

    僧人听到天神这么说,就进入禅定,观察五脏六腑,知道合成人身体的“四大”被“五阴”、“六衰”所淹没,无数世代以来,直至今日未能解脱,从而悟解四谛、苦、空、无我的道理。天还未亮,烦恼烟消,六种神通具备,证得阿罗汉果位。

    今天这一类杂比喻经中的故事,更多的是说关于修行的故事。这种故事,既有道德上的说教,当然是用故事说的,更生动。有点像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但

    是更多的,是宗教上的道理,更有哲学上的意义。

    从宗教上的道理来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演绎出一些重要的守则。比如十善行之好,恶行之报应。以此来加深大家对因果律的认识。

    佛教的因果律,主要是在哲学思想上,与缘起理论相适应的。所谓缘起,就是所有事物,都没有本身的所谓本质。事物的形成,是原因和各类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所有条件,也可以称为原因的一种。

    这种原因,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只要所有条件具备,这个结果,就一定会产生。只要一个条件不成立,结果就不会成立。所以,修行,也只不过是具备所有成佛的原因。

    许多人修行,以为是摆脱因果。其实,因果既然是最基础的规律,是任何人摆脱不了的。原来有高僧曾有巧妙的问答。有人问,佛落因果吗?如果说落因果,那么,成佛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不落因果,那么,就是佛否定了自己的缘起学说。

    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有两种。一种回答是:不昧因果。也就是因为知道因果,所以不造因,所以不落果。还有一种回答,更为直接。那就是:菩提为因,涅槃为果。

    以有的因,达到空的果。菩提,是有情的意思。而涅槃,则无生也无死,法性空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