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一章 何处得安闲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

    钱催得急,我身体也太差,没办法,就只好提前病退,拿点退休费,总算是把女儿嫁出去了。但是,提前退休,退休待遇是比较低的,没办法,就只好在外面给人家机修,又干回老本行,补贴家用。

    但修了几年,身体就扛不住了,有时腰直不起来,有时手抓不住扳手,老板都不敢用我了。只好回家,天天听老婆怨子女怪的。

    听到他的故事,我深感同情。按他的描述,他没做错什么,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这样的人生。谁说好人有好报,不一定。

    他把他夫人,从农村带到重庆,在当年,应该算是一步登天了,但人心不足,他夫人是个步步高的性格。现实能力跟不上欲望攀升,所以,他夫人也应该是活在痛苦之中吧。

    “风湿是个慢性病,也治不断根的。何况,我们企业退休的,医疗保障水平本来就低,自己贴的钱太多,我在四处找中医看病后,对治疗它,也没什么信心了。”

    我想了想,说到:“我知道,西医有缓解的办法,当然,只是缓解。中医也有办法,当然要碰上好医生,针灸好像有点效果。”

    “西医看不起,药费报销比例低。中医,哪里去碰好医生呢?这就这命。后来,碰到张师兄,她说这个山上的菩萨蛮灵,我就来拜菩萨,跟他们一起干活念经,不知道是因为心情的原因,还是因为菩萨的原因,反正,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痛了。冬天,只要手不沾冷水,还行。夏天,只有在变天时,才有隐约的痛,没事,这扛得过的。”

    “那这里的师傅,给没给你的病做过什么呢?”我内心强烈需要实际验证,所以才有此一问。

    “张师兄带我拜师那一次,师父给我化了一碗水喝了,我觉得,好像真有点作用。反正,自从那次上山来,我就不那么痛了。”

    痛是一种心理作用,或许是他心理上的原因。但是,我也不能否认,那碗水也许真的起了作用。

    “他画水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好像就是一碗凉开水,他手指在画圈圈,口里估计是在念经吧,后来听张师兄说,是药师咒,我没修过那个法,不知道。反正,很简单,前后不过一两分钟,就让我喝了。”

    这个问题不好再追究。我问到:“你现在是越来越好,还是保持这种状态?”

    “啥子哟,老毛病,怎么可能越来越好呢?保持这种状态就不错了。但是,我也有个体会,总是想上山。在家里听他们的埋怨,不如上山清静。我的理由很简单,找师父治病,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我上山,也没花什么钱。”

    我觉得好奇,问到:“你来山上,不捐款吗?”

    “当时还没有捐款刻碑的事呢。这个事,是去年才开始的,按我的算法,光这种捐款,起码都有几百万上千万,你看到的,那多碑,都刻满了名字。我当时,只是拜师的时候,给了师傅五百块钱的供养,那还是我存了一年的私房钱呢。”

    “什么意思呢?供养?”

    “你还不知道吗?小老弟。”他叫我小老弟时,显得比叫师兄亲切。他解释到:“按这里的规矩,你凡是要拜师皈依,都要给师父供养的。多少不论,据说有成万给的,我是最少的,五百,毕竟我也没多少钱,大家都知道。”

    我点点头,这是拜师钱或者学费的性质。他突然望着我,说到:“小兄弟,看得出来,你经济不差。你是想该给多少拜师钱吧?莫计较,也莫攀比,人家大老板给得起,穷人也要拜师,你给一两千块,也就行了。到时候,给你填个皈依证,你就算是佛门中的居士了。”

    他倒为我的钱考虑,我倒没想过。但经他一提醒,我想起来,身上没多少现金,但一两千还是有的。我想,拜师那样的场面,不至于又有人拿pos机来吧。

    我想起他说过,平时消费很低的话,问到:“你们上山来劳动或者开法会,给不给钱呢?”

    “不需要什么钱的,吃住算在一起,象征性地收每人二十块钱一天,比家里的消费都节约,所以,这事,我老婆倒不反对我上山。如果有法会,有需求的人,比如要求菩萨保佑什么的,另外给功德,我没什么求的,也就不需要。这个是自觉的,不强迫。”

    其实,按伙食标准和住宿条件,二十块钱一天,是最低收费了。当然,居士们来参加义务劳动,也是变相地付出,庙子是不会给工资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