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贪嗔痴,是烦恼的总根子。烦恼就是心理问题的总称。而这些心理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去除痴。一旦,你知道世界的真相了,就明白贪和嗔,都没有必要。
所以,禅宗之所以称为然的顿法,也许,是在那一瞬间,突然打开智慧,见识到世界的真,就也自然地现,贪与嗔,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完全不真实,也就没必要纠结了。
这种通过越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会呢?
生命始终在演化过程中,而日月却永远有规律地运转着,它不因你的演化而有所改变。自然的规律那样纯洁,根本没有感情可言。但正是因为这种看似无情的运转,却为所有生命,承载了无限展的可能,这是最大的道德啊。
人与其他动物,应该说都有感情,都有想利于自己的倾向,这种自私,是造成我们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比如,我们看见蚊子,就心烦。但是蚊子可不这么想:这里有个胖家伙,美好的晚餐来了。
自然如何协调这种高兴和厌烦呢?它不协调,它只是照常运转,你自己去争吧,自强者赢,那是自然的法则。而最强的自然,它没有感情因素,它表现出无情的状态,这是它最大的有情。
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庄子在《齐物论》中就有这个假设。蝴蝶与庄子,梦与现实,居然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只把那个梦当成是一种假设,或者思想实验,倒好理解。但有的道士,或者有的佛家,居然要在实践中证明它,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虽然我没见过已经证明了的人,也没见过实例。但是,我也无法否认那种认识境界的存在。从逻辑手段来进,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可以试试,反证法。
如果没有这个结论,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境界,没有万法归一的无情,那么,会出现什么反证呢?
第一个反证,那些所谓的得道高僧,那些苦苦追寻的真个,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动机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骗人?还是他们自已在骗自己?
排除那些以宗教为名,骗财财色骗名骗利的人,总有一些道德高尚、智慧群的人。比如玄奘、比如神光,他们都是智慧群的人,他们的经历表明,完全没有骗人的动机。因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在脱之前,他们得到了所有的肯定。
他们敢于舍弃胳膊甚至舍弃生命,所要追求的不朽,肯定是有消息的。他们不傻,至少比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人,聪明得多。别人骗他们不容易,他也没有必要骗别人。
动机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他们自己也上当了呢?
第二个反证,他们自己上当了。恐怕也没那么简单,许多实证,让人觉得神奇。大家都知道,六祖是不识字的,但他所讲的佛法,完全符合所有佛陀所说的经典,这是一个什么状态?
不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就得出与经典一样的结论。况且,蒙对一两个标准答案有运气,但要打一百分,就不能靠蒙了。当时那多的聪明人,一直到现在,已经一千年过去了,也没人提出有价值的反驳,不是不敢,而是因为他的正确性。
一个见过天安门的人,是能够仔细描述它的样子的。哪怕他没读过任何一本描述天安门的书。
还有些例子,比如,鸠摩罗什,他当众吞针的事情,那估计不是魔术,至今,也没见哪个表演过这种魔术。当然,他如此传奇的一生,恐怕,也出了一个演员的想象范围,更别说表演了。
最直接的证据,是大量的舍利子的出现,仅出现在长期修佛法的人中,这就比较奇怪了。所有的科学论证,都无法解释,尽管舍利子随处可见。
不管你怎么分析,包括素食者也好,静坐者也好,从生理机能到生活习惯,怎么比较,都无法解释成因。那么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信仰和思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实证呢?
也许,有人说,人们相信佛教是愿意相信,毕竟人死后还有存在的部分,是人人的愿望。但是,佛教却告诉我们,别说我们死了,连我们活着,本质也是空的。
他们在追求什么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