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剩女重生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八七章 祈福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的戏子可以让男人心甘情愿的付出,不管是一个明艳灿烂的笑容,还是一滴假惺惺的泪水,都能在男人哪里换到自己需要的,如金银珠宝、华衣美食,抑或是其他东西——端看那男人的地位和权势了。

    毫无疑问,现在的端宸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男人了。如果俞清瑶的演技提高提高,就凭她独特的容颜,跟母亲沐天华有九分的相似程度,恐怕能得到的好处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但前提是俞清瑶愿意、并且能够提高她生涩的演技。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若是她能虚伪的按捺自己的本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前世早嫁人了,不会有“老女”的外号。今生也也不会有现在的境遇了。

    她眉宇中的怨艾和不甘,全部都被端宸瞧见了,一丝不拉。奇怪的是,她的掩饰是“礼节性”的,好比不在性格恶劣的小孩家长面前说坏话,乃是出自与自身的教养和宽容。知道自己掩饰的不过关,被发现了,索性也不费心藏着了——藏也藏不住,就那么淡淡的仰着头,一副“你生气就生气好了”。

    端宸的感觉……无法形容。

    时隔多年,再见俞清瑶,仍跟当初面对那个有些倔强不通人事的小丫头感觉一样,打不能打,骂不能骂,哄又哄不得,骗又骗不了,叫人头疼。

    好吧,纵火他可以不计较。说实话,知道有人敢在他的生辰那日算计俞清瑶,他的心理是十分愤怒的。正好可以借着大火敲打那群不省心的东西!万寿节起火,损失也不过是几座宫殿,他还赔得起。就是应付一群花白胡子的老头儿,一口一声“禁宫之内走水不详”。烦闷的慌。

    他这边还在想,怎么处置俞清瑶?是不是让她赔偿银子算了?而慈宁宫方面已经得知消息——俞清瑶一进宫就被皇帝派人截下了。目前可能正在……“私会”。

    可恨啊,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

    惠安太后一锤紫檀八角圆桌,艳丽无匹的精致面容满是懊悔和愤恨,“无孔不入,真是无孔不入!她俞清瑶活腻了吗,真希望哀家赐死她?”底下的人面面相觑,也不好回话。

    隔了一会儿,才有人小心翼翼。说起了皇后娘娘因为走水,胎像不好,这几日总囔着不舒服,是不是被火神冲撞了。若是,可要提前预备着。皇后肚子里是嫡出的皇子皇女。身份的尊贵仅次于皇太子,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太后点点头,心说借这个由头,总算可以把俞清瑶远远的打发了。因此很快下了懿旨,内里一通夸赞俞清瑶妇德罕见的话,然后说起内宫起火,恐上天预警,需要一名虔诚的贵妇为六宫祈福——赐下无数古董珍玩的同时,也派遣了二十多名宫人侍婢。名为照顾。其实为监视,指明了第二天就送俞清瑶去为皇室贵女修建的西山寺庙中祈福!

    别说皇帝对俞清瑶没有私情,就算有,他亲娘直接下的懿旨也不好违背。暗叹一声,也不插手,随她们去了。

    俞清瑶也无话。放火后她有一段时间惴惴不安,因为真的追究起来她的名声可就完了。没想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六宫贵人祈福?这倒是个避开漩涡的好机会。当下收拾收拾东西,顺从的跟着宫里的侍婢去西山了。

    西山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山脉,皇家在这里建了猎场,建了寺庙,自然也有临时歇脚的庄园。景暄就暂时居住在山脚,如此,夫妻两个也不算分离。

    按理说,这纵火一事算是揭过了,再能挑事的人也无法借机搅乱一池春水了。可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无巧不成书”,惠安太后才说“上天示警”“后、宫不安”,短短的十天后,真的印证了!

    无风无云的一个晚上,月食了。

    如俞锦熙这样的,拥有“来历成谜”的生母留下的手札,知道月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会迷信什么,可其他人呢?谁不相信这是老天爷发火的前兆?

    先有瘟疫,其次万寿节好端端的后、宫失火,再就发生了“天狗食月”。惠安太后抓狂了。早知道她宁可明着公告天下,她不喜欢俞清瑶才打发人走,绝对不会用什么“祈福”为由。

    而且发生月食后不久,皇后就因为受惊过度,早产了,生下一个病怏怏的儿子。如今没人顾得上为新出生的小皇子洗三、办满月,连皇帝的皇位都快坐不稳了!

    民间的百姓太纯朴、太愚昧,也太容易被利用。月蚀这种天文现象,普通百姓都相信是“大凶”,于是慌乱成一团,抢盐、抢米、抢各种生活物资,都堆在家里准备着。这个时候有人高呼“皇帝以太弟身份登基,是老天不许”的缘故,信的人少说有五六成。毕竟,家业传给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老百姓可不懂广把平皇位传给端宸是什么“不欲家天下”的奇怪理由。

    自然,月蚀之后,稀奇古怪的事情多了去了。有人说是朝中大臣不检点,为官鱼肉百姓,才引发老天震怒;也有人说宫廷内的侍女太多,怨气阴气太重。还有人指责俞清瑶的,说她祈福的心不诚,才找来了祸患。但诚不诚恳的,至少人家去了,再说她什么身份?一个女人而已,毕竟不是正牌的皇家人,压不住啊——面子不够大到令老天另眼相看。如今,“祈福”不再是一种惩罚手段,而是一面倒的舆论压制,皇帝是天子。老天发怒了,肯定是想对天子说些什么呗!

    于是,祈福势在必行!

    至于这位祈福的人选,众朝臣都倾向与地位尊贵的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经历三朝了,福泽深厚啊!再说,大周还有人敢跟太后比福缘吗?皇后本来也可,但她才生了皇子还做月子呢,哪有让做月子的女人出门的道理?

    一次朝会、两次朝会,大臣们孤介耿耿的劝谏端宸,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重。但端宸不能同意——这次祈福不比往常,万一老天不给脸面,祈福祈求不到,再来一次月蚀,或是狂风暴雨之类,那立马就是灾祸!就算是太后,性命可宝,也在全天下的眼中也是“罪人”了,再不能见外人,只能常年伴随青灯古佛了。端宸怎能接受他的生母受苦?

    皇帝不答应,大臣们就不停的上奏,还有那等赤胆忠心的,在金銮殿上磕头磕出血来。闹得人仰马翻。就在这个时候,阮淑妃出面了,主动要求为太后尽孝,为皇后分忧,愿意去西山祈福。

    难得有人出头,众大臣很快弄明白了淑妃的身份——出身很高,名门世家的长房嫡女;大周开国功勋的后裔。其次,嫁给皇帝后生下了一子一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