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月笑清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二章 动乱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虚境。

    都闭目打坐于空虚之中,仙劫宝鉴化作一团金光护其周遭,之外不是混沌未开之境就是飞星流沙之宇宙,她的意识正在窥探天外天,只见青帝立在玄天镜前在看余脉的紫禁城,于是她也看到了镜中之境。

    紫禁城。

    熹妃着妃子装扮肃穆的立在景仁宫的院中,和其他六宫不同,她的身后只跟着一个嬷嬷和太监,春天的清新本该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她看上去十分的憔悴和担忧,不多时明黄色的龙袍的男人从外走了进来,在循规蹈矩的接驾之后帝王遣散了诸人,空落落的庭中只剩下二人和草木的香气。雍正端详熹妃良久后涩声说:“这些日子朕实在太忙,不得有空闲来看望与你。听说这两日身子不大舒服?今儿朕就宿在你这里,咱们好好儿说会儿话。”

    熹妃恭声道:“回万岁爷的话,臣妾只是偶感风寒,感念陛下的关怀,”她始终垂眸凝视地上被践踏过的花瓣。“陛下日理万机,才当保重龙体,还是请宿在坤宁宫中,一为防止臣妾过了病气,二则皇后有懿旨……”

    “朕宿在哪里还要向谁请示?”

    “万岁爷,请您……”

    “你不要这么跟朕说话!”他突然爆发出来,捏着熹妃的下巴让她抬起头来,“一个个都跟朕生分成这个样子!你是这样!十三也是这样!!为什么,怕朕杀的人太多也对你们下手吗?”

    熹妃想辩白,动了动嘴没有说话,她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发音不清道:“臣妾绝无此意,怡亲王也没有这个意思,您现下是一国之君,规矩不可乱,礼仪不可亵。”

    “你说的是。说的是。”雍正松开了手,他的眼里渐渐清明起来。随又叹了口气轻笑道:“今日朕就翻你熹妃的牌子了。”

    “是。”熹妃说着是,但她没有动。而是抬头看向皇帝,忍了忍还是问道:“陛下今日可是心情不好?”

    雍正绕过她,在石凳上坐下,自顾自道:“也没什么,今日去探视皇太后。太医说可以准备大殓的事情了,最迟不会过七夕。”

    熹妃轻轻走近跪下来,她想了想还是握住了放在膝盖上的那只手。雍正看着她道:“允禵现在大约已经快到景陵了吧,朕打算先不告诉他这件事。”看到熹妃理解的眼神。他忽然笑道:“其他的事你大约也听说了,朕前几日杀了十几个宫中的大不敬的太监,又外放了所有和允禟有勾结的人。大约有很多都会死在路上。昨日朕关了一批跟着皇子们在京师囤积居奇的恶商,今日朕责备了宜太妃的失仪,刚才诚王跪着求朕,可朕还是把陈梦雷发配到黑龙江去了,哦。还有那些传言朕矫诏的乱民朕都给抓了,准备秋后问斩。你说朕是不是他们说的暴君?”

    “……”熹妃沉默的摇头。

    “你生病是因为杉颜的事吗?”沉默了一会儿雍正换了个话题。

    熹妃注视着帝王的眼睛里慢慢蒙上了一层雾水,她强忍着没有落下来,而是伏在在雍正的膝盖上:“我实在没有想到这孩子会如此决然,她曾经说的那些我都没有当真。没想到竟然真的去做了,她居然能舍下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她。她……唉。”

    “你要是愿意就朕让人将她从遵化带回来?”

    “想飞的鸟儿关的久了是会死的,臣妾的本意就是想让她自由的活着,不被束缚。既然这是杉颜的选择那么就让她自己去承担结果吧。现在只要您不责罚她臣妾就知足了。”

    “那你是想飞的鸟儿吗?月儿。”

    听他唤这样唤自己,熹妃看着他,“从云南回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想过离开,不管任何情况。小时候总想着独善其身就好,长大些了也努力这样做,等明白这样太自私的时候已经伤害到很多人了,我发誓不会再犯这个错,现在就算剪断双翅只要能留在您身边也甘之若饴。您方才说的那些事难道不是为稳固江山不得已而为之的么?那些人忤逆造谣大不敬试图谋逆又有什么好留情的呢?您又何必在意他们的诽谤,清者自清,历史终有评判。”

    雍正看着她仰望自己的脸释然的笑了,他抚着她的头顶道:“有你在此,有十三弟相佐,夫复何求。”

    看到这里青帝忽然扭过头,隔着时空他和都的眼神相遇,二人同时收了法术各自警觉起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此时的北京已是五月底了,熹妃正坐在景仁宫里看书,已经住了五个月了她还是很不习惯,这里只有雨桐院一半大,每日安静的连鸟叫的声音都听到,就像其他的殿宇一样,虽然安静但比雨桐院凶险不知几何!她作为新任君王的妃子每日要做的事就是顺从规矩,不能有任何失仪的事出现,不得习武,不得画油画,不得折纸,不得……就连儿子也是很久才能见一次,见了还得按着礼仪规范来说话行事。即使是这样好运没有降临。

    刚出了杉颜夜投允禵的大事之后,今日居然被递了条子,这条子还是从皇后手里传过来,竟然是芜湖知州的侧室也就是孙若穙的小妾,她不晓得通过什么渠道竟然见到了皇后,深情并茂的阐述了自家同琅家的深厚情谊,希望念在这一点上万岁爷能够把丈夫从湖广布政使张圣弼的贪污案中摘出来,至少不要祸及家中。当时听到皇后嘲讽的让自己给皇帝去求情的话时,熹妃恼怒极了!虽深处后宫但并不表明她对朝政一无所知,相反还知道的比旁人更多。

    对历史的了解以及邱娘的密报让熹妃对现状很清楚,后宫里皇后的工作量是最大的,这会儿她还正忙着七月的选秀,荣宠在身的年贵妃马上要生了,齐妃正身子不好又在头痛着三皇子的事儿,还有裕嫔,也为儿子的事儿心烦,五皇子弘昼太淘气学业不甚好,皇帝很不高兴,这些日子做额涅的正忙着亲自督着他学习。现在突然冒出个孙若穙。她对这个人的印象只停留在康熙三十六年的鸡鸣寺后山上,样貌几乎已经记不清了。以前的画稿她没有敢带到宫中,全部送回到母亲那里去了,想翻翻旧稿都是不可能的了。可就是找出那些画想起他的样子又如何呢,熹妃更愿意去相信皇帝的态度,特别这才是继位后的第一年。又是在风头浪尖上他怎么可能出现冤案授人以柄?那么只能是孙若穙贪了,他想起自己这层关系才会让家人来京求情的。熹妃不做多想的直接对皇后说清楚了后宫不可干政,一切有律法可依,不管来的的谁臣妾都相信圣上的裁决的话来。皇后也不意外她的反应。一笑后就走了。熹妃却是很担忧,她怕雍正会多想,也怨不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