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门闺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钧一发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姑娘,林夫人的砚台与瑶琴要卖五百两呢,你家夫人的银子是不是不够才拿金钗来顶替的呀?”一个老婆婆凑上去将白英手中的的匝子里的东西看了看,啧啧称奇道。

    白英摇了摇头:“这里是八百两银票,三十两碎银子。读书人的气节怎么能用这些银子来衡量?我家夫人说了,请林夫人尽管放心将东西手下,还让奴婢随你去定契约。林家的砚台与瑶琴她只是暂时替林家保管,等林家人渡过了难关之后尽管派人拿银子去换回来,无论何时都行,我们家半文钱也不多要。她以这对金钗为誓。”

    围观之人群无不为白英的话动容。

    有人道:“姑娘你家夫人真是高义,不知是哪家府上的夫人?”

    白英却是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林夫人。

    林夫人盯着那匝子看了一会儿,又转头往三娘的马车这边看过来。想了想,她将自己肩膀上的瑶琴卸了下来。双手捧着,往马车这边来了。

    围观的人群忙跟了过来,白英了捧着匝子跟在了林夫人的身后。

    林夫人走到马车前,将手中的琴双手递给了马车旁边跟着的跟车婆子。

    之后二话不说,就跪了下来,当即“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再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青乌了一片。

    马车上听到了动静,三娘忙谴了沉香下来扶林夫人起身,林夫人起身后理了理的衣裳后才道:“妾身冯氏多谢夫人慷慨相助,林家不会忘记夫人你的大恩。夫人的银子与凤钗妾身收下了,以后必定加倍偿还。至于契约就不必立了,妾身信得过夫人。”

    人群里又是一阵议论。

    冯氏又道:“不知夫人府上是?”

    沉香闻言上前凑到冯氏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只让冯氏一人听见了。

    冯氏听了点了点头:“妾身记住了。”

    说着便接过了跟上来的白英手中的匝子,又朝着马车行了一礼,之后便捧着匝子离开了。

    “好了,我们回去吧。”三娘见差不多了便对薛氏道。

    薛氏这时候才回过神来,虽说她心中很是有些疑问,但是也忍着暂时没有问出口。

    人群见马车要走,皆不约而同地让豳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王家的马车便在众目睽睽之下驶离了。

    眼见这马车看不见了人群中才有人叹道:“这位夫人真是高义,可惜只对林夫人报出了家门,并没有让我等听见,也不知是那家府上的。她有如此的见识与胸襟,必定是出身不凡的。”

    这时候人群中有人道:“刚刚为那位夫人赶车的车夫俺认识。”

    众人闻言望去,原来是结尾那家宣纸店为东家赶车的车夫。

    “哦?那车夫是哪家的?”有人好奇问道。

    那车夫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关注,很是高兴:“是猫眼儿胡同那个王大人家的车夫。”

    “哪个王大人?”一个外地来京的学子道。

    “猫眼儿胡同只有一个王大人是现任刑部右侍郎的王栋王大人。”儒林书店的那位老板摸着胡子道。

    “王大人现在的这位夫人……是已故薛翰林家的二小姐。”有对京中八卦比较了解的人马上反应过来道。

    “可是四年前被当今圣上洗刷了冤屈的那位薛翰林?”

    “正是!”

    “那就难怪了,薛家也是书香门第。曾经出了许多有德行的读书人呢。”

    “也难怪薛家二小姐有这般的胸襟与气度了。”

    要问历史上的典故都是哪里来的,三娘会告诉你,都是读书人加油添醋掰出来的。不要小瞧这些人扎堆起来的舆论力量,比起内院妇人丝毫不弱。

    之后,白英问三娘为何要特特将那对簪子也奉上去。即便是没有那对簪子,冯氏也会将瑶琴与砚台给`她们的。

    三娘道:“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说是道具也行。

    白英当时不懂三娘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件事情第二日就已经传遍了京城。

    又过了若干年这件三娘导演的为薛氏炒作的事件被好事之人取了个名字,叫做凤钗之义。再之后这件事还被一些文人付之于笔墨变成了小说,戏剧的题材。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日就这么过去了转眼就到了第二日赏菊宴。

    不出三娘所料,五娘还是打定了主意不参加,薛氏也就不逼着她去了。

    三娘打扮好了之后到了薛氏的房里,薛氏正在让沉香伺候这戴头饰。

    三娘今日穿了昨日在云想楼里试过了的粉色的那一身,配上了之后在多宝楼里买的那一套赤金镶粉色蜜蜡的头面,同款的耳坠。

    薛氏是第一次见到她这一身装扮,当即眼前一亮:“这头面昨日看着挺不显眼,不想与这一身衣裳到是极为相配。”

    三娘笑了笑打量了薛氏一番。

    薛氏今日穿的也是新做的衣裳,白色镶边粉蓝底子粉色印花缎面对襟褙子,粉色撒花百褶裙。头上戴的是昨日三娘与她一起挑出来的玉头面称得薛氏淡雅中不失妩媚,美的如同画中人一般。

    薛氏已经装扮完毕,站起了身来。

    “你挑出来的这一套头面到真衬这衣裳,昨日没穿在身上还不知,今日戴上才发觉三娘你眼光真是不俗。”

    三娘笑答:“那也的母亲你能撑得起这颜色。”

    薛氏见自己被继女打趣也不恼,只上前将三娘亲亲热热地挽住了:“我们这就出去吧。刚刚哥儿已经来过了说是要与哥儿他们骑马先去,以免我们一起人太多了,到时候到了城外不好走。”

    礼亲王的那座别院是在西郊,要出了城门走上几里。

    “说是怕路不好走,我看他们是贪玩想趁机去别处玩玩看看。”三娘摇头道。

    薛氏笑道:“他们骑马都骑得很好,便由着他们去吧。我们两人一起去就是了。”

    两人都已经准备好了,便往二门外去坐车了。

    这次是出席宴会,三娘与薛氏一人上了一辆马车,各自由自己的贴身丫鬟陪了。

    三娘已经坐了好几次马车了,如今对马车也不像是刚来的时候的那么不喜了。横竖古代就这么一种路上交通工具,不坐就得走路。

    王家的马车渐渐行过了内城,出了西城门,往西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