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过去。
此时乃武昌八年初,即公元204年。刘协去世,享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大汉孝兴皇帝’。寓意也很简单,就是表示其在位,大汉中兴了一阵之意。
某个角度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避免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事情。
就在他去世不过三个月,一个炎热的夜晚寒风突至,一个宫女的疏忽使得大汉太子刘冯着了凉开始发烧,最后医治无效,以虚岁五岁的年龄,实际年龄才四岁的年纪离开了人世,去天国找他爸爸去了。
董贵妃当场哭晕了过去,醒来之后夷平了当值的宫女三族之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用白绫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至此,后宫乱成一团,新帝应该交给谁来即位引来了争议。
有人当然提议宗人府宗正刘铮即位,也有人说迎接刘璋、刘备、刘表入长安即位。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就这样成了菜市场,或者说像某岛上某党的议会现场更妥当一些。
最初的争议变成了争吵,然后升级成为轻度暴力行为,最终演变成全武行。权臣们互相拉帮结派,今天你打击我,明天我打击你,反正这日子算是没法过了。
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婴孩的蹄声从后宫之中传出。如此才完全经这些已经偏离主题的臣子们的心,拉回了正题。
伏皇后生了,一个大胖男孩!根据刘协遗嘱,取名为刘熙,并加封为太子!若此时刘协已死,则由刘熙即位,成为大汉天子。
有了刘协的遗诏,再加上杨家的鼎力相助,司马懿和吕布的武力威慑。最终朝臣们达成了思想的统一,专心辅佐这位刚出生都还没有满月的东汉第十四个皇帝(刘辩虽然被废,本身也并非灵帝血脉,但毕竟当过皇帝,所以算是第十二个皇帝)。
可问题就出来了,谁指望这还没满月的孩子就能履行皇帝的义务?当然需要有辅政大臣负责帮忙照看一下朝政才行吧?其实若非如此,只怕朝臣还没办法那么快达成意识的统一。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此刻已经是太后的杨欣,看着这些吃天家米粮拿天家俸禄的朝臣,为了自己的权利不顾朝廷的安危,一时半会坐月子还下不了床,也就耳不听为净算了。
当她坐完月子调养好身子的时候,发现这帮家伙居然还在吵的情况下,终于的忍不住爆发了。
一句话,垂帘听政!也不管朝臣们将她骂成吕后第二什么的,直接动用了吕布和司马懿的武力,将几个不听话的臣子直接砍了,这才完全控制住了朝政。
至于吕布他们为什么愿意帮忙出兵,只能说吕布不想管政治,但也不希望朝廷拖他的后腿。所以陛下谁来当他无所谓,但安静祥和的朝廷才是他最想要的,所以为此他可以出兵帮助杨欣。
至于司马懿是什么想法,这就难说了。
还好,杨欣也不过分,当着朝臣的面发了毒誓:“熙儿及冠之年,哀家自当退位!若违此誓,天厌之!”
这年头,大家还是挺相信天地鬼神的,所以誓言一般不随便乱发,发了那么就一定会遵守。所以杨欣的誓言,也使得颇有怨言的朝臣们,彻底没有了攻击的对象。
于是,在杨欣的努力下,汉庭依然顺利的运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