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材料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左右为难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也不知道……”     

    郭逸铭就头痛在这个地方。如果真要进口货也是银样蜡枪头,品质只是稍好一点、甚至还不如国产货,他倒可以理直气壮将其否决掉。可根据他从材料所得到的消息,其他单位也有少量使用进口刀具的情况,所以对这个问题,他也有一些了解。而事实证明,进口货就是比国产货强,还不是一般的强,而是强许多!     

    他又有什么办法。     

    谁叫人国外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各种合金配方的试验,而那时我们还处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给我们带来的战争伤痛中,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哗哗地向外流。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民怨熙熙,国家正处在大变革的前期,哪里有资金、技术和精力来研究什么金属配方。     

    此后的北洋执政初期,倒是出现过极为短暂的一段稳定期。并随着一战开幕,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也忙着发战争财,国内迎来了难得的繁荣时期。可这是畸形繁荣:那时国家才刚从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基础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也忙着搞来钱快、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榨油、纺织、皮革之类,同样没有开展重工业研究与发展。再来是军阀混战,这就更惨了,军阀们为了争地盘,有一点钱也投入到军火购买上,从国外买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多了。结果除了山西阎老西有点种田的意识,发展得稍好一点,其他军阀占领的地方不但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原来从清朝继承下来的一点点薄弱的基础工业,也都全荒废了。     

    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台。数十年来,国内一直处于兵荒马乱的局面,也直到建国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地搞起工业来。     

    但要在一贫如洗的新生国家,啥都没有的情况下从头搞工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高素质工人,东北、山西还有一点点工业基础,但受战乱影响,也破败不堪。大批目不识丁的文盲,连什么是机械化大生产都不知道。仅仅是将这些基础夯实,就飞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用了三十年时间,总算培养了上百万大学生、技术人员,几百万基本可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工人队伍,从苏联搬来了一套可以自我升级的关键重工业项目。这样艰难的起步,能够在某些方面追赶且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苛求更多么?     

    唉,万事开头难,再难也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行。     

    舒雨菲已经将报告拿了回去,在桌面给她专门配置的办公电脑上,打开中文文字处理系统,用一根手指,一戳一戳地艰难输入着申请内容和拨款金额,郭逸铭还在茫然地望着对面墙壁。     

    材料,材料!     

    倒底搞不搞呢,是现在搞呢,还是再等等?     

    郭逸铭不想太早就大张旗鼓地把材料科学搞起来,他本来有自己的一个计划。虽然他从事的是电子材料研究,但大学时也上过材料课,对金属材料并不完全陌生。虽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也没有完整的工艺流程,书本得来终是浅,但准确的配方、对制造工艺关键环节的重点说明、一般性的制造设备介绍,足以让他按照正确的路线走下去,效率绝对是远远超过国外同行,赶上并超过对方也是可以实现的。     

    毕竟材料科学是最难进步的科学,全靠长期持续不断的时间、资金投入,并随着总体科技水平的进步,而缓慢踯躅前行。     

    中国历史上用了上千年,才最终完善了青铜器的冶炼制造,又用了一千多年,铁器才得以推广。但直到清朝末期,仍只能小规模炼制少量钢材,大规模冶炼钢铁,仍然困难重重。这是国内,国外也不见得好太多。欧洲直到十八世纪中期以前,铁的制成还非常困难,价格居高不下。到了十八世纪下半叶,才随着煤焦化技术和鼓风技术的进步,使得铁冶炼开始迅速推广。     

    又过了差不多100年,才因为空气吹炼法,使得铁中的杂质含量越来越少,从而制成了钢。     

    可以说,单独的材料进步,那是不存在的!     

    材料科学的进步,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自我进化的学科,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持,材料科学就是空中楼阁。纸面上的理论再好看,也华而不实。材料科学就是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用极为缓慢的速度,一点一点向前龟爬,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和海量资金投入,想发展起一个门类齐全的材料科学,那就是白日做梦!     

    而材料科学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和制约其他学科的进步。     

    所以这就是一个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发展模式。没有其他学科的进步,材料科学就没法发展。但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进步到一定时期,便会停步不前,必须要停下来等待材料科学跟上来了,才能继续取得成果。     

    以刀具为例,刀具材料就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一步步慢慢进步的。早期的刀具,大都是青铜制造,但没有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刀具就不可能出现。发展到青铜刀具以后,接下来就又只能漫长的等待,等待冶炼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铁冶炼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传播推广,人们终于可以从青铜刀具,向更高一级的铁质刀具发展。而这个时间,依然很漫长,又普通铁制品,慢慢发展到钢制品、高碳钢制品。     

    从铁大规模传播,到第一件钢制品刀具出现,整整用了30年。到1783年才由法国人率先发明了铣刀;直到十八世纪末的1892年,英国人莫里斯才制成丝锥和板牙;而麻花钻发明更晚,一直到1822年才有关于麻花钻的确切记载。     

    这个时候的刀具,采用的还是高碳钢,等于是什么也没添加,就是在钢冶炼中,发现了高碳钢高硬度的物理特性,然后将其运用在了刀具制作上。     

    尔后又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到1868年,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可以对一些高熔点金属进行熔炼制造,于是英国人制成了含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