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如果说上帝的创造“是从无到有”,那么何旭的道法,似乎也有异曲同工。
就在他法诀轻吐,温润若流水的嗓音下……应声处,果真有峰峦迭宕、怒海起伏!似乎何旭的言语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如上帝创造了世界一般,他也在这区区数十丈的方阵中,衍化出了一座小小的洞天!
“迷阵?潼关行!”
这一声名目,仿佛为这一手宏大而神奇的道法添加了一个注脚。也在他话音落罢的同时,阵法中的景致亦终于定下形来。
端木、百毒、风月老祖三人,就这样置身在一副宛若水墨山水的画卷中,入眼处,尽是寥寥的墨迹与大段的留白。但就在这单调的黑白世界里,三人却偏生有种出尘世外的超脱感。
有那么一瞬间,即便以三人数百年的道心,竟也生出了退隐山林的念头。但这念头一转之后,却是彻骨奇寒般无可抑制的恐惧!
诸天幻境!
以这三人的眼光,如何瞧不出这一手“衍化诸天”的神通是何等的艰深与高难。尤其风月老祖又对山河扇非常熟悉,因此对于何旭这手道法,便比端木和百毒还清楚的更多。
何旭这一手“迷阵?潼关行”,分明是借助了山河扇中“一山、一水”的法力,又再结合了他先前插入地中的那件法宝,以两件神物的种种妙用,重新组合的超强神通。
而风月老祖虽然凭借对于山河扇的了解,隐约猜到了“潼关行”的关键,但也正因于此,心底的骇然反而要比另外两人来得更多。
事实上,即便以他的修为,全力驱策山河扇尚不能发挥出这样的效果。而何旭竟能在同时驱策两件顶级法宝的情况下,不仅将他们完美的融合,还能添入这许多奇幻意境。
……莫非?这个年轻人竟已将他们青云门的太极玄清道,修入了传说中的“太清神境”?!
这个想法,更让风月老祖骇然欲绝!
就在这时,何旭的声音刚好从悠远中传来……那声音听着很远,有点空荡荡的;但又好像很近,仿佛就在你耳边……
“我敬三位修道多年,一身修行颇为不易。若此刻愿意受我禁制,我可向师尊及掌门师伯求情,饶你们三人一条性命。日后改过自新,重修善功,未尝不能进窥天道,总好过恶事做绝,将来万劫不覆……”
风月老祖心底一寒,色厉内荏道:“小辈!莫以为凭借区区障眼法,便能唬得你家老祖,有本事真刀真枪的出来干一场,老祖让你知道知道什么ォ是道行!”
他话音刚落,另外两边也传来了端木和百毒的叫骂声。风月老祖心中一定,知道这两人尚无危险,只是先前有迷雾阻隔,现在又多了这许多山山水水,他虽然能听到二人的声音,却又着实寻不到二人身在何处。
半晌,何旭缓缓叹气的声音,传入他们耳中……
“唉,三位既然冥顽不灵,便莫怪再下得罪了……得罪了……得罪了……”最后一声,带着绵绵回应,音波似乎将云雾激荡开来,山水景致竟一下清晰了不少。但随即,整座迷阵似如“活了”一般。只听到“隆隆”声响不绝,群山似在这一瞬间颤动,如地震导致的山体,无数滚石激落下来。
三人一惊,但好在他们本已浮空,滚石再多也伤不到他们。只是他们还没庆幸多久,竟忽然觉得身体一沉!
这一刻,他们ォ真正的骇然起来。这一方小诸天幻境,竟已被何旭运用到了能够添加禁空法阵的程度!
也直到这一刻他们ォ明白,难怪何旭敢这么大言不惭,居然让他们束手就擒……更知道了他为什么敢就这样上来和他们以一敌三!
因为在这“迷阵”中,他便是创世主,他便是这里的神,他在这里几乎无所不能!然而三人虽然心中惊骇欲绝,但终究不甘心引颈就戮,纷纷挣扎着奋起法力,一边抵挡洪水巨石,一边拼命的攻击起阵法。
另一边,何旭位于阵法核心,也在苦苦咬牙硬撑。
说起来,他这一手“迷阵潼关行”,也是在拥有了山河扇和黑竹鞭这两件法宝的前提下,ォ凭借多年修道的体悟和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所得。
就理论上来说,以黑竹鞭自带的“竹海惊涛仙阵”打底,再添入山河扇的“山水意境”。这座“迷阵潼关行”的威力,自是比单独运用一件法宝来得更强。尤其“迷阵潼关行”还牵扯到“衍化洞天”这种极高深的道法难题。若何旭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领悟,那对他未来道法上的理解和运用,无疑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即便以何旭上清境的修为,也无法在一口气催持两件法宝后,还维持住整座阵法的长时间运转。
因为在衍化出的小诸天里,一草一木、一针一线,皆需时刻灌注灵力,ォ能维持形状。若要这些“草木针线”具备攻击力,则更要投入海量的真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座真正的“诸天幻境”,几乎如同有生命的活物。它会像人一样,在“饥饿”时自动吸收一切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东西。当然,能够布置出这种“幻境”的人,早已泯灭于上古之前。即便是千年前的青叶祖师,也同样做不到这种程度。
而小诸天幻境虽然难度稍小,但也正因于此,ォ不具备自动“捕食”的能力。因此,也必须由布阵者不断以真元灌注其身,ォ能维持其运转。
只是“持久性”的问题实在难以解决,以至于何旭也在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放弃对于“迷阵潼关行”的研究。
然而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一气化三清”的出现,却忽然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何旭的设想中,若能以一气化三清的法门,调度周天灵气灌注阵法。那么他施展“潼关行”时,便大大省力……所消耗的真元,也仅仅是投入在一气化三清上。
因此,自负“大招在握”的何旭,ォ敢大胆提出以一敌三的战术。
可事实证明,在这件事上,他毕竟还是想得简单了些。虽然在大竹峰时,他已简单试用过这招道法,自以为各方面的运转已基本无误。但此刻再次施展时,ォ知道理论与实践终归有极大的差距。
不说别的,单是流波山的灵气便不能与大竹峰相比,精纯程度更是远远无法相提并论。而何旭对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