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逢恩人返家拜明师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股文的基本功,要在十来岁时就要打好底子。     然后读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连本文带朱子的注,都要背得滚瓜烂熟,将其化为骨血,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就算揉碎了捏烂了也能浑为一体,能随口引用,任意挑出一句就要知道出处。还要融会贯通,发其微言大义,为圣人立言。     这是相当辛苦枯燥的学习过程,比起现代学生只重不轻。     然而这些是科举必考,而科举又是作官出头的途径,当官则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学以致用的表现方式,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是这个意思。     赵真同学的劝学诗更是直白地表达读书人的理想。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流传千年的劝人读书上进的顺口溜,激励了无数读书人挤向科举作官的路,白头不悔。可见赵同学深谙广告学之道。     这么多人挤独木桥,贾环不敢大意,虽然他背记能力强,又有前世的底子,很快通过了识字写字课程,可是进入经学课程,他就没这么轻松了,毕竟是文言古文,背起来有些吃力,好在他基础不错,人又有股子狠劲。而且徐文璧要求极严,恨不得激发他所有潜力,只要他顺利完成作业,第二天会布置下更重的作业,非要他达到极限才是。     但是徐文璧教学并不严格按着程序来,而是根据学生特点做适当调整。贾环已经七岁,字认了不少,也知道用功,可是毕竟年龄小,还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要务。所以,他不讲四书,先讲《诗经》,不要求强记,只进行艺术熏陶启发学生想象力。     一边教学生背记一边讲评意义。语调舒缓:“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总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就是说,孔夫子认为只有经过诗经教化的人,才能言辞文雅,才有资格事君父,登朝堂,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贾环听他将《诗》的意义讲得如此重大,自然也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学,前世里他也学过一些诗经,现在听徐先生摇头晃脑,语调抑扬起伏地讲述诗经,好象把自己带到那个重视礼乐教化的古代与圣贤神交,先生讲得入神,学生也听得入迷。     徐文璧不但通古今精经书,而且杂学旁收,这精通杂学方面倒与宝玉颇象,只是他能把所学杂学与经典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讲起来趣味横生,比那老气横秋的贾代儒更吸引人。     有此良师,做学生的贾环学业进步的很快,不出半年,已经完全通览《诗经》。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