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断案有才再获升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之往来事。管科举,礼仪,祭祀。     说白点,就是相当于文化教育部,外交部,造印局,翻译馆,国家天文台、民族事务管理处,服装设计部什么的。     古代治国是以礼治国,国家政令无不一遵循一个“礼”字,而且国家官员大多由科举考试来选拔,所以,礼部的重要性不用说了。凡是入阁为相的,必须担任过礼部尚书,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因为宰相治国,必须要熟悉国家礼制才可以担任。     贾环初到重要部门打酱油,很是筹躇满志,几天后才领会到皇帝这么安排的“苦心”。     近来礼部上下为一件事头疼不止,这件事在现代人眼里看来根本不是事,为这事烦扰实在是可笑之极。     因为皇帝同意了在沿海增开口岸,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家收入,海外的不列颠派遣使臣前来洽谈通商事宜,并当面向中国皇帝递交国书进贡礼物表达友好之意,这本来是促进中外交流的好事,偏那些死脑筋的道学先生事非多,认为使臣见皇帝应该行三跪九叩之礼,可是外国使臣死也不愿意,结果双方就礼仪问题僵持下来。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算是什么屁事,根本就是中国官员没事找事,违反国际惯例。     部里例会上,礼部尚书方国光先传达了皇帝的意见,就是召见洋夷礼仪问题是有关国体的原则问题,对于原则问题是不能让步的。然后满含期待地看着贾环。     贾环被他含情脉脉的眼光看得直起鸡皮疙瘩,肚里狠狠问候了皇帝祖宗八代,就知道把他调到部里干活没好事,看样子又要把这烫手的事塞给他办了,谁让他有个能干的名声呢?既然办事就得把事办了还要能落好,与其被领导硬派下来不得不接受,还不如主动承担,最后能落个好。     贾环一咬牙主动请命:“这件事下官愿意为部里分忧。”     方尚书感动万分:“果然小贾大人不怕辛苦,敢于任事,实在是国之栋梁……”省略赞美表扬鼓励词汇五百字。     贾环被他的米汤灌得发晕,只得接下这难办的任务。下了班把小弟们找来商量怎么办。     同科的新进士在翰林院学习一年后才会以观政为名回乡,或是四处游历,所以大多还在京城,贾环以丁酉科魁首身份招人,很快就把这科精英召集起来大家想办法。     曾存仁先说:“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域外蛮夷来朝自然要服天朝教化。”     贾环一翻白眼:“人家对自己的皇帝还不行大礼呢,怎么可能对别的国主行大礼,我国的要求实属过份。”     何国维说:“他们对本国之君不行大礼那是蛮夷之邦不通礼数,来我中华自然要入乡随俗。”     林彬说:“说实话,我国强行要求对方依中华礼法行礼是有些过份。”     “是啊是啊。”贾环赶紧点头,还是穿越人能想到一块去。     “但是……”林彬说,“既然中国是主权国家,那么再可笑再过份的要求她也有权利提出来。”     贾环囧翻,古代人老脑筋不懂国际惯例也罢了,你小子也是穿的,怎么也说这话。不料林彬的发言一出来,其他人纷纷附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就是,让中国方面让步不大可能,只能想办法让洋夷方面让步。     散会之后,贾环私下里埋怨林彬:“他们不懂国际惯例出罢了,你怎么也不支持我?”     林彬解释:“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国际惯例,满脑子只有中国独大,所以我们只能迁就这个时代的主流看法。”     贾环无奈:“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我以为你想投靠裕王。”     “就算投靠裕王也没什么,你知道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了纠和小白的故事吧?”     贾环当然知道这个典故,春秋时期,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王位,管仲和鲍叔牙是挚友,相约各自辅佐一人,将来不管谁胜出,胜利一方都可以保住另一方。这绝对是双保险的好法子。     林彬说:“先前我是这么想,可是一看裕王所为,分明就跟清朝的八阿哥没两样,一味示恩扩权,博个礼贤下士的名,朝野为之倾心,这样岂不招君主之忌,况且他的才干还不如八阿哥呢。还是那个闷骚萧景更得君心,所以,我认为裕王必败,你我不用效法管鲍弄什么双保险了。”     “你说的是,可是萧景别的都好,就是没儿子,这真是要命的弱点,所以我们不可轻敌,你还是去投靠萧晨吧。想法取得他的信任,万一有什么大事,也好给我通个气。”     两人定下计划,分别辅佐两位皇子,以便将来一方落败时,他们都可以保住性命。     意外的事发生了,皇帝又下旨派了个特派员来负责处理这事,当这人出现在礼部大堂,所有人惊住了,居然是……     “怎么是你?”贾环大叫起来,看看周围惊讶的面孔,赶紧低声说:“王爷对此事有何指示?”     “咳……”萧景拿腔作势,“本王奉旨来监督礼部办理与洋夷交涉之事,这件事能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好,如果不能……”     如果不能有个圆满的结果,你在皇帝和百官心目中的能干形象会大打折扣,萧景用期盼和担忧的眼光望过去。     贾环忽然明白了,萧景以亲王之尊和洋夷周旋是很跌份的事,至少在那些卫道士眼里是大失体统的,他主动接下这差事,这样做只是为了帮他承担责任。     因为这件事办起来极难,几乎不可能有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贾环顶着连中三元的光环办这事,办好了受朝野赞誉,办不好则会搞个灰头土脸,所以萧景请旨接下这任务,以防他万一弄不成事,替他把责任扛下来,保他状元的光环不失色。     贾环明白他没有说出口的深意,心里很感动,却不赞成这么做。萧景身份尊贵,和洋人打交道在士大夫眼里是有**份的,如果这次任务失败,他的名声会大受损害。     萧景知道他不赞成,摒退所有人,说出自己的主意,他接下这事,除了保护贾环在失败时可能受到的打击,还有就是助他一臂之力。     “你打算怎么助我?”贾环问他。     “由我来负责接待洋夷之事可以显出朝廷重视礼遇之意,该夷觉得被重视,你去谈判时也少些阻力。其次,你去跟洋夷谈判,能让他们同意我国要求最好,万一不行,你把我拿出去,告诉他们,由我代替皇上接受国书。”     贾环明白了萧景的计划,两人又商量了细节。     “洋人那边我去谈判,请王爷做做那些朝中清流的工作,让他们不要在礼节上固执己见,毕竟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