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解决难题发现暗卫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活这把年纪,受惯了被高标准严要求对待,今日是头一回被人在平等的地位上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这样被人宽容地对待,平生第一次。     皇帝心里委屈稍微疏解了些,不知怎么隐约有种感动,有种温暖。愈发觉得贾环这小子很可爱。     皇帝心情好些,对众臣微笑:“最近京城郊外乡下出的那件撞人案迟迟不能了解,你们都知道吧?”     “臣等都听说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很关注。”众人都同声回答。     “应天府尹办事不力,一件小小案子,一个月快过去了,仍然不见结案,真是无用。状元郎,你说是不是?”皇帝又问。     贾环苦笑,哪能在背后说人坏话呢,只得回道:“这件案子无论应天府怎么判都不会尽如人意,判原告胜,会有人说他偏向权贵,判被告胜,又会有人怀疑被告背后有什么背景,总之,怎么判都会挨骂。”     这话为应天府脱了罪责,但是没有拿出应对方法,皇帝还是不满意,两眼盯着他说:“状元郎有大才,一定能为君分忧。”     贾环一听他的意思又要把棘手的事情派下来,心里很不乐,凭什么烂事都让我做啊,难道我是好捏把的软柿子?连忙说:“皇上过奖,臣才疏……”     抬头一见皇帝发亮的龙眼,阴沉的龙脸,一副“敢驳我者死”的架势,登时威武能屈,咽口吐沫:“臣虽才疏学浅,却也要为君分忧。”     皇帝龙颜大悦:“那么这件案子交给你,朕命你暂为应天府尹,查办张瑞一案,午时之前朕要接到回报,若是逾期,哼……”     你有鼻炎吗?哼个什么劲,贾环心里吐糟,表面还得做出接到领导派的任务我好荣幸,保证按时完成的样子。     肚里好好问候大BOSS一番,你爷爷的,现在已经辰正时分,离交差的时限只有不到三个小时,还要传原告被告还要问案审判,你是故意整我吧,哪有这样派任务的?     忽然,贾环脑中灵光一现,想到一个问题,皇帝怎么会下了这么苛刻的命令?有谁进谗言?可是看态度不大象。再想起昨天他才和小厮们议论过这个案子,他夸下海口说,他若办这个案子,只需一顿饭功夫就搞定了。今天皇帝就来内阁视察,还把这件难办的事派给他,还要在指定时间内交差,会是巧合?     贾环打了一个激凌,难道是皇帝在他身边埋了暗探,就象雍正皇帝那样,派探子监视百官,把他们一举一动都上报,看来应该是这样了。贾环又在肚里骂,如果你有雍正皇帝那样的魄力也罢了,没有人家的才干和魄力却要学他的多疑,真是讨厌。却忘了如果这个皇帝真的象雍正的话,那么这次的状元落不到他头上。     贾环坐上车子直奔应天府,一路上把身边的人都滤过一遍,也看不出谁可疑,正想着,车子停了下来。     应天府是京城所在地的市政机构,不但长官的品级比外地知府高四级,府衙更是有气派,门前两个大石狮子,经过大门,仪门就是大堂,上悬“公正廉明”匾额,大堂后是二堂,是主官的办公室,匾额是“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是提醒官吏办事要遵循的基本方针。     贾环直接进去,明示皇帝上谕,应天府尹正因为这案子迟迟不能了结而发愁,见有人接了这烫手山芋,十分高兴,赶紧传话准备升堂召集衙役传原告被告。     消息传得很快,听说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审这个案子,而且要当天结案,得到消息的人纷纷朝府衙赶来旁听。     贾环并没有驱散他们,只是让衙役划了警戒线不让他们越过就可。     等人到齐了,已经是离午时还差不到半个时辰。贾环开始问案。     “你是原告?”     “是。”回答的是被撞的老太婆的儿子,胡府管家之一。     “你说被告撞了你母亲,可有证据?可有目击证人?”     “没有,如果不是他撞的,他为什么扶人?”     “这种推测不能成为证据。”贾环又问被告,“你是被告?”     “是,小民叫张张瑞。”     “你说你没有撞人,是看老太太跌倒去扶她,可有证据或是目击证人?”     “没有,当时是清晨,乡间小路无人。”     “知道了。”贾环开始宣判,“原告被告各执一词,都没有证据,本官宣判被告不承担责任,也不用负医药费。此案就此了结。”     旁听的人一见这案子就这么三两句解决了,都议论起来。     围观人群中跳出一个人,走到贾环跟前,原来是杨彬。     杨彬凑到贾环身边低声说:“皇上限你在午时之前断案,是想看看你的本事,也想让你在百官跟前露个脸服人,你怎么这样胡乱了事啊?”     “我哪里胡乱了事了?”贾环反驳。“这案子没有证据啊。”     “没证据你不会找证据去?也不能这样结案啊。”杨彬很不满,“你以前办事很强的,现在怎么这样?”     “谁主张谁举证,凭什么要我去找证据,这个例一开,张三李四都可以随便告状诬人了,朝廷官员再多,也架不住这么折腾。”     杨彬语塞,觉得他说的有理。     原告不服,说:“如果不是他撞的,他为什么出手相救,这不是明摆着的证据吗?大人如此草草了事,于法无据,令人不服。”     “你不服,我说给你听。”贾环开始进行思想教育,“我这样断案确实于法无据,可是合情合理。     国法也要兼顾人情。你与被告各执一词,又都没有证据,所以根本没办法依法断案。但是,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被告没有撞人,而我判他败诉的话,那么以后天底下就没人敢伸手帮助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和猜疑,以后有人倒在路上谁都不敢去扶,就算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恶意推测,这样判决就算于法有据,也会败坏了道德风气,这责任谁能担得起。     你们家里都有老人孩子,你们也不希望他们在外面遇上困难没人管吧?你们心里也有一分善意,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善意得到恶报吧?如果所谓的依法断案掐断了人心中的一丝善念,这样的依法又有什么意义?”     围观群众有人弱弱的问:“如果被告真的撞了人呢?”     贾环很干脆地说:“他撞了人不逃跑反而勇于担责救人,说明心中尚存一线善念,这分善念同样值得保护。”     听到的人都沉思起来,贾环又指着堂上的匾额说:“这匾额上‘天理’‘国法’‘人情’三个词是太祖皇帝写下诰谕天下官员处理事情时要遵循的办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