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陌上花开缓缓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25 章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京城,皇宫。

    高蕴身着明黄五龙袍,大步流星跨入长****。正端着茶盘的宫女见他进门,未及放下手中之物便下跪行礼。高蕴伸手取过一盏一饮而尽,才抹抹额上薄汗:“起来吧,我母妃呢?”

    “回太子爷的话,娘娘用过早膳去了御花园赏菊,看时辰也快回来了。”

    正说着,珠帘一挑,一身淡雅宫装的皇贵妃秦氏在宫女簇拥下缓步而入,薄施脂粉的脸上蕴含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令人隐隐觉得粉面含春,不怒自威。

    高蕴连忙上前搀扶:“母妃,听说您病了,儿子都没抽出时间进宫来请安……”

    秦氏保养得宜的纤纤玉手搭上儿子宽厚的手掌,身姿优雅地坐到软榻之上:“蕴儿,母妃没事,稍有着凉而已,吃了太医两服药就好了。倒是你,仗着年轻,成天忙得没日没夜的,小心累垮了。快坐下。”

    高蕴给母妃奉上香茗,才大大咧咧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母妃放心,儿臣身子壮着呢,打头老虎都没问题。没能进宫是是因为去了城外军营,赶不及回来。”

    “那就好。母妃也不在乎请安之类的虚礼,只要你好好的,就行了。”丹凤眼往四下轻轻一扫,侍立的宫女太监立刻都退了出去。秦氏这才慢条斯理地半揭盖碗,品一口茶:“好了,又有什么事要母妃帮忙,尽管说吧。”

    “知儿臣者母妃也。”没了外人,高蕴扯松衮袍领口,神情却严肃起来,“母妃,兵部那些不成器的东西被袁峥打发回来了,儿臣打算借机整顿军务。”

    秦氏点头:“是个好机会,不过你要吸取高凌的前车之鉴,小心着别让你父皇有顾忌,有什么想法先请旨再定夺,慢慢来,反正也不急于这几日工夫。”

    “是,儿臣明白。不过户部之事,请母妃也放手让儿臣试试身手。”

    “也好,你天雷舅舅也不成器,我在后宫之中总是不太方便,你有什么手段先使出来,母妃看看能不能行。礼部王尚书一直保持中立,如果你能抓住兵部和户部,其他几部便掀不起多大风浪来。”

    “谢母妃。”高蕴大喜,忍了良久,终于可以一展鸿图了,不知自己比起十弟来,是好是差?

    “蕴儿,你先把计划说说,母妃看看合不合适。”

    “是。”

    正事说完,秦氏正吩咐宫女备膳,高蕴忽然想到什么,凑到秦氏耳边:“母妃,儿子还有一事求您。”

    “说吧。”

    “楼兰刚刚安定,但是其他邻国仍然虎视眈眈着,儿臣要做一番事业,西北须得安宁,暂时还要仰仗袁峥手中的兵力才行,因此十弟的母妃和奶娘必须平安,所以……”

    秦氏笑笑:“母妃明白,只要她们老老实实地,暂时没人敢动她们。”

    “谢母妃。”

    次日,金銮殿,朝会。

    有官员奏报:“皇上,安疆王袁峥不顾皇命,将兵部二十多员将军俱都退回京城,完全没有将皇上和太子放在眼里,该当斥责!”

    高蕴出列:“安疆王率兵重创楼兰,并达成停战通商协议,西北已安定,如今阳明朝国泰民安,百姓盛赞父皇仁德有道,能驾驭如此忠勇之能臣,真乃有道明君!袁峥功勋卓著,不奖反惩会令父皇被误会为识人不善,臣子们妒贤嫉能以致委屈有功之臣。更何况捷报刚传来之时,皇上已下旨嘉奖过,你要陷皇上于出而反而之例吗?”

    好多官员赞同:“太子说的是。”

    高蕴继续上奏:“但是,保证西北安宁本是安疆王之责,如今袁峥只是尽了本份,且西疆军中伤亡颇多,又耗费大量粮草,我朝损失甚大,因此功过相抵,此番之事不奖不惩才是。”

    皇帝这才微微颔首。

    高蕴偷看一眼皇帝神情:“父皇,至于袁峥淘汰的将官,都有其不足之处,儿臣已仔细看过对他们的详细评估,前几日在营里也都一一考核过,评价所言实事求是,没有任何贬低他们之处,这些人也俱都承认自身不足以与西疆诸将并肩,武功意志甚至连十皇弟都不如!将熊熊一窝,为将无能,如何带兵?武备不足,国势堪忧,儿臣心急如焚,欲重新制定一套练兵计划,请父皇恩准。”说完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奏折呈上。

    秦氏昨夜已与皇帝通过气,此时大致看了一遍高蕴的练兵计划,点头:“皇儿,朕给你半年之期训练锐键营三十万兵马,如有明显效果,再下旨全国改制。”

    “谢父皇!儿臣明日便着手此事。”

    皇帝微笑:“你尽管放手去做。不过呢,皇儿另有大事要紧。礼部尚书!”

    “臣在。”王睿垣出列。

    “王爱卿,天下平定,太子的册妃大典你准备得如何了呀?”

    “启奏皇上,礼部得知西疆捷报之日已开始准备大婚庆典之仪,只等皇上定下日子,便可具体实施操办程序,普天同庆。”

    “好!钦天监送上的五个日子,朕选定为明年三月初六,春暖花开之际!届时广邀各国贵宾见证我阳明太子与太子妃的白首之喜!一定要办得隆重,让天下人等见识我泱泱大国的气派!”

    “慢!”高蕴跨前一步,“父皇,儿臣的婚礼不用铺张,不必超出当年父皇您大婚之例。有了太子正妃的名义,南越国想必也不会计较这些。倒是您的陵寝一度因连年大战,国库空虚而进展缓慢,如今可以让户部与工部联手重新加快进度。”

    皇帝心头大喜:“蕴儿果然纯孝!”

    户部尚书秦天雷乘机启奏:“太子英明,皇上陵寝所需之银,户部一定立即拨付。不过您是一国储君,大婚之事如若寒酸,会令各国轻视……因此两件大事须得并重……”

    高蕴眉梢一挑:“高尚书,修建皇陵和我大婚各项事宜如果都要大办,总共需要多少银子?你户部现在能拿出多少来?刨去现在到明年开春国用的,还能有多少盈余?够不够应付突发事件?你大致说说。”

    “这个,这个……总之够了就是。”高尚书支吾了半天,说出的数据含糊不清,连皇帝都大皱其眉。

    王睿垣腆腆肚子:“皇上,太子殿下早已考虑到户部的苦处,早在夏季之时便已委派原户部所属,现任太子府詹事的付轩大人与现任户部侍郎王乾共同清算出两项大典的用度,列出详细清单,已于上月中旬送至户部,但至今还没有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