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漫长的五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32章 川省省主席的风波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     这个事情啷个办?老蒋心里早就有了主意,说到玩政治平衡这一套老蒋是胸有成竹的。     于是最高领袖把中央派往成都的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潘文华等人全找来了。先叫他们出面去成都做那几个“烂”师长的工作,切实要稳定好后方的政局,这是关系到抗战基地的大局……     但是老蒋狡猾地对于这次成都闹事要解决的实质性的问题:王瓒绪这个四川省的省主席是撤还是不撤职,则是闭口不谈。     老蒋难道不知道:王瓒绪的省主席不撤,成都的风波就平息不了。老蒋心知肚明,他先这样子急急忙忙地把中央,特别是地方上的几个地头蛇请出面做工作,那是向大家表明:     中央、他都是不希望有这种风波的,是有诚意解决问题的。其实这是老蒋虚晃一枪,目的隐蔽在后面。     借着这个机会,老蒋名正言顺出来插手地方事务,处理地方事件了。立刻显示出最高领袖成熟的政治手腕与他蹩脚的军事指挥完全不是一回事情的不凡能力。     一方面,最高领袖找到邓锡侯、潘文华等人传话,要他们负责做好几位闹事师长的工作。先切实稳定成都再说,至于撤换王瓒绪担任的四川省省主席一事,请他们放心好了,一定尊重大家的意见,中央是有交代的。     既然如此,这工作还用得着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去做嘛?(就是他们这些川康实力派人物暗地撺掇的)回去后只需要把跳在前台上的那几个师长安抚一下就行了。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见目的达到满意而归。     另一方面,老蒋派自己的侍从室侍卫长林蔚中将亲自把四川省省主席、川军第29集团军司令长官王瓒绪上将请来,在自己的小书房里,老蒋颇为动情地拉住王瓒绪的手并排坐在沙发上,亲切交淡。     他以一种十分坦诚、关怀备至的口气,要王瓒绪认识大局,看清形势。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此时若不主动摆出个姿态,川人人心难服。弄个不好,到时候被川人轰下台去,那是大家就都难堪了……     王瓒绪上将当时被四川实力派推出当这个四川省省主席就是糊涂,如今又被川人起哄架秧子要撤换更是糊涂,连连说自己委屈:     这个四川省省主席才当几个月啊?啷个就从一个被川人推出对抗中央派遣大员的,弄成了现在这幅川人天怨人怒的样子?     王瓒绪上将面对目前这种民怨沸腾的混乱状况,也是感到进退两难。还请最高领袖理解、支持,对自己的出路做个妥当安排才好。     老蒋早就等着王瓒绪这个话了。其实,最高领袖早已经想好了王瓒绪体面下台的办法:叫王瓒绪以出川奔赴抗战前线亲自指挥川军第29集团军作战为名,主动提出辞去四川省省主席的职务。     王瓒绪上将大喜过望,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完全接受了最高领袖的建议,而且还觉得最高领袖处处为自己着想,虽然丢掉了四川省省主席,反而对于老蒋千恩万谢的。从此对于老蒋死心塌地效命不提。     老蒋略施小计,就把这两方面都抹得平平顺顺的。这个时候,他才又把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请去了,此时老蒋露出庐山真面目,直奔主题,说中央决定了:     这次一定要给川人配一个极好的省主席。准备让中央大员(这个规格相对于是如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了)也是四川人的张岳军(张群字岳军)出任四川省省主席一职。     “不得行哟?”     老蒋的这个决定大大出乎邓锡侯、潘文华等人的意料。随后这些四川人的激烈反对态度也使最高领袖认识到了川人特有的那种辣味:     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坚决反对张群主政四川省,而且言辞激烈,那是丝毫不给最高领袖一点面子的。     邓锡侯、潘文华两位将军那种见了皇帝也不磕头的勇气,着实令人惊讶。但两位川军将领却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遭狡猾的老蒋给挖坑了还浑然不知:     即他们到底是反对老蒋像给奴隶配主子那样的作法呢?还是仅仅反对张群这个人。其实说起来,也是四川人的张群倒是个老资格的政客,且也算是个年富力强的有一定才能的干才。     最高领袖拉长一个脸子,压住火气,竭力做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问道:     “张岳军不也是你们四川人吗?你们四川人为什么不满于他?”     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说张群离川太久,大家都不太了解他,至于他的政治能力、对于川人的感情如何也不知道。我们是不会同意他当四川省省主席的。     娘希匹,这些四川辣椒不是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嘛最高领袖心里的火差点抑制不住:     现在这是什么时候?日军威逼武汉,咄咄逼人;英国人背信忘义,竟然答应完全中断与中国的交通,想从香港进口点战争资源等都不可能了;而美国人则以中立为名,不愿意公开出面支持中国抗战;那个与日本人在张谷峰打起来了的苏联俄国人更加无耻,不惜于小日本人签订停战协议竭力怂恿日本*水西流……     中国的抗战可谓非常艰难。靠山山倒、靠水水流,是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而这种自主抗战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巩固的大西南抗战基地。     这个建好大西南巩固抗战基地的事情只能由他的中央的人来搞,地方派是靠不住的。在最高领袖心目中,只有把大西南,特别是四川省,建设成了像一个连、一个团那样,无所谓军、政、民、工、农、学、商等等,通通在中央的统一号令之下,令行禁止,这才称得上是抗战的巩固后方基地,才是他心目中完备的蓝图。这个想法在老蒋宣布中央政府迁都重庆的时候,就有这个打算了。     这也是38年初,四川省省主席兼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上将在武汉病逝的时候,才过两天,最高领袖就匆忙以国民政府名义直接任命张群为四川省省主席的原因,企图通过将张群配给四川,而将四川纳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之下。     当然老蒋的这个做法,立即遭到了几乎所有的四川地方势力的坚决反对,认为:刘主席新故,你蒋光头既不慰唁,也不于四川省有关人士商洽,就**民意,以中央名义独断专行给四川省压个省主席下来。试问中山先生的民权民主哪儿去了?川人谁选过张群,他就要来做川人的领导、当省主席?     川人是从来不虚场合的:国民政府发布张群当四川省省主席,当天夜里,在川康实力派人物的授意下,重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