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漫长的五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11章 初战告负(第一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花开了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在周大少团长被老蒋带上中原战场在豫东兰封浴血苦战之际,他娃之前策划的针对日军运城野战机场的破袭行动也是随着汤立勇、冯峰等率领一百多人的山鹰突击队来到运城而悄然展开了。 ~     这次对于日军运城野战机场的破袭行动,代号“打鸟”?!这个名字也太有中国特色了嘛。其实本来周大少团长是给这次行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射雕”行动,结果参与行动策划的几个弟兄们全说小鬼子就算是鸟也是坏鸟一个,算啥子雕嘛?干脆就取个名字叫“打鸟”算求了,大家一阵大笑,于是得名。     驻扎在山西运城野战机场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团一部从四月底到五月初,短短二十余天的时间,就对800多公里外的重庆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空袭轰炸。虽然由于重庆地区浓云迷雾,能见度几乎为零,根本没有目测投弹的条件,小鬼子这三次空袭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斗效果。但是小日本人也有所发现:     重庆地区的中国空军的部队不甚强大(基本上中国空军的力量都配属到武汉、南昌等地了,这时候驻扎在重庆地区的中国空军仅仅只有十余架伊尔---15型歼击机,几架伊尔---16歼击机,几架霍克---3型歼击机),数次大规模空袭竟然没有中国空军出动歼击机拦截日军的轰炸机群。     地面的防空体系也不完备,数次轰炸,也没有高射炮火的对空火力。综合各种情报,这更加坚定了山西运城日军陆军航空兵团单独使用重型轰炸机群在白天强行轰炸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信心。     五月中旬(1938年5月),重庆的漫长的几近半年的雾季终于是结束了。山城舒展开朦胧的面纱淋浴在春末初夏的灿烂阳光之中。 ~     重庆同英国伦敦一样,号称世界上两大雾都,而且重庆这个山城的雾气还特别浓密,时间也特别漫长,每年的雾季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可以从上年的十月份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四、五月份。     特别在12月和1、2月份,每月的雾天竟然可以达到25---28天的时间!这二、三个月份里,每月的日照时间不超过30个小时。重庆的老百姓,格外地渴望阳光,有句成语是蜀犬吠日:就连咱四川的小狗很长的时间也看不到太阳一见日出,都稀奇的吠叫不已啊!     所以当五月中旬雾季结束的时候,灿烂阳光再次普照山城的时候,可想而知重庆老百姓的心情是多么愉悦,心胸豁然开朗。     然而,38年的山城浓雾散了,罩在山城老百姓头上的仍然是乌云:     五月十七日,就在老蒋带周大少团长赶赴郑州第一战区的时候,小日本运城野战机场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再次出动三个飞行战斗队共计29架重型轰炸机群的庞大空中编队,第四次飞临重庆上空。     这次天公不再照顾山城老百姓了,蓝天明净如洗,万里无云,是个非常晴朗的天气。     驻扎在重庆的中国空军部队随即起飞了七架伊尔---15型歼击机和5架美制霍克---3型攻击机进行拦截。双方在重庆东北方向上发生了空战。     中国空军的歼击机群对日本陆军航空兵其中的两个笨拙的伊式重型轰炸机群发起了攻击,虽然不断击中小鬼子的飞机,但小鬼子的伊式重型轰炸机皮糙肉厚(防护装甲厚),竟然一架也没有能够被中国空军的战机击落。 ~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打得油、弹两尽,小鬼子的重型轰炸机群继续隆隆的向重庆飞去。     在重庆地面的防空部队的没有多少的高射炮火之上(重庆地面防空部队装备的高射炮数量少不说,有效射程只能达到三千多米),小日本重型轰炸机群空中编队在4200米高度进入了轰炸航线,以九架一个编队向重庆市中区(现在渝中区)投下了全部的专为轰炸重庆特配置的巨型航空炸弹。将目标区域炸成了一片废墟、火海。29架小鬼子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这一天,中外驻重庆媒体第一次向世界发出了重庆遭受空袭轰炸的电讯:     “20多架日本飞机!半岛嘉陵江两岸,多处被猛烈轰炸,死伤了很多人!”     后中华民国史,遂将1938年五月十七日的大轰炸认作是小日本战略大轰炸的第一次。     37年11月底,被老蒋确定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后,国民政府和重庆地方当局也开始着手进行了防备未来空袭的准备工作。但是,这种准备工作由于没有现实的威胁就如同老牛拉破车一般效率十分低下。     早在37年底,重庆就成立了以重庆警备区司令李根国为司令,重庆市市长李广银(随着刘湘的失势,吴梅的老汉吴市长也已卸任)为副司令的重庆防空司令部。并开始了一系列的防空准备工作:     配置地面高射炮部队,至5.17时,大概有两、三个高射炮营近百门射程在3800多米的37mm型高射炮;在若干制高点设置了防空监视哨;实施了灯火管制条例;配备了消防系统;组建了防空情报网等。     时至今日,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当5.**轰炸过后检查上述各项防空措施是否达到要求时,令人沮丧的是,一切都还没有落实完善。     把两个李司令气得跳起脚脚乱骂,就连消防队使用的消防设施,大多数竟还是清朝末年的“龙吐水”!?     整个防空准备情况只有一项检查组还比较满意,还有满意的啊?!啥子哟,竟然就是周大少团长从他还刚起家的时候就在挖,都挖了两年多仍然还在进行的重庆主城区防空隧洞工程,他娃甚至把市中区半岛舌头这一段的上下城的山都挖通了,修了总长达十余里长的能够容纳十余万人的纵横交错的十余条隧洞。     而且周大少团长早在两年多前就申请了重庆当局批准,花了钱的,严格说这些都是他娃的产业。但是他按照重庆户口管理制度无偿地给予了这些防空隧洞附近重庆市民入洞证,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那是井然有条,得到了检查组高度评价。     至于他娃的自留地---重庆南岸地区的猫儿石工业园及从王家沱到猫儿石工业园的狭长的南岸叶州工业带,那更是紧靠南山坡下那一带都几乎成了陕北窑洞奇景了,全是洞隧林立。不少重要的工厂单位早就安排了应急的防空洞设施了。卢作孚、林汤圆等知道周大少团长这两年一直在长抓不懈挖洞工程的人们在5.**轰炸后,对于周大少团长的深谋远虑深感敬佩。     大家也明白,其实最有效的防空手段,还是配备歼击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否则重庆这几十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