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累赘()。我比较好奇的是,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他们是如何固定住那个大家伙。让火炮不会在射击后因为反作用力而离开固定位置的。”
“你不知道吗?这批173mm火炮的制退器与牵引架是合为一体的,牵引架甚至比炮管还要长上许多。在展开火炮的时候,后部牵引架直接着地,负责火炮制退。而前方装有轮子的炮架则依靠下方的液压器支撑。制退器与炮架的链接处同样采用液压系统,以减轻后坐力对炮架的冲击。就像这样……”古德里安将自己双手中指顶在一起后,微微翘起左手,“我的左手就是炮架。拖曳时整根炮管躺在牵引架上,成一直线。火炮展开后看上去就像个被强制弯曲的狭长铝盒,倾斜角上再伸出根水管……”放下双手,古德里安苦笑着摇摇头,“我第一次见到时,还以为这是根放在牵引架上的炮管。”
“那如果要左右调整射击角度时怎么办?”
“那就麻烦了。”古德里安双手一摊,做了个表示无奈的动作,“那就需要装甲车帮忙了。所以这一批173mm火炮是元首为了那支武装党卫军在苏联泥泞土地上特别改造的。我敢保证,只要等大地一干燥,他就会换回那些常规火炮。”
“这还真是差别待遇啊……在我们连155mm火炮都固定不了的时候,他们居然有特别改造的173mm火炮提供支援。”
古德里安看了眼身边的副官道:“不要羡慕他们了。如果你和他们一样,一直冲在最前面。我敢保证你也一定会得到这种特殊待遇。”
“也是……”在古德里安的注视下,他的副官一个苦笑。
再次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古德里安道:“我们回去吧。那群小家伙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不看到最后吗?将军。”
“不用,连e50都冲上去了,他们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这个装甲兵之父一边摇头,一边不同嘟哝道,“再看下去,我不仅会得心脏病,还会得高血压的。浪费啊~浪费啊~”
6天时间,就在斯摩棱斯克的西方方面军终于出击的时候,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向北跑了170公里。硬生生在加里宁方面军身上开出个大洞。跟在他们后面的步兵更是从这个缺口鱼贯而入,将西面来不及撤退的3万苏军一举合围。不过德军并没有对这些包围圈内的苏军立刻展开围剿。而是在确定他们不会对北上的部队左翼产生威胁后就这样互相对望着。
在这6天时间内,科涅夫不停调动部队。他先是将前方过于分散的部队向东撤退,重新集结。见德军攻势过猛,立刻又让部队让出一条路来,放德军通过。
科涅夫有他自己的苦衷。冬季反攻中加里宁方面军一直冲在最前面,他的部队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等南面的西方方面军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加里宁方面军中的精锐又被抽调到西北方面军中,负责进攻波罗的海三国。
加里宁方面军与他北面的西北方面军、南面的西方方面军相比,就像个后娘养的孩子一样。人员,装备,武器都优先供给给他身边两个兄弟,而这只损失最大,最需要休息的部队却拖着他那残破的身子依然面对正面的德军。
谁都没想到,理论上应当向着斯摩棱斯克与西方方面军猛攻,以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居然会不顾补给,绕开斯摩棱斯克猛攻加里宁方面军。缺兵少粮,却这个,却那个,什么都却的加里宁方面军在前几天被德军打得毫无反手之力。不过什么都缺的加里宁方面军唯一不缺的就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在经历初期的混乱,科涅夫完成部队重组后,加里宁方面军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反击了。他们避开德军主力,不停袭击德军部队后方。不停的骚扰性攻击,打得德军颇为不适。不过德国人好像铁了心一般,不顾后方部队遭到攻击,依然执意向北突破。让科涅夫的行动看上去,与其说是阻挡德军前进不如说是拖延德军前进速度更合适。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