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海济来,42年德军在苏联的军事行动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非常文学/
必须趁着苏联人还未喘过气来之前,继续给予他们重大打击。只有这样在43年,44年德国才有稍微喘口气的机会。同样,这个以列宁格勒为目标的军事行动,最重要的也是时间。趁着苏军还没从冬季反攻中缓过神来,一举占领列宁格勒,打通与芬兰的路上联系。赶在朱可夫被重新招回苏军最高指挥部前,在整个战场上赢得一定优势。
从整个战场上来看,列宁格勒的重要程度远远比不上斯摩棱斯克与斯大林格勒。它既不是通往莫斯科的交通要道,也是防御经济特区的咽喉。除了打通与芬兰的路上联系这个几乎可以忽略的政治利益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硬要的话,以列宁格勒为据点,牵制住苏联西北方面军可能是这个城市在军事上的唯一用处。不过任海济以列宁格勒为目标,是因为他还有个野心,一个更大的野心。
德军在距离合围斯摩棱斯克只差一步的紧要关头,居然突然调头北上。苏军被这种诡异的行动搞得丈二金刚莫不着头脑。
科涅夫不停指挥着加里宁方面军加强防守,同时将德国人的异常举动一字不拉地送回最高统帅部。
斯大林,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瓦杜丁等人围着科涅夫送来的报告一筹莫展。没有人能从德军的异常行动中推测出德国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整天坐在办公室内,盯着前线送来的报告,与瓦杜丁等人不停猜测德国人的目标到底是哪里?他们这样不顾后勤补给线,一路向北前进的反常举动让他与瓦杜丁在意见上产生了分歧。
沙波什尼科夫认为,德军的目标依然是斯摩棱斯克。他们的举动是在迷惑正面苏军。因为受补给线限制,德国人不可能真的绕开斯摩棱斯克,在数千平方公里的苏联土地上随意奔跑。
瓦杜丁则认为,德军的目标很可能是斯摩棱斯克东北方的托罗佩兹或者是维里基耶路基地区。为的就是占领那里的铁路线,在切断斯摩棱斯克北侧的补给线的同时,利用这条的铁路从维捷布斯克向自己运输物资。然后以维亚济马为目标,向41年那样,再编织一个巨大的包围。
沙波什尼科夫的判断看得比较近,也比较细。他准确的判断了德军目前暴露在斯摩棱斯克面前那条脆弱的补给线不可能支持起德军长距离的活动。
瓦杜丁的判断看得比较远,设想比较大胆。他是以德军补给线能支持的最大活动半径来判断德军的行动。属于深谋远虑的那种。
当然在沙波什尼科夫眼中,瓦杜丁的判断属于“杞人忧天”。.而在瓦杜丁眼中,沙波什尼科夫的判断则属于“过于乐观”。
虽然在德军的最终目标判断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元帅与一个精力充沛的军事新星产生了争执,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两人在目前局势的判断上产生异议。两人一致认为对于目前局势最好的作法就是让加里宁方面军加强防御,就算不能完全阻止德军推进,也一定要延缓他们的前进速度。而在斯摩棱斯克城内的西方方面军则立刻出击,从后方袭击那些不顾后方,向北猛冲的德军。
这个完全正确的作法原本应当在第一时间立刻执行,可当斯大林一看到让驻守在斯摩棱斯克的西方方面军部队弃城而出后犹豫了。沙波什尼科夫与瓦杜丁不知道他们的最高领袖在迟疑些什么,只是不停催促斯大林立刻下达主动出击的命令。结果斯大林了句:“让我再想想。”让两人在当天空手而回。
斯大林在顾虑些什么,恐怕只有伏罗希洛夫一人明白。
斯大林见合围斯摩棱斯克的北侧德军突然掉头北上,原本想立刻同意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可是一看到南面的德军还在,就又犹豫起来。当天晚上,斯大林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单独会见了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非常赞同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他主张立刻出击,与加里宁方面军一起消灭德军最后的有生力量。在42年,将战场上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苏军手中。可是斯大林还是担心德军北上的行动仅仅只是诱敌行为,等得就是苏军主力主动出击,然后乘斯摩棱斯克城内兵力不足,一举夺回斯摩棱斯克。
好吧,其实斯大林最担心的是卡廷森林重新落入敌人手中,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留下一道不可修复的裂痕。苏联还需要来自英国的援助——至少在那些东迁的工厂恢复正常运转前还需要来自英国的援助——哪怕这些援助对于整个苏德战争来有些微不足道。
伏罗希洛夫不停地劝斯大林,不要放过面前这个大好机会。一旦德军冲破加里宁方面军的防御,那时候再出击就太迟了。德国人很可能将这支主力部队又安全撤回德军占领区。
第一天,斯大林没有达到明确的追击命令。
第二天,苏联大清洗中剩余的另一名老元帅布琼尼带着他标志性的大胡子走进了斯大林办公室。这个脾气火爆,秉承苏联红军一贯进攻思想的老元帅了句:干他娘!干翻德国鬼子!(一大段话的精辟概括)让斯大林下决心让西方方面军展开追击。不过他只允许动用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其余依然防守斯摩棱斯克。
斯大林的决定让沙波什尼科夫与瓦杜丁吓得跳了起来。两人化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向斯大林解释德军的北上部队至少有4个集团军,其中还有两个是装甲集群。只有一个集团军的苏军进攻部队简直是送羊入虎口。于是斯大林又犹豫了。
整整一天斯大林将自己锁在办公室内,伴随他只有不停燃烧的烟斗。
第三天,斯大林终于同意让防御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三个集团军向北移动,与加里宁方面军一起合围德军。不过他依然强调,如果遭到德军强力反击,立刻撤回斯摩棱斯克。无论如何斯摩棱斯克都不能落入德军手中。他同时命令在后方负责防御斯摩棱斯克至维亚济马地区的苏军向斯摩棱斯克移动,争取在短时间完成防区转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防御斯摩棱斯克至维亚济马地区的苏军前往斯摩棱斯克驻防,那就必须有新的部队来防御这些地区。就算知道以德军现有的补给能力来看,他们不可能跑到维亚济马,沙波什尼科夫与瓦杜丁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于是原本预定前往列宁格勒换防的两个集团军匆匆停下脚步,改道前往维亚济马。42年的苏军,其实与他们的对手相差无几,在兵力调动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