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和徐光启关于读书的辩论第(1/2)页
北方大漠的战事对于民众来说,是可以狂欢的节日,可对于杨改革来说,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一切都是建立在徐徐渐进上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张显庸的自然实验很快就风靡整个北京城,进而风靡整个大明朝,购买实验仪器的风潮更上一个阶层。由自然实验引发的辩证思考也进一步撕裂着这个世界。
确实如杨改革所希望的那般,大漠的战事和张显庸的自然实验吸引了北京城的目光,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原先对准徐光启的焦点模糊了许多。徐光启进京,已经不是众人唯一关注的焦点了。当然,仅仅是有所减轻,徐光启依旧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仍然希望在徐光启身上找到突破点,这些人里,也或许包括了杨改革本身。
……
和昨日见徐光启不同,今日杨改革的情绪已经好多了,没有像昨日那般见面就情不自禁的流泪。
“今日徐师傅的气色好多了……”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时空,再某种层面上,最亲切的人或许就是徐光启了,这是杨改革的感悟,这种感觉,即便是亲密如皇后,亲信如王承恩,信任如孙承宗,也不曾有,这种亲切,来自于数百年的传承,是独一无二的。
“回禀陛下,托陛下的福分,一切安好。”徐光启回答道。能完成这古往今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徐光启十分的自豪,对于眼前的皇帝,除了佩服,自豪,感慨之外,更多的是佩服,自豪。
“坐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让徐光启回京。杨改革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昨日除了落泪就是汇报工作,和杨改革的目的几乎没什么关联。
“谢陛下!”徐光启也不矫情,谢恩之后就坐了下来。
“……徐师傅可知。朕让徐师傅回京,可是为了什么事?”杨改革也不打算废话,准备直接进入主题。
“回禀陛下,臣出京已经数年,也该回京叙职了。”徐光启回答道。
“呵呵,这不过是个小问题,朕相信徐师傅。即便是十年不回京,朕也放心,不是这个问题。”杨改革倒是笑呵呵的说道,关于徐光启回京,绝不是大臣们说的什么数年不回京,不合制度什么的,而是杨改革有重要的事给徐光启。
“……谢陛下信任,那臣实在不知了……”徐光启心里也是一阵欣慰。他能做成这般事业。除了皇帝无条件的支持就是皇帝无条件的信任,除了这两样,要做成这件事。绝对不可能,一个皇帝能放手让大臣手掌大半个明朝的人和钱,这份胆量和信任,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徐师傅对天下人都读书的事如何看?”杨改革笑着问道。
徐光启稍稍的沉凝了一会,道:“回禀陛下,天下人都读书之事,实乃是古往今来的大事、盛事、要事,体现了陛下的仁德,圣德,千秋的丰功伟业。受益万万百姓,福泽延绵千年乃至数千年……”徐光启是认真的回答的。
看着徐光启认真的表情,杨改革相信,徐光启这不是拍马屁,这是在说正事。
“先不说功德,徐师傅先说说这天下人都读书的后果是什么?”杨改革认真的说道。天下人都读书。被杨改革视为撕裂儒家,撕裂这个世界的利器。
要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改变这个世界的精神面貌,要改变这个世界的精神面貌,儒家,儒家所代表的文化,绝对是绕不过去的,由儒家文化所延伸出来的人文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法律是绝对要改写的,是绝对要变革的,变革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再没有外力将这些东西碾碎之前,妄想改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杨改革准备放手一搏,誓将这些东西改变过来。
“……后果么……”徐光启陷入了深思,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难以思考的难题,但这后果,确实是难以预料,不是难以预料而是和如今的现实格格不入,矛盾重重,是明知有问题却说不出来。
“……前些日子,朕和衍圣公孔胤植聊起这个问题,后来又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徐师傅想听吗?”杨改革问道。
“敢问陛下是什么问题?”徐光启疑惑的问道。
“……朕问衍圣公,若是日后人人都读书了,他孔家是不是也要奴役几千家丁,剥削数万佃户?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圣人后裔是不是要奴役剥削圣人的门徒?”杨改革说道,这个尖锐的问题,一直发酵下去,杨改革相信,一定会逼迫儒家作出改变的。
徐光启一楞,脸色陡然不自然起来,这个问题,绝对是十分尖锐的,直接问到了骨子里,让人摆不脱,躲不掉。
徐光启楞了一气,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不管怎么回答,都绝对是有问题的。不支持人人都读书?那先前他说的那些话难道是废话?圣人的理念呢?不要了?圣人错了?支持都读书?那皇帝的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圣人的后裔奴役圣人的门徒,那还叫什么圣人?那读书人算什么?就那么下贱么?
“回禀陛下,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的好……”徐光启叹息了一口气,皇帝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刁钻了,也实在是太尖锐了,尖锐到他无法躲避。
“……徐师傅放心,这不是要为难徐师傅,而是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有了,迟早还是要给出一个答案的,总不能把脑袋埋在沙子里装作什么也没看到吧,既然要解决、解释这个问题,自当从朕这里开始剖解,徐师傅是朕最信任的人,但说无妨,……”杨改革诚恳的说道。
徐光启叹息了一口气,人人都读书这个问题,他私下里不是没想过,确实想过,人人都读书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该有的优待大家都有,大家都有的东西,也就是大家都没有,也就是说,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人人平等”,但这“人人平等”的后果是什么?直接一点,如今、以往的道德伦理制度可能会崩塌。
“……徐师傅但说无妨……”杨改革又催促道。
“……唉,陛下,人人都读书的后果是实际上的‘人人平等’,虽然符合圣人大同世界的理念,可这后果,确也是如今的伦理道德彻底的沦丧……”徐光启叹息道,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是伦理道德的沦丧还是伦理道德的改变?”杨改革较真的问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