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度宅男当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天塔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威能······,才能受得起天下人的祭拜,才能承受得起延续华夏的重任,不是么?”杨改革笑着说道。

    几个人差点噎死,皇帝既然知道还这么说,没失心疯?比阳山碑材还要高大?原来那块碑材就搁置了快两百年未用难道又去开凿一块更大的用不上的碑材?

    “…···陛下开凿此碑材,年长日就,经年开采,数年运输再经数年建造,只怕十年都未必建得好,陛下,这日可不等人啊!······何况,这么沉重的碑材,即便开凿出来,也未必拉得起,陛下,此事三思啊!”毕自严跟着说道,开始给皇帝泼冷水了。

    其他几个人也都纷纷劝皇帝三思。

    “呵呵呵······,诸位卿家想到哪里去了?难道建碑就一定要开凿石材?就一定要整块整块的开凿?就一定要建数年?······呵呵呵呵,说起来,即便是能开凿出这么一整块的碑材,并把他运到京城来,朕也没心情等那么久,如今朕立刻就要用,如何等得起那么久?朕觉得,这人坛,最好一两年之内就建起来……”杨改革笑着说道,杨改革想的纪念碑,当然是用混凝土做,又快又省事,即建起了高大的建筑,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又可以宣传新型的建材水泥,水泥加钢筋这种建材一旦大规模的运用,明朝必定走向进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钢筋水泥土的世界,在后世,或许很多人会对钢筋混凝土有排斥感,说什么钢铁森林,远离了大自然,可对于现在的杨改革来说,这钢铁森林,绝对是力量的文明的象征。

    几个人快被皇帝雷死了,又快又好的建一座比阳山碑材还要高大的碑,难道皇帝真的派个神人来运碑吗?几个人都觉得,这事除了神仙帮忙,大概没其他办法了,想到皇帝一直号称有神人帮忙,或许这事皇帝真的有几分办法······,几个人是越想越玄幻······

    “朕正是因为感于阳山碑材,才想起来建这么一座‘人坛,的,也唯有如此之高大的碑,才可以衬托我大明的强大,才可以衬托我华夏的伟大,当年朕的先祖有此心,却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心愿,今日,就在朕手里完成他吧······,不,当年建碑不过是为了颂扬太祖的功绩,而朕是要颂扬华夏延续的功绩,这个,比一家一姓的功德更加的大,自然要比这个碑建得更加的高才行……”杨改革高兴的说道。

    几个大臣除了目瞪口呆,就只能目瞪口呆,完了,皇帝得了癔症了,还不轻,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那阳山碑材加起来有二三十丈高,现在建一个比这个还要高的碑,这不是疯了是什么?这不是得了癔症是什么?

    “······敢问陛下,陛下打算如何建呢?”袁崇焕问道。袁崇焕不相信皇帝真的疯了,见皇帝神色清明,觉得皇帝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于是问道。

    “…···这个,其实也简单,水泥这东西想必诸位卿家都知道吧,那自然是要用水泥建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水泥?”众臣又是一惊,冻想起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

    “…···陛下,虽然水泥修建东西不错,干了之后和岩石无异,可从来没用它建过数十丈高的碑啊!如此之高的碑,只怕水泥也无法建成啊!若是要建成只怕也得是层层叠叠的磊起来,而不是一座碑……”毕自严说道,说到水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琉璃斋广场的那座夷人馆,据说很是坚固,可那是房子,房子和碑那是两码事。

    “…···陛下,若是造一个封台这倒是比较简单,甚至无需水泥也可,以土堆封台,这古已有之,也不难,只要人多,即便是要磊起一个三十丈的封台,也无需太多时日这个倒是可以做到,······再,这封台,在古代,也是用来祭祀的,若是用作祭拜之用也正好···…”韩又出来说道。建封台,这个倒是比较简单,古代也有造封台的记载,这个没什么技含量,只要人多,总能磊起来的。

    “…···就好比朕这身后的万岁山?”听了韩的话,杨改第一个就想到了万岁山,这万岁山就是用太液池的泥巴堆集起来的,倒是有点“封台”的意思·杨改革已经很久没想到过这万岁山了·如今猛然想到这万岁山,这炎炎夏日,猛的就是一哆嗦······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绝对不能用土堆个封台,只能用碑……,只能用碑,······”杨改革不待韩回话,立刻否决了以土堆封台的建议,自己好不容易才逐渐的摆脱了吊死万岁山的命运,如今又造一个封台,这也太不吉利了,杨改革的头,那是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杨改革要的是一个“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一个“古董”。

    韩吃惊的看着皇帝如拨浪鼓一般的摇脑袋,更是糊涂,今天皇帝这是怎么了,尽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

    “…···此事,朕自有打算,用水泥造如此之高的碑或许不行,但,若是在这里面加上钢筋铁骨,想这碑一定能建起来,以水泥建碑,可省去开凿碑材之苦,也可省去运输之劳累,想这碑,一定能很快建起来,或许一两年就成了……”杨改革说道。

    几个人目瞪口呆。皇帝还真的敢想干做啊!居然敢用水泥造高达数十丈的碑,皇帝疯了。

    “…···此事,朕决心已下,这个碑,是一定要建起来的,也一定要比朕先祖开凿的那个碑更加的高大才行,如此才能显得朕有诚心,也才能显现出朕的威能,也才能表现我大明的强大,也才可以彰显我华夏的伟大…···”杨改革倒是下决心,将这个钢筋水泥的碑建成,而且是建得高大无比,建成大明朝的“通天塔”。

    杨改革倒是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的,杨改革对于建这个碑还是有信心的,水泥已经出现了,而且水泥建造建筑已经有了成品,用水泥起建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钢筋这个东西比较难弄,可以明朝的冶炼水平,也不是没有办法。明朝永乐年间的永乐大钟,高七米多,就是一次浇筑成型的,重达四十余吨。能一次成型浇筑如此之大的钟,可见冶金水平。杨改革如今更是花了大力气,以穷举法炼钢,这冶金的水平,更是突飞猛进,要做出十米长的“钢筋”,想也不是难事,有了钢筋,加上水泥,这钢筋混凝土不就成了么?有了钢筋混凝土,做一个七十米的塔,也不是不可以尝试。

    虽然这塔的建造费用必定昂贵,可杨改革愿意尝试,愿意拿钱推动钢铁水泥这些“重工业”的进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