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度宅男当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七章 传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慰,帝党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新帝党除了羡慕,就是更加羡慕,想着怎么让皇帝看上眼,也争取做些老帝党们一样的差事,他日也好青史留名。众臣看向皇帝的目光,是一片的希翼。     “不错,东虏这一动,实在我朝九边,万里之遥的地方上都要打仗,这确实需要一位督师,那袁卿家以为谁出任适合?”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孙阁老最为适合。”袁崇焕立刻说道,倒是没有丝毫犹豫,这些事,他是知道内幕的,知道除了孙承宗,别人不可能出任督师,能出任这个督师的,必定是个帝党,必定要懂军事,能压服各部人马,必定要让皇帝信得过,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该当孙阁老出任,孙阁老德高望重,又有领兵作战之能,孙阁老出任,最为合适”立刻有人出来赞成。     “回禀陛下,臣赞臣……,………”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非孙阁老莫属……”     说实话,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不过似乎走个过场,倒是没那个出来挑战。     “嗯,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没问题,那朕就任命孙师傅任总督师,全权负责这九边,万里之战。”杨改革说道,算是基本把孙承宗的职务定下来,至于正式的任命,肯定还会加上很多头衔,比如兵部尚书,督师某地,某地,某某地等等。     “臣领旨!”孙承宗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刻答应下来,这个万里之战,绝对是他人生中的最高峰了,此战绩,绝对在大明乃至整个历史当中都能排得上号了,功成名就,留么青史,要说一点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落下,众臣都羡慕不已,也有人沮丧,也有人落寂,也有人期望自己成为将来的孙承宗。     “户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此次万里大战,我大明的荣辱兴衰在此一举,粮草,饷银方面,户部可要做好准备,可有问题?“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没有问题,臣保证供应足够的粮草,不会误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毕自严带着一些jī动说道,看到同仁即将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为同仁感到骄傲。说到粮食,毕自严知道的,实际皇帝早早的就在布局了,粮草早已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最近更是大规模的向边关输送粮食,更是做足了准备,他户部实际不过是打个下手罢了,至于饷银,他户部更是个打下手的,这边关大战,支出高达千万,他户部就是把今年收进来的钱全部发军饷也不够,实际,还是得看皇帝的。     “好!     此事关乎我大明兴衰,诸位卿家,各部,各衙门应该鼎力协助,不可刁难,懈怠此事,他日灭东虏,固国本,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杨改革总结道。     “臣等遵旨!”众臣呼晃这实际应该是一个充满着jī情的场面,可实际,杨改革依旧有些索然无味。按部就班,没有压力,没有动力,那里来的jī情呢?这似乎就是玩了一盘战略游戏而已……     散了会。     杨改革又把孙承宗,施凤来,韩爌叫到乾清宫暖阁,进行更小范围的商议。     “几位卿家免礼”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说道。     几个阁臣都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们来有什么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孙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凤来就是传声筒,韩爌顶多算半个帝党,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几位卿家召来,是有一件事,要和几位卿家商量一下,几位卿家看看这个”杨改革抽出一本奏本,给了施凤来。     施凤来看过了,又给孙承宗看,孙承宗看过了,又给韩爌看。     “几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杨改革见几人都看过了奏本,问道。     对于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事,施凤来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还是持否定态度?怎么同意?怎么否定?还得要看这事是对是错,可又怎么判断这件事是好是坏?施凤来糊涂了,不过再想想,这洪承畴好歹也是帝党的人,是陕西种番薯出身,如今当了辽东巡抚,更是得陛下看重,应该算做帝党中人,那他说的话,搞不好还是皇帝的意思,想到这里,施凤来心里有底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强化关外户籍管理,臣觉得有必要,关外百姓持枪,臣觉得也有必要…”施凤来说道。这个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畴上的关于加强辽东户籍,枪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说的是凡是日后移民也好,到辽东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学会使用枪支,都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也就是把军管长期化,加强化。当然,枪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个户籍的问题,所以上的是关于户籍和枪支这两方面的事。     实际户籍又涉及到税收的问题,加强户籍管理,实际暗地里还是说的加强税收管理,让大家都要交税,别隐匿人口逃税,说得更远一点,则是为殖民考虑。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百姓持枪,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必要的,效果也还不错,藏兵于民,对于我朝控制辽东,也是有好处的……………”孙承宗也持了肯定态度。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为了对付东虏,为了防备méng古人,关外军管,百姓持枪自然可以,可如果日后扫清了东虏,如果还让百姓持枪,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韩爌说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扫平了东虏就没有威胁了吗?我朝即便如今打这个万里之战,顶多不过是扫平东虏,扫清林丹汗和méng古右翼诸部,这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朕听说,还有不少的生女真,即便是东虏也未必管得到他们,大漠、辽东之北,更是有着漠北草原的méng古诸部,有我朝以前的奴尔干都司诸部,日后辽东成了熟地,难免遭到窥测,百姓如不保留血xìng,没有武器自卫,不对那些野蛮人持压倒态势,岂不是又要养一个东虏出来?”杨改革反问道。     “陛下说得有道理”韩爌被皇帝教训了一通,连忙告饶。     “……………,还有现在的皇协军,卿家以为现在他们安生,以后也会安生吗?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对他们持压倒的态势,他们迟早也会惹出祸事来,我朝要压制皇协军的那些méng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军,万一哪一天新军压制不住了,这关外岂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场?     也只有让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卫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