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权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短兵相接(7)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汝龙即席挥毫,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写下了日后最被誉为最著名的战地报道《谁有罪》,当天晚上,他授命押送刚送过来的完者都和只剩下一个头颅的四家奴回京城,随同的还有在抢救降军中立下大功的于成、张彻等张贵的八名亲卫,他们被赋予的任务是代表张贵拜见太后和王清惠,当然还在有大宋的相公们挥仁义精神之时毫不客气的看下完者都的头颅。     张贵不是一个凶狠的人,但是他仁慈的心不能容忍这个杀了无数宋军和百姓的刽子手活下去,能有更多机会杀更多宋军和百姓。     罗布头、朝歌等人本来也可以回京城,但是他们不愿意,眼看鞑子就要进攻独松关,独松关后就是京城,他们放心不下,他们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他们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代表他们就愿意看着自己的兄弟为自己拼命。     独松关城防虽然坚固,但他们都知道鞑子的厉害,他们不敢放松,牛富没有办法,准许他们每人写一封信带回去。     军中士兵多不认识字,幸好于成等人也略通文墨,又有军中支书协助,当然还有不少陈孚派过来的战地记者,他们也当起了义工,希望能够从这些普通平方的军人中获取更多的故事。     陈孚是前三个月才来到京城,到了京城之后找到去年陪同王清惠一起返京的人员,他们中有一个就是陈孚派过来的人。     《大宋战地报》很快就成为临安的主要报纸,这一份得到大宋朝廷独家允许的报纸,当然其中王清惠出力不少。这一份主要是介绍宋蒙战争的进程的报纸,出于意外受到了绝对的欢迎,由于陈宜中、文天祥等人主持朝政,又有太后的强有力支持,在这生死危机之时,临安民众被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即使知道张弘范已经率军攻击独松关,伯颜将要攻击常州,临安城内竟然还是前所未有的安静。     今天这一期报纸,注定了要成为《大宋战地报》最光辉的一页,直到半年后才被打破,报纸一再重印,印刷作坊一直到晚上还是在重印,甚至到了第二天还没有停止。     《大宋战地报》这一期的行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份,也是大宋报纸有史以来行量最多的一期,这个记录却很快就被打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大宋战地报》从京城扩张到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号外,号外,均州军张贵张大人,禁军都统张世杰张大人,禁军都统孙虎臣孙大人再次率军打败了鞑子最精锐的骑兵,全歼鞑子将领完者都三千骑兵,并且生俘包括完者都在内的一百多人,同时击溃鞑子大将塔出率领的三千精锐,杀死杀伤两千余人。”     没有浮夸,更没有把数字说大,但正是这实实在在的消息,把临安震动得如打了jī血一般,聪明的报童,卖nong着一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头条:“诸位看官,想知道鞑子是如何被打败的吗?想知道吗?不想知道吗?”     “报童,给老夫来一份。”一个穿着讲究的老先生,激动说道:“不,给老夫来两份。”     “好咧,承蒙四十蚊钱。”报童干脆利落从一个布袋子里chou出两份报纸,递给老先生,老先生一愣,有点迟疑问道:“这不是、不是十文钱一份吗?”     报童诚实的脸带有几分狡诈,不过却认真说道:“从今日起,《大宋战地报》就是二十文钱一份了,多出来的十文钱说要捐给那些在前线将士的家人。”     “老先生留下姓名,到时陈主编会公布捐款人的姓名,还有就是收到多少钱都捐给谁,这都是有档案可查,报社绝对不会贪墨一分钱。”     “好、好、好,给老夫来两份,不、来五份。”老先生大声说道:“老夫虽不能上战场,但是老夫还能尽这份小力气。”     报童把报纸递给老先生,然后又递给他一本本子,但是本子很小,笔也是最新流行的炭笔,老先生眼睛不好,报童认真说道:“老先生,我帮你写。”     “你、你能够认字。”老先生惊讶的看着小报童,这些小报童都是随着《大宋战地报》出现,他们多是家中贫瘠的孩子,虽然聪明但却绝对念不起书。     小报童点头,道:“不多,陈主编亲自给我们上课,认字,很容易,小子三个月也认识了好几百字。”     报童自豪说道,等写完老先生的名字,报童扯起喉咙又要喊起来:“英雄榜,谁能上英雄榜,张贵张大人稍用计,三万宋军得挽救,这其中又有谁是英雄。”     身边一个长得胡子拉杂的壮汉大声喊道:“小鬼,也给老子来一份。”     报童一愣,低声问道:“大叔你可认识字。”     这汉子报童也认识,平日就帮忙担担抬抬做苦力,赚几分钱不容易,而且大伙都知道这汉子连饭也吃不饱了,哪里会认识字。     “呸,小看老子了,是吗?”汉子瞪了他一眼,道:“别人要得,你管老子要不要得,老子就要一份,你小子给还是不给。”     “给,给。”报童连忙拿出报纸,有生意不错自己可不是傻子,喜滋滋的递给汉子,道:“可守好了,陈主编说过,这份报纸以后一定会名留青史。”     “英雄榜”汉子拿过报纸,一字一顿念了起来,碰到不认识的字,还跟同伴仔细琢磨,然而看到罗布头三个字,汉子一窝蜂的跑了。     报童疑惑的看到汉子离开的背影,又有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壮汉要了一份报纸,笑道:“如今大老爷们也认字啦,码头上有黄家商队,他们每次过来都教几个字,大伙算下来也认字不少字。”     报童眼睛一亮,认识字的人多了,以后的生意不是更好做了吗?有了老先生的带头,还有就是两个向来是不认识字的苦哈哈,更多的人涌向了报童,还不到一刻钟,布袋子一空,却只有一份报纸。     “等等、等等,给我一份,给我一份。”不远处一个老家人气喘吁吁跑过来:“小哥,给我一份,给我一份。”     “老人家,不好意思,这最后一份报纸已经给这个大哥要了,小子马上回报社,再拿过来给老人家,可否?”     “小兄弟,这份报纸老夫出一百文钱要了。”老人跑到身边,手里拿着一串银子,就要伸手去抢报纸。     报童手一缩,道:“这报纸这个大哥先要了,老人家可不能赢来,无论什么事总有一个先来后到。”     老人看到旁边一个年轻学子,脚一软就要跪下去:“这个小哥,这份报纸能不能先给我。”     “我家老伴,我家老伴等着这份报纸救命啊。”     众人奇怪,年轻学子连忙扶起老人,道:“老人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