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家肚里有货,你们肚里有屎第(2/3)页
十几年寒窗苦读,坐了十几年的冷板凳。你们高中就不念了,直接招工了。人家在冷的要死的走廊里打手电看书的时候,你们叼着小烟卷,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优哉游哉。人家看见女孩儿舌头都打卷,臊的不知道说啥的时候,你都他妈学会逛窑子了。你现在和人家比?人家脑子里有货,你们呢?只是肚子里有屎,人家是大蘑菇,你们是狗尿苔。跟人家争什么啊?都没可比性”。
虽然江风的教育不可谓不深刻,但是很显然,措辞有问题,尤其是说到逛窑子,可算是说到这帮人心里去了,处长大人公然谈逛窑子,这是有魄力啊。
虽然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但是大伙儿还是忍不住笑,当时刚参加招工的时候,拿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说不兴奋那是假的,自己能赚钱了,那就是成年人了,不用再受父母管制了。可是男人想要“光天化日”之下自我标榜不是孩子,是成年人了。那肯定会遭遇一个尴尬的问题。人家会问“你个小孩牙子,黄嘴丫子退净了吗?鸡毛长齐了吗?”。
没经过女人的男人,不能称之为真男人,只有淌过女人河的男人才算是爷们儿,如果是淌过男人河的女人,对不起,那是破鞋!。
江风不想在逛窑子这个支线问题上纠缠,笑了笑又道:“为什么今天我要谈一谈年轻人这个话题呢?太祖他老人家说过,世界是他们的,也是咱们的,但总归是咱们的。咱们管理局大几十万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少说有五六万人,往后二十年,这五六万人中的会有一部分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咱们管理局五十二家处级单位,能有多少班子成员?按照标配每单位是十一个,咱们不提还有二十来多个副处级单位,都按照一级处来算,也不过是五六百人而已,五万人中选五百个,提拔的概率百分之一,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这还是有户籍限制,如若不然概率远比这个小得多。咱们保卫处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有小一千吧,如何让咱们这小一千个子弟在这五六万人中脱颖而出?如何在那百分之一的概率里多占几个名额?这才是咱们保卫处的将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咱们如果不着眼于将来,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没头的苍蝇瞎碰,有什么意义?”。
“既然是要竞争,咱们就要找出咱们的优势劣势,以田忌赛马的方式去赢得胜利。与设计院想必,咱们的学历,知识含量,综合素质,完完全全的被人家落下了,咱们管理局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都高中的层次,本科毕业生在咱们管理局都算是高学历了,在市政系统,国家都不包分配了,本科毕业生想端个铁饭碗都成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竞争会越来越大,扯远了,扯远了。话说回来,还是说到如何竞争的问题,咱们国家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比较浓厚,古时候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什么呢?因为想做官,必须得通过科举,想通过科举,就必须读书,但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所以说。只要你能混一个一官半职,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其他方面的竞争力都会大大提高。设计院的年轻人有知识,赚钱多,但如果是你三十来岁的科长,在丈母娘眼里,你的竞争力肯定比一个研究员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长有隐性福利,这一点不多说,我是在做思想教育,不是怂恿你们犯罪呢!”。
大家伙儿又哄堂大笑。所谓的隐性福利是什么呢,涵义很广泛,最简单的就是职务所带来的住房啊,休假啊之类的待遇,更大的在于社会人脉和活动能力,科长的朋友大多数都是科长,处长少,普通老百姓也少,当科长们结成一张网。这个能量还能小了吗?。
华夏人信奉读书,是个爱知识的民族。但却不是十分的尊重知识,说到底是实用主义者,看中的是知识所能带来的实惠,我们的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却不说知识能净化心灵,说白了,所看重的是知识能给我们的饭碗,而不是所谓的一些精神生活,所以。在华夏,研究哲学的少之又少,哲学是冷学科。
华夏人讲究学以致用,看似是善于总结积累,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现实中呢,这种学以致用被片面解释和操作了。也就是学一点先用着,发现不好用,回头再学,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嘛。要说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没错,但总是浮躁了一些,但是就算有个别人静下心了,深入的学了,回头发现学的不深入的那些都已经浅出了,而而且混的都不赖,自己学的这么深入却只能当到学校里当老师,就马上不高兴了,再者说当老师得有证儿,像孔老二那样,那是非法办学,得取缔!。
历代先贤奉孔老二为大成至圣先师,是历代读书人的崇高榜样,两千年香火不绝,但是孔老二一生追求的是办学吗?不是,是当官,只是当官没当明白,没招了,开始各地游说,兜售自己的思想,办学是无形中的,做官是栽花,办学是插柳,只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没想到就是这一片柳荫倒是成就了孔老二两千年的文庙不绝。后人看他,流芳百世,万人敬仰,算是成功了,但孔子怎么看自己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孔老二,自然不知道他乐不乐,但是很显然,就算精神境界再高,困于陈蔡之间的感觉怕是也不太好吧。
书上说,孔门七十二圣之一的复圣颜回是“一箪食一豆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没说孔子也是这样,可见孔老二心里怕是还有点杂七杂八的念头吧。而且这个念头很直白,不只是孔子,以后的孟子,诸子百家都提出来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最初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广而告之传于后人,原因很明显,一帮社会活*动家,你提出哪门子的治国思想呢?那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啊,或许他们会说,肉食者鄙,不足与谋,在野党也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但不管怎么弄,都是为了卖于帝王家,希望哪一个君主赏识,用以治国。
卖不出去的话怎么办?又不舍得扔掉,得了,学一学写日记吧,把这些牢骚都写日记本里吧,现在用不上,希望以后能用上吧。
虽然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没法说孔子的境界比颜回低,或者是颜回的警界比孔子高,更没法说他俩谁对谁错,但如果是一直学却派不上用场或者没啥用处,那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是读死书的书呆子,是不受人待见的。
酸秀才,酸秀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