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应该是比不得东线的敌军的。就算是这里的阿军其装备也比东线其他阿军要差一点。尤其是重装备严重缺乏,比如胡向东在克米湖带的就是特设第二十四集团集团军的四万步兵,几乎没有多少重装备,何况特设集团军的实力本就低于阿军的其他常设集团军,面对这种敌军,科涅夫在以多打少时也遭遇败仗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几乎同时在心中肯定了,科涅夫的机会已经很xiǎo,除非他在这接下来一段时间打出一场希姆肯特那样的大胜出来,才有可能重新得到信任。
最后除了科涅夫和崔可夫,还有一个人虽然现在没有直接进入战场,但却可以算是有可能随时参战的前线指挥官了,而且是最高指挥官。
那就是秋列涅夫上将,他曾担任过很多职务,并在一年前指挥过进军西乌克兰的战斗,此前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这可是西线的第二大军区,不过就在两个月前,阿苏战争爆发后一久,他就被调往了高加索,现在更担任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高加索军区司令三大职务,现在已经领兵近一百五十万,直接面对着集结在xiǎo亚细亚和黑海沿岸的阿、保、土联军。论领兵数量,仅次于现在的布琼尼和沙bō什尼科夫了。
而且所谓的不做不错,因为他的高加索战线目前属于一种诡异的静坐战,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开火,所以这时候秋列涅夫虽然不能说战绩如何,但至少他把一百五十多万大军组织的很好,防线布置的也不错,否则阿军早已经趁越而入,而不是这样诡异的对峙。从这一点来说,只要大军没有luàn成一窝粥,就至少证明了他是有能力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这可是一百五十多万大军,换一个将领并不一定就能把防线布置的这样稳当。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秋列涅夫还可能是这几个人当中最有可能直接升任最高统帅部成员的将领。
但与阿纳帕先科一样,他的资历其实也不算低,比不得阿纳帕先科,但绝对比朱可夫之流的资历要老。而且他现在直接镇守一个独立的战线,直接领军数量排名全苏联前三,所以就算他加入最高统帅部,好像也说不上是火箭式提拔才对。
而除了这几个人,目前没有加入东线、西北、高加索任何一个战线的将领中,也许就只有两个人有机会了。
一个是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朱可夫,另一个就是与朱可夫并称双星的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巴甫洛夫,两人现在都是中将,而且两人都是号称红sè骑兵军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出身,曾分任苏联最早组建的两个装甲团的团长,巴甫洛夫曾在西班牙作战,表现还不错,而朱可夫则与科涅夫一样,曾在东南方面军任职,因为提早警示了阿军可能发起攻击的消息有所加分,而基辅特别军区和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又是位于对德防御的第一线,是西部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军区,两人身份、地位、潜力都有得一拼,资历也差不多,而且两人向来是最受重视的新生代将领之一,所以要说朱加什维利最终要从他们两人中提拔一人是大有可能的。
而且就跟秋列涅夫一样,不做不错,现在西线短期内应该是不会发生战争的,而其他三个方向跟他们又不搭界,想参战也不可能,所以没有战争,战绩自然不会有,但也保证了他们不会犯错误,在他们还没有跟其他将领一样在其他战线上犯错误时,他们以前所得到的信任自然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相对年轻,资历相对较减,但历来表现非常好,非常受重视,若是提拔他们进最高统帅部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完全可以算是真正的火箭式提拔。
只是不做不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的真正能力无法得到肯定,通过科涅夫,崔可夫等人的表现来看,同样就无法肯定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上了真正的战场上后的表现是否就会非常出sè。不能肯定他们以前是否也只是纸上谈兵。想要将他们破格提拔,实际的战绩仍然很重要,只有实际的战绩才有说服力。否则即便进入最高统帅部又能起倒什么作用?
莫洛托夫和贝利亚在心里默默的梳理了一遍,再比较一下梳理出来的几个人选的表现优劣,已经隐隐在心中勾勒出了朱加什维利的真正想法。
“如果要补充新鲜血液到统帅部,我认为还是应该有所比较,这期间毕竟有不少我们以前非常看好的,平时表现也非常不错的年轻将领在真正的战场上表现却并不如人意,所以,总书记,我建议先进行东方面军司令部的改组,而最高统帅部暂时只做微调就可以了,补充几个主要的军方将领就行,至于新鲜血液,完全可以将一些平时表现不错,而现在又没有真正上战场的年轻将领放到战场上进行锻炼,如此一来,其中谁是真正表现好,谁只是纸上谈兵就一目了然了。”莫洛托夫向来受朱加什维利宠信,毫无顾忌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加什维利手指在桌上轻敲了几下,最后也点了点头道:“这个建议好,对军事将领的提拔我们还是要慎重,这之前的战斗确实就证明了有许多表面上看上去非常出sè的将领上了真正的战场却原形毕lù,表现的一无是处,让人失望,嗯,不错,这样好,而且现在除了高加索战场暂时平静,而芬兰战场基本上稳定,不会出大问题外,中亚和乌拉尔战场形势危急,我们也不能等着第二次动员的新兵出动了,现在德国人要展开西线战事,固然牵制了英国人,但相应的,我们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至少我们可以从西线chōu调部分部队和将领进入中亚或乌拉尔战场参加,既是锻炼,也是一种考验。”
莫洛托夫和贝利亚闻言又互相看了一眼,眼里同时闪过了然的神sè,只听最后那段话就能明白朱加什维利此前所说的补充新鲜血液到底是谁了,看来他主要还是要考验两个在西线的明星啊。朱可夫和巴甫洛夫。
“这事是不是先跟伏罗希洛夫同志商量一下,看看如何安排从西线chōu调兵力,调到哪里,毕竟这是军方的工作,我的建议是否可行还不能确定啊。”莫洛托夫又xiǎo声的提醒了一句。
伏罗希洛夫才是国防人民委员,这种安排他们三人中任何一人也都应该尊重伏罗希洛夫的权利,事实上莫洛托夫就认为,这一次次的败仗与朱加什维利直接chā手过多有关,大大制约了军方将领和前线将领的决策发挥。想要扭转苏军颓势,改组最高统帅部和不称职的各战线司令部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当给军方将领放开手脚。毕竟打仗的事情,最终还是要靠那些将领来完成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