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95淘金国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9章 他山之石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看出,我们阿拉斯加现在的情形同样很相似,虽然我们拥有着远比日本大上数十倍的领土,但现在我们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相对集中,至少目前是如此,而未来,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较好,必然也仍然会是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像河南省,去年的人口就达近七百万,多集中在中南半岛一带,若加上位于中南半岛的安克雷奇,位于不远的费城,还有本身就可称地震岛的阿留申,还有朱诺在内的内湾航道一带,可以说中央地区集中了现在全国将近20%的人口,这就是近两千万,加上同处于太平洋地震带的温哥华,南北卑诗省,堪察加半岛,千岛,库页,滨海,阿尔丹,东科雷马等省市,这个人品数还将上升数百万,虽然算起来,这个地域仍然远比日本全岛都大上许多倍,但我们的城市化率比他们更高,多数人口集中城镇,而地震则谁也无法预料会在哪一个城市发生,因为我们所处的地震带比日本还要长,环太平洋一带都是真正的火山和地震带,若不在城市聚集区发生还好,万一若发生在安克雷奇,费城等大城镇带,只怕给我们所能造成的损失比关东平原只会大不会小。”     自从阿拉斯加划分了八大军区和六大联指后,相应的对于本土省市和海外省市也就有了地区性的说法,比如加拿大军区所在省市现在统称为加拿大地区,中南军区所在省市称为中南地区,中央军区所在则称为中央地区,而太平洋西、南、东三大联指所辖范围的几大省市则统称为太平洋地区,地中海联指则称地中海地区,东非和西非两联指所辖则统称为东西非地区,这就形成了全国十一大地区的说法,这种说法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家都认可并常用的地区性名词。     而根据目前的全球地震带划分,阿拉斯加现在十一大地区中,中央地区大部,北方地区西南部,中南地区西部,河东地区大部,远东地区全部,贝加尔地区东部,太平洋各岛几乎全部都属太平洋地震带的范围,而且是地震带核心区,此外,地中海地区全部处于亚非欧板块地质活动频繁区域,即也是处于这一地震带的核心,东西非地区中,东非坦噶尼喀又是非洲印度洋板块地质剧烈运动区,算起来,等于全国十一大地区,九个地区都处于地震威胁之下,而且都是一定会发生地震的地震带核心区域,最多只是会有大小的区别罢了。     这样一算下来,与会各人都有些吃惊,相当于阿拉斯加两千多万国土除了加拿大和西伯利亚地区,就没有几个太平地方,且全部位于地震带中心,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实在很小,若不发生关东大地震那样的强震还好,若发生的话,以阿拉斯加的城市化率,不管是人员还是经济损失,肯定都会非常的大。若发生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的中央地区的话,那可能不会比关东大地震的损失轻到哪里。     关东大地震的损失是多少,300亿阿元的经济损失就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目,这个损失数目便是放到后世,放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认人咋舌的巨大损失,何况是现在,若在阿拉斯加这么来上一下,又发生在中央地区的话,只怕能够让阿拉斯加的经济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众人吃惊之中,叶枫神色凝重的接着道:“第三个原因,在我看来也是造成这次关东大地巨大人员伤亡的最大祸首,那就是关东或者说日本人的建筑方式,严格来说,这次地震若只是地裂或者海啸,那么人员损失可能至少下降一半以上,甚至可以下降更多,十几二十万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火而死亡,或被直接烧死,或为躲避大火乱跑而被地裂海啸吞噬,或被大火烧垮的建筑压倒而至被浓烟熏死,这跟日本人大量采用木制甚至纸质建筑有关,这一点在我们阿拉斯加现在倒是较少了,以前阿拉斯加很多地区也大量采用木建建筑,但随着我们城镇化率推进,大量采用现代化建筑方式,所以木制建筑大部分只出现在人口稀少的乡村了,并不如日本城市那样,连城市中心区都有大批低矮的木制纸制建筑,但是我们也不能高兴,因为有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房屋在此以前没有过多的注重防震性能,至少可以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你们可以想像,若发生关东大地震这样的强震,我们现在各大城市的动辄高达十数二十层,甚至三四十层的建筑能否抵御这种强度的地震,若这种大楼成批倒下,我估计损失比木建建筑燃烧可能还要惨烈,而且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大部分城市城镇绿化率比较高,城市城镇周边也多是浓密的森林,若真的因地震也引起大火,就算比不上日本地震引起的大火,但也同样不能不防。”     叶枫这样一说,立马又引起会场一片热议,不过叶枫所下的这个结论,却引起了争议,并不是否定叶枫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对于叶枫所下的结论该如何在阿拉斯加预防引起了争论。     刘楚雄就首先说道:“可以肯定,若发生关东地震那样的强震,我们的现有建筑可能百分之八十都无法抵御,就算不倒下,也肯定会开裂,但如果是发生在震中,我估计也没有哪种建筑可以抵御得了,按国务卿的结论,那么想要预防这种强震,我们阿拉斯加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投入巨大的资金,加强建筑防震结构能力,这么做的话,那么可能我们原来一千万就能建成的大楼,现在需要多投入至少数百万元才有可能,但地震到底何时发生,如何发生,在何地发生,我相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可能到建筑自然使用时间到期都没有发生地震,这多投入的资金岂不是一个巨大的浪费。第二个办法,我估计最好的就是迁移,将我们的多数人口和建筑都逐渐迁往地震发生概率极小的地区,比如加拿大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但是这在我看来,就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了,不说海外,我们本土六个地区都位于地震带中心,但这六个地震带所在地区,为何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吸引如此多的人口,兴起如此多的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地缘优势,所具备的自然资源,所具备的土地资源决定的,难道就因为一个不知道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何地发生的地震将这千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扔在那里?”     这时叶文德也点头道:“是啊,虽然位于地震带,但历史所有记录表明,像关东地震这样的大地震发生概率还是不算大的,一些小地震只要加强防范,我想可能造成的损失会很有限,而大地震有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一定会发生,因噎废食当然不可取,至于投入大批资金进行不知道是否会有用的防震建设,同样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