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安营扎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八十二章安营扎寨     三原县城东一十五里,龙池乡唐朱邨,与许多乡村一样,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十里八乡,货郎、铃医,甚至路过的行人,只到来到唐朱邨,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     可是今天,唐朱邨的村民,却发现有些招待不过来了,因为前来的客人实在太多,一波接着一波,络绎不绝,什么里正乡老之类,甚至县里的胥吏,对了,还有衙堂里的一众明公,纷至沓来,不过,明公是什么,一些个村民却是不清楚,反正知道,是县里的大人物就行了。     见到里正乡老胥吏,小心翼翼,笑容可掬的讨好那几个明公,旁边又围着好多皂衣衙役,村民也不笨,自然明白,这些人自己招惹不起,奉上了清水膳食,随之有多远,就避多远,当然不忘记把家里顽童带上,紧紧关在屋里,勉强小孩无知,冲撞了贵客,那就麻烦了。     慢慢的,到了中午,村里加上处饮烟,村里的妇人,提着篮子,带着小孩,到村外田地给自家男人送饭,远远的看见,那些大人物,在村头道上,不顾烈日暴晒,掂脚翘首,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妇人自然不敢多看,驻足了几秒钟,立即扯着小孩,疾步走了。     到了田地,把这事告诉男人,得到的反应不一,或是板脸斥喝,或是低声告诫,反正意思差不多,贵人的事情,有什么吩咐,尽心心力办妥就行,要是没有叫到,还是不要多加理会为妙,免得沾染上了,不得安宁,可见升斗小民,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的愚昧无知,那只不过是上位者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滴答,滴答,笃,笃,笃……”     就在男人告诉自家媳妇孩子之时,村外道上,远远的,卷起了漫天的尘土,似云似雾,很快之后,众人觉得,地上开始震动,似鼓如雷,顷刻之间,目光锐利之人,就可以见到,百步之外,出现了大队骑兵。     村民紧张,茫然不知所措,骑兵已经来到村头,勒马收缰,稳稳当当的停下,不等飞扬飘荡的尘灰落下,三原县的县令、县丞、主簿,连忙迎了上去,笑容可掬,客气招呼。     “阎大匠准备到了,尔等做好准备。”搁下这句话,为首的军卫,挥手示意,骑兵各自散开,警戒起来,与此同时,长安往来方向,旌旗招展,迎风飘扬,一个近万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顾不上与军卫寒暄,三原县的明公们,就带着乡绅里正,快步迎了上去,心里却有些迷惑不解,不要说村民百姓,其实就是他们,也不知道,京城的高官大臣,怎么突然来到此地,要做些什么事情?     当然,也有知情的,比如说三原县令,昨晚才收到太上皇殡天的消息,忙着安排祭奠的事情呢,今日又收到朝廷的公文,接待阎立德一行,能坐上京县县令的位置,政治觉悟自然不低,隐隐约约,也能够猜测出几分来。     不过,心里有数就行,三原县令也不敢胡乱宣扬,现在见到眼前庞大的队伍,更加肯定,无论是公是私,都不敢怠慢,不等阎立德到来,就急忙迎上,两拨人在途中相遇,三品以上官员,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这样明显的特征,三原县令自然不可能错认,径直走到阎立德身前,纳头就拜:“三原县令杨浦,参见阎大匠。”     “见过阎大匠……”乡绅里正,更是不敢怠慢,呼声此起彼落。     阎立德轻轻点头,落马示意众人免礼,随之转身问道:“李太史,是否此地?”     队伍之中,李淳风眺望远处,掐指估算了下,微微点头,一股清风徐来,长须随风摆动,宽敞的衣袍飘飞,气度不凡,好似神仙中人。     到地方了,阎立德欣然微笑,问道:“杨县令,此地可有宽敞平坦之处,容我搭营造帐,安置众人。”     杨浦有些迟疑,看了眼身后的乡绅里正,唐朱邨也算是穷乡僻壤,没事谁会跑来这里,自然不清楚周围的地理环境,乡绅里正之中,也有机灵人,连忙抢步而出,指着右边说道:“明公,那里有个山谷,地势平坦,十分宽广,而且有溪水流过。”     目光掠过赞许之色,杨浦顺势转身,客气说道:“阎大匠,请随下官来。”     山谷不远,走了两百步来,过了个小土坡,眼前豁然开朗,草坪平坦,郁郁葱葱,一条丈余宽的清澈溪水潺潺流过,山势不高,稀稀疏疏的,是些矮小灌丛,无险可守,要是行军打仗,自然不适合安营扎寨,不过现在只是找个地方安置民夫匠役而已,正好合适。     吩咐下去,将作监的官吏,立即有了用武之地,指挥着众人,搭造帐蓬,垒石成灶,忙得不亦乐乎,纷乱之中,又有几分井然有序,不得不说,这种组织协调工作,还是低级官吏的经验比较丰富。     站在山丘之中,望着底下热火朝天的场面,阎立德颇为满意,微笑说道:“杨县令,此后数月,多有打扰了。”     “应该的,应该的。”杨浦说道,表面肃然,心里却有几分欣喜,只要把这事办妥了,今年吏部的考核,不优也难。     “日落之前,将营帐扎好。”阎立德望了下天色,指示说道:“明天开始动工,滋事体大,不能耽搁。”     随行的官吏连忙应声,传令下去,到了指挥安排工作的官吏口中,又变了模样,催促民夫匠役,动作要快,干脆利落,天黑之前,不完成任务,没有饭吃。     阎立德没说什么事情,杨浦也不敢直接询问,而是客气道:“阎大匠,此外,还有什么吩咐?”     沉吟了下,阎立德说道:“烦劳杨县令,张贴公告,示意乡里村民,我等开始动工之时,不要前来围观,免得有所误会。”     “不敢,阎大匠客气了,下官回衙之后,立即拟文,差遣衙役而来帮忙,维持秩序。”杨浦连忙说道,这也是立功表现的机会,岂能错过。     望了眼附近警戒的军卫,想了想,阎立德也没有推托,多层保障,总是没错的。     与三原县令杨浦聊了几句,阎立德就开始视察附近的地形,这个时候,那些个乡绅里正终于派上了用场,引着众人,绕着唐朱村走了大半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什么山石树木,说得十分清楚明白,没有丝毫遗漏的地方,随行的书吏,也没有闲着,一边观看,一边提笔记录,能有多详细,就有多详细。     在乡绅里正眼中,这些书吏的行为,自然十分怪异,更加怪异的还是李淳风,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出了个精巧的罗盘,停停走走,打量比划,见到这个情形,有几分见识的乡绅,也隐约明白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