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节 先登死士与血诏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46节先登死士与血诏     献帝听董承说完,怔愕半晌。     献帝现在年龄还,只有十一岁,按照现代说法,一个屁孩而已。他的分析和识人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否则的话,根据吴凡的行事风格分析一下,张贵那番话里包含多大水分也就显而易见了。     至于董承,张贵是他府上比较宠信的一个下人,被吴凡手下间接打死,自然怀有的怨气,加上张贵临死前那一番添油加醋地描述,董承虽然也明知其中必有水分,但仍然以其为据。     说到底,董承就是想借献帝之手除掉吴凡。其中原因,即有张贵被打死的私怨,又有吴凡架空献帝的公仇。和王允一样,董承也是个忠君派,表面上随波逐流,暗地里却是对吴凡十分不满,而这一次的张贵事件,实际上就是一根导火索,直接将董承积聚已久的仇恨引爆。     献帝怔愕半晌后,慑懦着问道:     “张贵真是这么说的?”     董承道:     “千真万确”     献帝不由得一脸愁苦地道:     “这该如何是好?吴凡手握重兵,手下僚将众多,即便是朕也拿他没有办法啊”     董承道:     “陛下莫惊。吴凡身为曹军都督,而曹军最为忌惮者,非袁绍莫属。只要我们能得到袁绍的帮助,诛杀吴凡,则陛下就可乘势逃出洛阳,往河北躲避,届时曹操必不敢率兵来追,陛下就可安枕无忧矣。”     这个董承,也够天真的,他以为天下诸侯只有曹操会架空献帝,其它诸侯都是一心向汉的。殊不知,献帝真要到了袁绍手下,只会比现在更惨。     献帝听董承这么一说,皱着眉头道:     “此前爱卿不是向朕说过,袁绍由于军粮供给不上,已经无力支持大战了吗?既然如此,又如何让袁绍派兵来攻打洛阳呢?况且那吴凡之武勇实乃万人莫敌,朕曾亲眼见过,纵使整个洛阳被袁绍军团团围住,也不见得能杀得了吴凡。”     董承摇头道:     “陛下,臣并非是想让袁绍率大军来攻取洛阳,而是让袁绍派一队精锐,伏击吴凡。”     在献帝疑惑的目光下,董承继续道:     “臣闻袁绍手下有一批极为精锐的部队,从数十万大军中精挑细选而编成,不过千人,名为先登死士,个个身手不凡,悍不畏死。如果陛下能得这些先登死士相助,暗中埋伏在后花园中,陛下再将吴凡邀来,届时先登死士一拥而上,吴凡纵使有登天入地之能,也是必死无疑只是……”     献帝急道:     “只是什么?”     董承道:     “先登死士乃是袁绍手下最为精锐的部队,轻易不上战场,更不会轻易离开袁绍身边。陛下若想借用这些先登死士,还需拟血诏一封,再由臣亲自送去,方可成功。”     献帝依言而行,命太监取过短刃,划破右手中指,写下一封血诏,交给董承。     后者将血诏揣在怀中,告别献帝,正欲离开。献帝这时又叫住董承,犹疑道:     “爱卿,朕方才想了一下,你那个名叫张贵的役人所说可都是实情?莫要冤枉了吴凡。”     董承没想到献帝年纪,竟然还能想到这样的细节,顿了一下,道:     “陛下好仁慈,那吴凡架空陛下,甚至将陛下之大臣调往外地时,可曾想过陛下的感受?为了大汉江山,为了汉室社稷,陛下切勿犹豫”     董承玩了个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巧妙地避开了献帝的询问,并进一步坚定献帝的决心。     这个办法很奏效,献帝听罢,喃喃道:     “为了大汉江山,为了汉室社稷……罢了,就依爱卿之言,快携血诏前往河北罢。”     董承再辞献帝,出了书房,径往皇宫正门而来。     目前洛阳的军队分为两派,以皇宫宫墙为界,宫墙内为天子所属之重步兵,人数不到二百。宫墙外为吴凡所属之曹军第二军团,人数六万余。此时在皇宫大门外值守的军队,自然就是蓝色军装之曹操军。     董承在走出正门之际,故意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还主动与率兵在此值守的臧霸叙谈了几句。随后告别臧霸,径直回到家中,准备好马匹盘缠等物,即刻出府,望洛阳城东门而去。     刚出府门没多久,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董公留步”     董承一听这声音,惊得一身冷汗,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曹军都督,洛阳太守吴凡     董承驻马站在原地,闭着眼平复了一阵呼吸,又抬起袖子擦了擦脸,这才拔转马头面向走来的吴凡,于马上拱手道:     “不知督都叫某有何贵干?”     董承官品比吴凡高了一级,二人又没什么交情,因此,董承这样于马上回应的方式,对于平时不怎么摆架子的吴凡来讲,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时候,吴凡就已经来到董承马前,着意观察了董承一阵,尤其是董承的面色。看得董承浑身直抖,就在他以为自己被吴凡看出什么的时候,吴凡突然开口道:     “董公,听闻你告病在家,为何突然出现在这街上?”     董承听到这里,稍稍松了一口气,道:     “某只是昨夜偶感疾,现在已经无恙,就想出城去转转。”     吴凡哦了一声,点了点头,随后又看着董承的脸道:     “既然董公已经无恙,为何在这隆冬时节却又满头大汗?”     董承支吾了一下,道:     “应当是久不骑乘,加之身体尚且虚弱,故而满头大汗矣。”     吴凡再次点了点头,又问道:     “不知董公此次出城,欲前往哪里?”     董承回道:     “四处闲逛,尚无目的。”     吴凡这时突然道:     “不如某与董公一同出城处闲逛一番如何?”     董承一听,顿时语塞,正在不知如何作答,吴凡已是呵呵一笑,道:     “某说笑耳,某今日尚有要事在身,待他日再与董公一起吧。”     董承如释重负,脸上也强堆起几分笑意,向吴凡拱手告辞,拔马就走。     刚刚走出不到十米,身后吴凡又高声道:     “董公且慢。”     董承刚刚放回肚子里的心立即又悬到了嗓子眼儿,强做镇定,转回身来向吴凡道:     “不知都督还有何事?”     吴凡一边向着董承走,一边道:     “昨日,董公府上役人张贵,因欺压平民,且藐视公堂,被本都督一怒之下,将之掌嘴并杖刑五十。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