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风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59章 始皇帝崩     始皇帝三十五年的秋天,凄风苦雨,绵延不绝。     关东形势急转直下,中原、河北、山东和两淮等地的郡国不待咸阳拿出决策便急速征发兵役,火速平叛。     现在武烈王公子宝鼎主掌朝政,始皇帝信任他,而朝中“集权”和“分封”两大政治势力在连番风暴的打击下已经严重削弱,更重要的是,十万蓝田大营镇戍军和二十万北疆镇戍军都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上,假如始皇帝和武烈王调派这些军队进入关东平叛,那惨遭镇压的不仅仅是关东叛逆,还包括关东地方势力。     关东各郡国既然稳定不了地方局势,又平定不了地方叛luàn,留之何用?势必被咸阳大力整肃,后果不堪设想。     始皇帝果然动了以中央军东进平叛的心思,这一想法得到了太尉méng武、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公子成、内史卿王贲、中尉卿李信的支持,但廷议上,武烈王公子宝鼎断然否决。治粟内史甘罗、少府卿赵高、大监军杨端和和中将军辛胜从中央财政和大秦本土安全出发,坚决支持宝鼎的决策。     始皇帝大为不解,廷议结束后,把宝鼎请进了宫内,与其商讨。     关东地方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了,这次不待咸阳下旨,就发兵平叛,直接把中央的发兵权给夺了过去,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央再一味忍让,不但关东地方势力会得寸进尺,恐怕就连大秦本土郡县也要效仿了。     “就当前关东的局势来说,关东各郡国的这一做法无可非议,中央就应该给他们更大的权力,让他们能够在叛luàn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镇压。”宝鼎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中央继续抓紧权力不放,事事掣肘,只会让关东局势越来越糟糕。”     “这个道理谁都清楚。”始皇帝说道,“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土统一了,统治关东的不再是诸侯国,而是我大秦人,如果中央不断放权,地方势力会迅速壮大,最终必然形成割据自立的húnluàn局面。”     “现在阻碍大秦稳定的敌人不是那些妄图割据自立的地方势力,而是关东人,是六国余孽。”宝鼎郑重其事地提醒道,“地方势力即便妄图割据自立,要分封诸侯,也不会急于求成,他们总要等到自身实力足以抗衡中央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行动,但现在他们的实力够了吗?现在关东的局面允许他们割据自立吗?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摆脱危机,大秦本土固若磐石,京畿大军实力强悍蓄势待发,而关东局势又动dàng不安,假如地方势力要割据自立,必然陷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困境,试想他们能坚持多久?贸然割据岂不是自取败亡?”     始皇帝无法认同宝鼎的解释。     宝鼎的意思显然是想利用关东局势的húnluàn来遏制地方势力的发展,但关东各郡国与关东叛军的对抗固然可以遏制地方实力的发展,却也进一步húnluàn了关东局势。关东局势越luàn,大秦的形势就越危急,未来不管是关东各郡国借助戡luàn之便发展了自身实力,还是关东盗贼蜂拥而起叛luàn演变成燎原之势,实际上最终遭到伤害的是关东庶民,是帝国国祚。所以,在始皇帝看来,不管是为了帝国自身利益,还是为了遏制关东地方势力,都应该在关东局势尚未严重到不可收拾之前,以雷霆之力平息叛luàn,打击地方势力,继而让中央逐渐控制关东,实现更大程度的“集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关东郡国去平定叛luàn,让两者去自相残杀,这一策略的确有可取之处,但关东局势一旦因此而失控,咸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重新稳定关东?”始皇帝质问宝鼎,“咸阳即便做了渔翁,也未必可以得利,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难道你视而不见?”     宝鼎望着忧形于sè的始皇帝,目光中掠过一丝悲伤。     如果始皇帝的命运没有发生改变,那么他的生命最多还剩下两年时间,然后帝国的新皇帝登基,接下来历史轨迹将转向何方,宝鼎不知道,但他知道一点,帝国的新皇帝威信不足,而坐镇四方的几位封国王都拥有一定的实力,在“分封”贵族集团的推bō助澜下,新皇帝和他的诸侯王兄弟们必然要发生jī烈的冲突,帝国可能无法逃脱内战之祸,帝国也必然面临分裂之危。     正因为如此,宝鼎要为始皇帝驾崩后如何维持帝国的生存,如何确保帝国的和平统一而布局,所以他现在要不遗余力地稳固本土疆域,要竭尽全力蓄积财赋,要全力以赴镇戍京畿。至于关东,他无暇顾忌,他也没有能力去顾及。     这些话他不能如实告诉始皇帝,他只能想方设法阻止始皇帝破坏自己的布局。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将土崩瓦解。”宝鼎说道,“再给我两年时间,两年后,大秦本土国力必将恢复到统一前的水平。当初我们凭借这样的国力吞并了六国,统一了中土,那么两年后,我们也可以凭借这样的国力横扫关东,把阻碍帝国和平统一的叛逆一扫而光。到了那一刻,还有谁能阻止中央集权的步伐?”     最后这句话击中了始皇帝的要害。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中央集权,为了能让帝国在中央集权道路下万世传承,始皇帝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     始皇帝三十六年正朔,诏告关东各郡国,允许各郡国便宜行事,命令他们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平定叛luàn,恢复关东地区的稳定。     咸阳把平叛的重任jiāo给了地方郡国,中央大军却戍守京畿要隘,没有任何出关的迹象。     地方郡国借机大肆扩张军队,而平叛的步伐却悄然停止。     养寇自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地方郡国把叛luàn平定了,还有什么借口扩张军队?还拿什么理由把地方财赋据为己有?自身实力不发展,又如何稳定地方,对抗中央,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年底“上计”,关东的山东、两淮和江东等地的郡国借口叛luàn严重,道路受阻,连上计使都没有派出,好在河北、中原、江南和大秦本土各地郡国的上计使如期赶到咸阳,确保了今年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     =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麃公、公孙豹病逝,再加上前几年病逝的司马锌、白览、桓齮等老将军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