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帝国风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7章 大灾?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饥荒了,原来是旱灾造成的。既然是大饥荒,那说明这场旱灾持续很长时间,未来几个月估计都不会下雨。     “为什么一直没人告诉我?”宝鼎厉声质问道。     赵高垂首不语。这种小事谁会告诉武烈侯?武烈侯最近几个月忙得团团转,先是打仗,后来与各国使节频繁谈判,再后来华阳太后又薨亡了,相比起来,这种天不下雨的小事谁会禀报?再说老天的事摸不准,谁晓得哪天它就大雨倾盆了,那不是自找没趣嘛。     “快,马上下令,请各军统率和各郡太守火速到行辕议事。”     “再请大匠、墨者,还有所有人在大梁的巨贾,把他们统统请到行辕来。”     赵高答应一声,匆忙离去。     =     琴唐、马骕、琴珪、乌原,还有卓氏、张氏、白氏和孔氏等各家巨贾纷纷赶赴行辕。     琴唐等人以为武烈侯召集他们是商讨加快中原冶铁大作坊的事,所以聚集到行辕后,众人坐在一起,自然商讨此事,但三言两语之后,便发生了激烈争执,而争执的双方就是南阳巨贾和中原巨贾。     冶铁技术的提高表现在冶炼温度的提高,而冶炼温度的提高得益于新的鼓风技术和新燃料。现在大家都知道蓼园以“石炭”代替木炭做为冶炼燃料,而“石炭”主要集中在河东、太原等地,这一矿产品的开采和买卖已经被琴氏、乌氏、卓氏和墨家所垄断,其它蓼园巨贾根本沾不到边。至于鼓风技术,虽然是蓼园所有,但实际上被琴氏和墨家所控制,其他巨贾参与合作的途径就是利用自己所拥有的钱财、作坊和工匠来获取由新的冶铁技术所带来的丰厚收益,他们只能拿到金蛋,无法获得下金蛋的金鸡。     正是因为鼓风技术和新燃料都被以琴氏为首的几家巨贾所垄断,那么很显然,在利益的分配上自然做不到公平,没有公平自然就会带来矛盾,而矛盾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武烈侯亲自提议建造的中原冶铁大作坊,其工期就一再被延误。     中原冶铁大作坊是经过咸阳同意,并由少府亲自参与建设的一个大工程,事实上它具备公私合营的性质,是武烈侯为统一后设法保全部分私有工商业所做的长期谋划的一个开始。武烈侯为此非常关注,数次过问此事,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有多少人像武烈侯一样因为知道未来而未雨绸缪、高瞻远瞩?     宝鼎出来之后,琴唐等人马上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其主要矛盾就集中在技术封锁和利益分配不公。     “军队需要武器,大量的武器。”宝鼎说道,“宛城、舞阳、新郑,再加上大梁,我们要在年内确保这四座冶铁大作坊都能以最大产能生产炒钢,保证兵器作坊能够日夜打造兵器。军队有了兵器,才能确保征伐的胜利。我看重的是中土统一的大利,所以,我请你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这块小小的利益上。这一块的利益在你们看来确实很大,但在我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我曾经说过的话,不再重复。我已经给你们指明了统一之后的生存之路,土地才是你们立身安命的本钱。至于作坊,我正在想方设法让你们逐渐走上公私合营的路,这样利益均分,既可以让工商业得以维持,又能保证朝廷和你们都能从中受益,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缓和矛盾。我想,此策见效之后,中枢和你们都可以接受。”     “所以你们不要被眼前这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宝鼎告诫道,“等到中土统一了,你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土,一个到处充满着巨大利益的中土。你们现在的付出必定在将来为你们得来巨大的收获。”     众人用心聆听,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敢当着武烈侯的面说出来。今日的武烈侯已经不同于往日,随着战绩的增加,他的威信也急骤上升,这从一帮中原各军统率对他的恭敬之中就能看出来。     “我今天请你们来,不是为了这件事,而是有大事相托,此事事关中原之存亡。”     众人愣然,马骕更是吃惊地问道,“齐国要发动攻击?”     最近中原各地都在盛传齐国要攻打中原的事,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恶意造谣,意图挑起秦齐两国的紧张局势。宝鼎最近和齐国使者数次见面,就是为了让双方都不要被谣言所迷惑,以至于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宝鼎摇手,“今年齐国绝不会攻打中原,这一点我可以保证,请诸位放心。”     “那是何事?”琴唐急切问道。     “大河南北近三个月没有下雨了,你们难道没有一点警觉?”     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些人无不尊贵富有,即便有天灾,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会不大,当然没什么警觉。     “老天总会下雨的。”琴唐不以为然地说道,“武烈侯无须紧张,中原的粮食还足以支撑。”     “如果老天一直不下雨呢?这样的干旱如果再持续几个月,我们还有秋粮吗?”     众人互相看看,还是不予重视。     “武烈侯,我听说河北的旱情较为严重。”马骕说道,“中原的旱情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三川、河内、砀郡和东郡的部分地区正在全力抗旱。另外太原和上党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旱情,据说也较为严重。”     “我害怕的是老天要惩罚我们,连续大半年不下雨,那中原旱情必定越来越严重。”宝鼎叹道,“你们知道,一旦秋粮严重欠收,紧接着就是大饥荒,到那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千上万的饥民饿死荒野,中原还谈什么稳定?”     宝鼎转头望向坐在身边的赵高,“长史估计一下,中原各郡还有多少储备粮食?”     “中原各仓已经没有储备粮了。”赵高当即说道,“去年代北大地震我们用了大半的储备粮,去年底我北疆军又杀进雁门与匈奴人连番作战,中原各郡为此把所有的储备粮全部送到了太原。到目前为止,中原所有粮仓仅存基数,只能勉强维持十万常备军的日常所需。”     众人听到这番话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一个个的脸色顿时凝重。他们家里的储备粮也是非常少,过去囤积的粮食都给武烈侯“搜刮一净”了。     宝鼎的脸色却更是难看。他现在后悔了,他应该想到如果赵国爆发大饥荒,中原可能也会遭到波及,所以当初应该留一些储备粮,以防万一。当初大手大脚,把缴获所得全部运到灾区救人,如今倒好,一筹莫展了。     宝鼎暗自懊悔。在坐的一帮人也是暗自腹谤。本来中原的粮食足够了,都给武烈侯这个“败家子”败光了,搞得现在束手无策。     “如今到哪弄粮食?”琴唐叹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